书城管理顶级管理
28490500000065

第65章 “未来”的管理思想

未来的事情是很难预料的,但是并非不能预料。我对1966年之后的25年至今的组织生活从环境、总体的人口特点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的任务及目标组织等一些方面进行分析,我觉得很多方面都是可以预料和把握的,这个能力也是进行管理的重要能力。

从环境上来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范围将扩大,企业的巨头对抗和政府控制的格局导致大企业的优势地位和不完全竞争。在人口的问题上,是人口的流动频率加快了,在职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会蓬勃发展。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员智力的开发。人们在工作中更希望全面地参与和授权。企业的任务将变得更加复杂。更难以事先计划。企业领导人重要的能力不是行使权力,而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目标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复杂,达到目标将有赖于适应性、组织性和革新性精神。未来的组织结构将是有机一适应型组织。它具有下列特征:在有机一适应型组织里,由于工作任务变得更有意义,更具有专业性,也更令人满足,专业人员能得到更多的激励,从而导致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吻合,从根本上解决内部协调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自然而理性地驾驭自然,限制和压制不再是未来组织的特征,科学和理性的成就将人们的奇思妙想变成合理和正常的个性表达。我认为有机一适应型组织结构不仅解决了组织适应环境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中突的问题。

阅读手记:过渡期的精明管理

过渡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在职业生涯中必然经历的,过渡期必然要带来一些新的危机和挑战,从接管一个深受重创的组织,到不得不解雇员工,再到把指挥棒交给下一代领导人。每一次挑战都会让领导者痛苦不堪,甚至沉重打击他们的信心。尽管这些困难令人发怵,但它们毕竟不是不可预测的。

只有让自己在一个个的危机中渡过难关,让自己面对各种挑战,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自信。

领导者在面临各种过渡期的时候都要招募自己人,特别是在创业的初期。“婴孩期的领导者”要招募一位导师来帮助自己;“满面红光的学童”必须学会如何在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众人关注的情况下工作;“写一首哀伤的情歌的恋人”要忙于解决每个组织都会出现的大量问题;“大胡子士兵”必须愿意——甚至迫切希望——聘请比他能力强的人,因为有才干的下属可以帮助他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满嘴格言的将军”必须善于让人们说真话,而且自己也能真正地倾听员工的声音;“鼻子上架着眼镜的政治家”为了组织的利益而努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接班人;最后,“智者”担当年轻经理人的导师。

沃伦·本尼斯初次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是在二战期间,那时他19岁,是陆军步兵团的一名少尉。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的生死体验让他深刻体会到,低姿态地步入新的领导岗位将有助于今后的工作;而他刚刚担任辛辛那提大学校长时,因为没有了解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没有得到下属的支持,使得自己实现改革学校的理想难上加难;而他在一次住院期间,被一位优秀的护士当做导师的经历也让他受益匪浅……经历让他明白,建立和巩固同导师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和导师双方都受益。

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成就是管理的惟一权威

人物档案

彼得·德毒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他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困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年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尽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