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28482100000053

第53章 乐愚居画跋

《高逸图册》

所谓高者,与低俗相对;逸者,更是凌跨平庸生涯,脱逃世俗念头。高逸图册,收入余对高逸人士生活状态之臆想,更有谈天、说地、读画、博弈、抚琴、论辩、观景、冥想,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画面营造于形象之初,意味得到于彩色之外。所谓境界当在混沌之中求。

此册尝令同好以理、气、趣俱得赞之,余于此不能言。

《后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六朝故实也。余以为从古至今,七贤描述之能事尽毕矣。

于是,取景:枯树、幽篁、碧荷、坡石、渡舟;

人物:独立、俯卧、抚琴、独眠、对话;

衬托:仕女、麈尾、覃席、瓶花、团扇。

色彩:石青、石绿、朱砂、藤黄、赭石。

所有景象得以重新配置,场面浩阔,水天勾联,惹人畅想,可幽然入境。当然,所有一切只与知者道。

《地老天荒图轴》

地之老,天之荒,苍苍茫茫,无边无续,无依无着。

天地间唯人为万物之灵,人物中唯灵气射人者,可穿天帐之障,可逾地隘之碍;得逍遥而游无穷,凭自在而行无尽。

此地老天荒图轴之旨意也。

《四季逍遥图》

天地之气,得鼓吹之不同,固有兴衰荣枯之感兴,寒暑温凉之觉察。

目之所着,肤之所切,皆四季之变,物候之更。

逸士高人,每每比兴于斯,倩女幽绪,情发于此。

余之所图,秋郊、夏塘、冬令、春兴也,文人雅趣,尽溢于斯。

《四君子》

癸未仲夏,余心绪杂乱,逾百日绵绵不绝。

游艺丹青,令余醍醐灌顶,幡然有悟。世间万物,亿种风情;人间百态,千类存在。其中惟万不可执。执则着,着则隘,隘则偏,偏则狭,狭则碍;着生冤,隘生怒,偏生悲,狭生恨,碍生怨,如此陷落其中,则周而复始,无有终端。

于是,以梅兰竹菊,中国古典之四君子为自我命题,不知觉间,其时已达每字含八幅之多。

梅曰:

观梅、览梅、品梅、鉴梅、赏梅、阅梅、嗅梅、寻梅。

兰曰:

兰芳入梦、旷野辨兰、箫引兰芳、眠兰听香、幽兰野趣、兰石望春、临崖观兰、大野兰音。

竹曰:

啸傲泉竹、鸣琴竹林、竹下听风、竹林论辩、竹中穿行、幽篁博弈、箫鸣竹声、独坐幽篁。

菊曰:

餐菊、对菊、味菊、卧菊、论菊、游菊、闻菊、眠菊。

其中关乎自然态度、生活品味、情趣格调、人生位置,如此等等,尽在梅兰竹菊之听、闻、读、悟之中。

《梅林散曲》

观梅:

梅花在观看之间,神情毕现。

览梅:

纵览之间,在姿、在态。

品梅:

反复品味之中,梅之意味洋溢。

鉴梅:

考量目力,毫滓毕露。

赏梅:

远远观望,赏心又悦目。

阅梅:

用目光查找梅花的历史文化内容。

嗅梅:

以嗅觉感受梅花的内容。

寻梅:

在杂树中寻找真正的上品梅花。

《兰清馨雅》

兰芳入梦:

在兰花的芬芳中悄然入梦。

旷野辨兰:

真正的上品兰花,必定在旷野之中,这也需要细细分辨。

箫引兰芳:

在兰花中响起箫声,浓郁的芬芳连声音都被感染了。

眠兰听香:

在兰花中独眠,可以倾听到兰花的滚滚芬芳声音。

幽兰野趣:

旷野中兰花的趣味也变得野逸起来。

兰石望春:

相对在兰花生长的石坡上观望,彼此可以感受到春天的信息。

临崖观兰:

在悬崖上看谷底的兰花,别有一番意味所在。

大野兰音:

苍莽的旷野中,箫声中充满了兰花的韵致。

《幽篁高致》

啸傲泉竹:

在竹中发出鸣叫,似乎连泉水也会被音乐化。

鸣琴竹林:

激越的琴声,几乎将整个竹林都掀翻了。

竹下听风:

竹下的风声才是绝妙的天籁。

竹林论辩:

竹林的辩论不是玄言便是禅语。

竹中穿行:

穿过竹林还是竹林,不是竹林没有边际,实是不愿走出竹林。

幽篁博弈:

在幽篁摇曳中下棋,早已经忘却输赢。

箫鸣竹声:

此时,箫的声音就是竹的声音,不仅因为箫是竹子做的。

独坐幽篁:

竹林的坐忘。不知竹是我,还是我是竹。

《菊丛生趣》

餐菊:

将菊吃在口中,不是为了口腹之味,其实是另一种品赏方式。

对菊:

菊丛相遇,相对莞尔会心。

味菊:

菊花除了扑鼻的芬芳,其他的意味需要以心去捕捉。

卧菊:

菊丛仰卧,只能是熏醉故也。

论菊:

没有谁可以对菊品头论足,谈论的只能是人。

游菊:

赏心的岂止是两三朵,精彩在于游中览。

闻菊:

从空气的震荡中,听到的是菊花的什么?

眠菊:

睡梦中反照的是一个金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