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28474000000017

第17章 两极的印象

研究所的一个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说:“秦始皇是坏人!”引起许多研究生的反感。因为那是研究所,不是幼稚园……

两个同在纽约作过短暂停留的朋友,提到他们的观感,一个人说纽约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地方,他希望能有机会长住些时,另一个却说纽约是人间地狱,要他多待一天也不愿意。

为什么他们对纽约有这么不同的感觉呢?

喜欢纽约的说,他下飞机之后,朋友先带他到皇后区的自宅歇脚,并叫计程车去大都会美术馆(Metropolian Museum of Art )。在美术馆对面用过餐,然后沿着中央公园走到繁华的第五街,看了川普大厦(Trump Tower )、IBM的竹林庭园,转过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的溜冰场,再登上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 )的顶楼,欣赏曼哈顿的夜景,而后叫车回家。

痛恨纽约的则说,他下飞机之后,朋友叫计程车送他去四十二街附近的一家旅馆,再带他由中央车站乘地铁到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而后坐地铁到下城吃饭,再去当时还存在的世界贸易大楼(World Trade Center )顶层欣赏曼哈顿夜景,又去时代广场逛了成人商店,而后送他回旅馆。

现在你应该知道,他们对纽约的观感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异了!虽然接待的朋友都花了不少钱,也都带他们逛了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和最高的建筑。但是前者住在安宁的住宅区,看到的是幽静的中央公园、豪华的商店、富丽的建筑和干净的市容。后者却见到肮脏的地铁、杂乱的下城、藏污纳垢的时代广场,且领教了旅馆附近的嘈杂。

问题是,若非再有机会到纽约,这种观感就可能留在他们心中一辈子。由于是他们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所以每当他们提到纽约,那好极了与坏极了的评语,必是斩钉截铁的。

我们不是常听人斩钉截铁地说“某人是好人”或“某人坏透了”一类的话吗?他们也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但是如果以纽约的例子来想,你认为他们说得对不对呢?

请不要觉得我是小题大做。因为犯这种以偏概全毛病的人真是太多了,我们甚至可以讲每个人都会这样,甚至不经过亲自观察,就以推想或得来的小道消息作评断。

这样做,受损的是谁呢?

是那印象偏差的,也是那被偏差了印象的。因为前者很可能一辈子不会再想去接触、去了解,他失去了访问一个美丽的地方和结交一位好朋友的机会。后者则可能被永久误解,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且以讹传讹地遭到更大的伤害。

这世上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呢?愈干净的城市,它排污水的系统可能愈庞大;愈见不到垃圾的地方,愈可能有一个堆积成山的垃圾场。连人体都有动脉与静脉,谁能因为觉得那“青筋”看来讨厌而将静脉切除呢?

所以,我们不论看人、看事,甚至听别人论断事情,都要有客观审度的态度。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也可以讲“尽信人,则无己”,如果别人说的一切,我们都相信,自己的观察力不是白费了吗?

记得我在研究所的一个教授,曾经在课堂上说:“秦始皇是坏人!”引起许多研究生的反感。因为那是研究所,不是幼稚园,研究的是客观的史实,而非主观的评断。当教授未举史实,而妄下评语,说“秦始皇是坏人!”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显示他的强烈主观,也漠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由于听你十分主观地批评同学,我才说了这么一大番道理。因为它关系你的一生,也关系你一生接触到的人与事!

刘轩的话

以一个客观的角度看世界

这篇文章隐隐透露了某种时代性。世界贸易大楼已经不存在了,四十二街也变得非常干净,如果从中央车站乘地铁到自然历史博物馆,会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经验。

然而我对这篇文章也是深有感触的。“以客观的角度看世界。”这是我爸爸从小灌输给我的观念,影响我很深,并觉得这已变成自己的长处之一。

在哈佛念社会心理学时,学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都生活在一种错觉里,对彼此动机的解读经常是错误的。我们往往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抱着主观立场,这在我们与别人相处时,会导致复杂的因果关系。若我们将自身、他人、环境等种种因素综合考虑,会发现其实所有事物都具备多种方面,也都有不同的诠释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