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28469400000048

第48章

脱于脱菩萨  第八施最胜

论曰。若已解脱者施已解脱。田于财施中此最为胜。若诸菩萨。以胜意乐。等欲利乐一切有情。为大菩提而行惠施。虽非解脱施解脱田。而施福中此最为胜。除此更有八种施中。第八施福亦最为胜。八施者何。一随至施。二怖畏施。三报恩施。四求报施。五习先施。六希天施。七要名施。八为庄严。心为资助。心为资瑜伽。为得上义而行惠施。如世尊说。施圣果无量。颇施非圣果亦无量耶。颂曰。

父母病法师  最后生菩萨

设非证圣者  施果亦无量

论曰。如是五种设是异生施者。亦能招无量果。住最后有名最后生。法师四田中。是恩田所摄。一切能感无量果业。上下品类皆平等耶。不尔云何。由六因故。令一切业成轻重品。其六者何。颂曰。

后起田根本  加行思意乐

由此下上故  业成下上品

论曰。后起谓作此业已。或顿或数。随前而作。田谓于彼造善造恶。根本谓根本业道。加行谓引彼身语。思谓由彼业道究竟。意乐谓所有意趣。我应当造如是如是。若有六因皆是上品。此业最重翻此最轻。除此中间非最轻重。如契经言。审思作业。名为造作。亦名增长。何因说业名增长耶。由五种因。何等为五。颂曰。

由审思圆满  无恶作对治

有伴异熟故  此业名增长

论曰。由审思故者。谓审思而作。非率尔思作。亦非全不思。由圆满故者谓齐此量业应堕恶趣。此业圆满名为增长。余唯造作。由无恶作对治故者。谓无追悔无对治业。由有伴故者。谓作不善业。不善为助伴。由异熟故者。谓时设不定。定与异熟善上相违。异此应知唯名造作。如上所说。未离欲等。奉施制多。唯为自益。既无受用者。施福如何成。颂曰。

制多舍类福  如慈等无受

论曰。非我唯许所舍财物。受者受用施福方成。所许者何。谓诸施福略有二类。一舍二受。舍类福者。谓由善心。但舍资财施福便起。受类福者。谓所施田。受用施物施福方起。于制多所奉施供具。虽无受类有舍类福。然舍类福初舍资财。此福即成。对治贪故。无贪俱思所等起故。舍资财已。随所施田受用。或不施福无失。若不尔者。有施僧伽。或别人等。诸资生具。或彼未用。物便坏失。如是施主物应唐捐。施福不生无当果故。彼既未用福由何生。用福虽无而有受福。制多无受福由何生。复何因证知。福生要由受。不受于彼无摄益故。此非定证所以者何如。修慈等福亦生故。谓修慈定。于诸有情。平等发起与乐意乐。虽无受者亦无摄益。而胜解力有多福生。修悲等定得福亦尔。施制多福类亦应然。于有德田追生胜解。起极尊敬奉施制多。虽无受者亦无摄益。由自心力有多福生。然不唐捐起施敬业。要因起业方起胜思。胜思方能生胜福故。有设难言。于善田所植施业种既爱果生。植在恶田。果应非爱。此难非理。所以者何。颂曰。

恶田有爱果  果种无倒故

论曰。现见田中种果无倒。从未度迦种。苦果终不生。赁婆种中不生甘果。非由田力种果有倒。然由田过令所植种。或生果少。或果全无。如是虽于恶田植施。而由施主利乐他心。唯爱果生不招非爱。已辩施类。戒类当辩。颂曰。

离犯戒及遮  名戒各有二

非犯戒因坏  依治灭净等

论曰。言犯戒者。谓诸不善色。即从杀生乃至杂秽语。此中性罪立犯戒名。遮谓佛所遮。即非时食等。虽非性罪。而佛为护正法有情别意遮止。受戒者犯亦名犯戒。简性罪故但立遮名。离性及遮俱说名戒。此各有二。谓表无表。以身语业为自性故。戒具四德得清净名。随有所减不名清净。言四德者。一者不为犯戒所坏。言犯戒者。谓审思犯。二者不为彼因所坏。彼因谓贪等烦恼随烦恼。三者依治。谓依念住等。此能对治犯戒及因故。四者依灭。谓依涅槃回向涅槃。非有财故。等言为显复有异说。有说。戒净由五种因。一根本净。二眷属净。三非寻害。四念摄受。五回向寂。已辩戒类。修类当辩。颂曰。

等引善名修  极能熏心故

论曰。等引善者。谓于定中。等持自性及彼俱有即此名修。极熏心故。修是熏义如花熏麻。谓诸定善于心相续。极能熏习令成德类。非不定善故独名修。前辩施福能招大富。戒修二类。所感云何。颂曰。

戒修胜如次  感生天解脱

论曰。戒感生天。修感解脱。胜言为显。就胜为言。谓施亦能感生天果。就胜说戒。持戒亦能感离系果。就胜说修。如是持戒亦感大富。就胜说施准例应知。经说。四人能生梵福。一为供养如来驮都。建窣堵波于未曾处。二为供养四方僧伽。造寺施园四事供给。三佛弟子破已能和。四于有情普修慈等。如是梵福其量云何。颂曰。

感劫生天等  为一梵福量

论曰。有余师说。随福能感一劫生天受诸快乐。齐此名曰一梵福量。由彼所感受快乐时。同梵辅天一劫寿故。以于余部有伽他言。

有信正见人  修十胜行者

便为生梵福  感劫天乐故

已离欲者。修四无量。生上界天。受劫寿乐。若未离欲。建窣堵波。造寺和僧。能勤修习慈等加行。彼亦如修无量根本感劫天乐。有余师说。此如所辩。妙相业中。所说福量。契经说施略有二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财施已辩。法施云何。颂曰。

法施谓如实  无染辩经等

论曰。若能如实为诸有情以无染心辩契经等令生正解。名为法施。说如实言显法施主。于契经等解无颠倒。说无染言。显法施主不希利养恭敬名誉。不尔便为自他俱损。契经等者。等余十一。即显契经乃至论议。言契经者。谓能总摄容纳随顺世俗胜义。坚实理言。如是契经是佛所说。或佛弟子。佛许故说。言应颂者。谓以胜妙缉句言词。随述赞前契经所说。有说。亦是不了义经。言记别者。谓随余问酬答辩析。如波罗衍拏等中辩。或诸所有辩曾当现。真实义言皆名记别。有说。是佛诸了义经。言讽颂者。谓以胜妙缉句言词。非随顺前。而为赞咏。或二三四五六句等。言自说者。谓不因请。世尊欲令正法久住。睹希奇事。悦意自说。妙辩等流。如说。此那伽由彼那伽等。言缘起者。谓说一切起说所由。多是调伏相应论道。彼由缘起之所显故。言譬喻者。为令晓悟所说义宗。广引多门比例开示。如长喻等契经所说。有说此。是除诸菩萨说余本行。能有所证示所化言。言本事者。谓说自昔展转传来。不显说人谈所说事。言本生者。谓说菩萨本所行行。或依过去事起诸言论。即由过去事言论究竟。是名本事。如曼驮多经。若依现在事起诸言论。要由过去事言论究竟。是名本生。如逻刹私经。言方广者。谓以正理广辩诸法。以一切法性相众多非广言词不能辩故。亦名广破。由此广言能破极坚无智闇故。或名无比。由此广言理趣幽博余无比故。有说。此广辩大菩提资粮。言希法者。谓于此中唯说希奇出世间法。由此能正显三乘希有故。有余师说。辩三宝言世所罕闻。故名希法。言论义者。谓于上说诸分义中。无倒显示释难决择。有说。于经所说深义。已见真者。或余智人。随理辩释亦名论议。即此名曰摩怛理迦。释余经义时此为本母故。此又名为阿毗达磨。以能现对诸法相故。无倒显示诸法相故。如是所说十二分教略说应知三藏所摄。言三藏者。一素怛缆藏。二毗柰耶藏。三阿毗达磨藏。如是三藏差别云何。未种善根。未欣胜义。令种欣故。为说契经。已种已欣。令熟相续。作所作故。为说调伏。已熟已作令悟解脱。正方便故为说对法。或以广略清妙文词缀缉杂染及清净法。令易解了名为契经。宣说修行尸罗轨则净命方便名为调伏。善能显示诸契经中深义趣言名为对法。或依增上心戒慧学所兴论道。如其次第名为契经调伏对法。或素怛缆藏是力等流。以诸经中所说义理。毕竟无有能屈伏故。毗柰耶藏是大悲等流。辩说尸罗济恶趣故。阿毗达磨藏是无畏等流。真法相中能善安立。问答决择无所畏故。如是等类三藏不同。毗婆沙中已广分别。前已别释三福业事。今释经中顺三分善。颂曰。

顺福顺解脱  顺决择分三

感爱果涅槃  圣道善如次

论曰。顺福分善。谓感世间。人天等中。爱果种子。由此力故。能感世间。高族大宗。大富妙色。轮王帝释。魔王梵王。如是等类诸可爱果。顺解脱分善。谓安立解脱善阿世耶令无倾动。由此决定当般涅槃。辩此善根自性地等。应知如辩贤圣处说。顺决择分善。谓暖等四。此亦如后辩贤圣处说。如世间所说书印算文数。此五自体云何应知。颂曰。

诸如理所趣  三业并能发

如次为书印  算文数自体

论曰。如理起者。正方便生。三业应知。即身语意。能发即是。能起此三。如其所应。受想等法。此中书印。以前身业。及彼能发五蕴为体。非诸字像。即名为书。所雕印文。即名为印。然由业造字像印文。应知名为此中书印。次算及文。以前语业。及彼能发五蕴为体。后数应知。以前意业及彼能发四蕴为体。但由意思能数法故。应辩圣教。诸法相中。少分异名。令不迷谬。颂曰。

善无漏名妙  染有罪覆劣

善有为应习  解脱名无上

论曰。善无漏法。亦名为妙。胜无记染。有漏法故。诸染污法亦名有罪。是诸智者所呵厌故。亦名有覆。以能覆障解脱道故。亦名为劣。极鄙秽故。应弃舍故。准此妙劣。余中已成。故颂不辩。即有漏善。无覆无记总名为中。诸有为善。亦名应习。余非应习。义准已成。解脱涅槃亦名无上。以无一法能胜涅槃。是善是常。超众法故。涅槃是善。极安隐故。余法有上义准已成。即一切有为。虚空非择灭。不具前说。善常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