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28463700000085

第85章 宰相肚里要能撑船

农夫锄草,是要除去对庄稼有害的东西;贤能的人修养自己,是要除去对道德有害的东西。思考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这是心的糟粕;说对道德没有好处的话,这是言语中的糟粕;做对道德没有好处的事情,这是行为上的糟粕。思想合乎道德,智力就是上等的;说话合乎道德,语言就值得学习;做事合乎道德,行为就值得模仿。射箭射不好,却想教人,没有人跟他学;品行不端,却想谈论人,没有人听。千里马只有伯乐认识,并不妨碍它是千里马。品行也是一样,只有贤良的人了解,不妨碍他是杰出的人才。

常言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求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陈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大肚量”的宰相史不乏人,狄仁杰也是如此,堪称楷模。狄仁杰治国治民轻车熟道,能力非凡,难得的还是容忍别人,不计个人私怨,不遗余力地推荐有才之士,使国家社稷、黎民百姓受益匪浅。这是一种无比的豁达和高尚。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如此宽宏大量,卓有远见,凡夫俗子们是否也应作些思考呢?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叛乱,宰相张光辅领兵讨伐。官兵因军纪败坏,鱼肉百姓,影响极坏。这时,身为刺史的狄仁杰挺身而出,指责宰相张光辅治军无方。叛乱平息后,受牵连的有六七百家,许多无辜的人都要惨遭杀害。狄仁杰负责行刑,他认为这是草菅人命,便冒着杀身之危,向武则天上书,终使这些人免遭杀害。

武则天认识到狄仁杰确实是个人才,便连续提升了他。有一次,武则天单独召见狄仁杰说:“你为刺史时,政治清明,治理有方,百姓拥戴。可是,有人在朝廷上弹劾你,你想知道诬告你的是谁吗?”

狄仁杰磊落地说:“臣如有过错,请陛下赐教!至于说臣坏话的人,臣不愿知其姓名,以便臣等能和睦相处!”

武则天听后,感到狄仁杰器量大,能容人可堪重用,更加器重他。狄仁杰好面折廷诤,常常违背武则天的旨意,武则天也曾动怒,使狄仁杰遭到贬官。日久见人心,经过几件事情之后,武则天既看出了狄仁杰的才能,也看出了他的忠心,以后每当他们政见不一时,武则天总是屈意从之。

社会是人与人组成的,因此,谁都不可以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生活中,我们很难避免地会与他人之间发生摩擦,或者是不愉快的时候,尤其是当你感受到自己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你是否会对他人产生敌意呢?你是否会因此而在心里对他人怀有怨恨之心呢?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当你受到了真正的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你完全有理由怨恨他人,因为你是真的受了委屈。可是,请你冷静地想一想,当你在怨恨他人的时候,你自己从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事实上,你所得到的只能是比对方更深的伤害。

事实上,忘记你所受到的不公,忘记你对他人的怨愤,最终最大的受益者只能是你自己。当你忘记了怨愤,学会了遗忘和原谅,你就会发现,原来你所认为的那些所谓的不公,其实根本不值一提,因为它们在你的一生之中,是那么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