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经典:女人职场心里学
28448800000005

第5章 女人求职心理学(2)

每年10月、11月,很多着名大公司都要到高校来招聘。这时我们不能因为招聘名额少、要求高,就妄自菲薄。如果自己的水平确实离大公司的招聘要求较远,那可以借此机会多了解自己适合什么职位、喜欢什么行业,进一步准确定位。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找工作要经历许多尝试、付出很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坚持与用人单位平等相待,是我们求职的一个前提。

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与用人单位、与面试官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毕业生在求职,公司也在求才啊!如果一味地迎合面试官,得到的不会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例如,有一个同学在被问到对加班的态度时,回答:“加班说明公司效益好,但是加班也要有个度,我需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否则也无法工作好。”结果这位同学被录取了。另一个真实例子是:一个同学被问到是否愿意加班等一连串问题时,都表示“无条件愿意”,结果没有被录取。因此,一味顺从的态度未必是用人单位所希望的,在面试中保持平等、真诚的心态很重要。

求职是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要几个月才会有结果。在等待中,很多同学会感到急躁。这时一定要有耐心,否则整个求职过程,心情都会被弄糟。感觉烦躁时,可以找同学或家人聊聊,排解一下自己的压力。

7.如何机智应对面试中出错

面试现场,应聘者由于紧张可能产生恐惧心理,难免出错。错误的出现,又会加剧紧张情绪,导致接下来的面试效果越来越差,最终可能连说话都语无伦次了。

那么,面试现场出错应该怎么办呢?

对面试出错这一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面试中的难题大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主要是考查你的能力。你只要鲜明地亮出自己正向的观点,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考做出回答,表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不俗的能力。偶尔出点儿差错,考官也不会对你全盘否定,所以不必紧张。其次,要迅速判断能不能进行弥补。答错了,总是想着找机会弥补,总想解释刚才为什么没答好,以证明自己水平不差;但由于下面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考生一方面要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想着前面问题的回答缺憾,结果闹得新问题也没答好。所以,当自己判断不能进行弥补的话,就不必耿耿于怀,而要马上忘记,继续沉着地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觉得自己有把握对出错进行弥补,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以正改错意识到错了,就要诚实地加以纠正,不要为了面子而置之不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按正确的讲法再讲一遍。诸如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口误等等,只要很自然地加以纠正,就会得到考官的理解。

化错为正察觉自己说错了,如果考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失误进行一番合乎情理的阐释,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也不失为一种补救的办法。如对大学生卖猪肉、当保姆等现象的认识,在回答时,本来想好要重点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就业环境的变化、就业压力的增大等方面的问题,但回答时一开口就说是人才的浪费。自己觉得说错了,也不必紧张,就把人才浪费作为重点阐述,其他观点作为一般论述,自圆其说,效果也不差。

续错成正在答问时,如果说错了话,有时可以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如列举了一系列腐败现象后,考生想好要说的是“我们决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下去”,结果说成“我们允许这种现象存在”。此时如果直接承认自己说错了,把正确的再说一遍,效果并不好。这种情况下,续错成正是最好的选择,考生可以接着“我们允许这种现象存在”说下去,“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样续接补救,可谓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在紧张的面试过程中,要进行纠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考生尽量不出错。而要不出错或少出错,就要做好应试准备。平时的积累不可少,考前参加强化训练也很有必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全面提高自己,在面试时就能少出错。即使出错了,也能及时纠错、从容应对。

8.求职时学会了解用人心理

在求职时,应学会揣摩用人单位的求才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地去求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有以下心理。

求“专”心理专业对口是用人单位录用人才的首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工科、经济、法律等专业性很强的单位。所以毕业生求职首先应找专业对口的单位,这样可大大提高命中率。

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会对求职者提出专业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要靠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另一方面要学会包装自己、展示自己。毕业生求职时要突出你对这门专业掌握的精深,以体现出你的专深。对这样的人才,用人单位心理上是会考虑接受的。

求“全”心理要求毕业生一专多能、多专多能是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目前社会上风行的考证热,实际上就是这种要求的反映。证多不压人,大学生一方面应多考些计算机等级证和大学外语四、六级证书,另一方面应考些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格证,如中文专业的可考个文秘资格证、法律专业的可考个律师资格证等等。而在求职时,毕业生应突出这些证书的地位和作用,以体现自己知识面宽广、自学能力强、有经验积累等全才优势,以满足用人单位求全的心理。

求“通”心理求通心理是近几年众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强烈要求。某一专业相当精通,又能在相关领域大显身手,当然受欢迎。不但各相关专业皆通,并且在某一领域内,对其国外情况也很精通的人才,则更受欢迎。如IT专业知识不错,外语又是六级以上水平;熟知本国法律,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又能精通。

这些复合型通才,可以说,是目前职介市场上最抢眼的、也是最抢手的人才。

对此,一方面,应多方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求职时应着力突出通的优势。有证书、有能力的学生千万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应“一个都不能少”地抖出来。

求“变”、求“异”心理求变是指用人单位,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人才所作出的要求。要求求职者心理素质好、应变能力强,对于不断变化的情况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应变。如全球着名公司普华永道,每次招聘面试时,都有一个保留项目,让求职者根据所抽到的题目,如美国总统选举、网络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变通能力,画一幅画,用以测试求职者的应变能力。求异是一些单位,尤其是公司,喜欢选择一些能突发奇想、富有创造力的求职者,以能在险象环生的商场中出奇制胜。有一名毕业生在一家大公司的面试时遇到1+1Κ?的问题,这名平时喜欢创新的大学生思考一番,突发奇想,脱口而出:“1+1你想它等于几,加以努力,就等于几。”结果这名求职者在数千号高手如林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对于用人单位的求变求异心理,广大毕业生应认真对待。应分析用人单位的类型和风格、用人原则等等,以找到用人单位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展现自己的变异能力,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千万不要毫无对象和准备地求变求异,从而弄巧成拙。

求“优”、求“诚”心理求职者又红又专,既是专业能手,又是学干、党员,为人诚恳,对人对事能坦诚相待,会被众多用人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所看中。仍是1+1的问题,但这回是公务员面试,结果一位同学因看过上述1+1的成功例子,也来个突发奇想,结果被毫不留情地给刷了。标新立异的答案,表明你不诚实。公务员的首要素质是诚实,所以被刷也是理所当然的。为此,一方面应展现自己的优及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面对面试中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问题,应诚实告之。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或乱说一气,这很可能造成用人单位对你的不信任,给你扣上一顶不诚实的帽子,那样就绝对没戏了。

9.抓住面试最初三分钟

如果您是一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求职者,总是能把每一个面试机会看成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在令人乏味的招聘现场,别以为考官会有好心情,能静下心来听你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职场资深人士指出,实际上从你一踏入大门的三分钟内,主考官就决定了是否要录用你,余下的几分钟完全是安慰性质的敷衍。因此,面试时你要抓住最初三分钟。

保持面部微笑,像口袋里被偷了几万元钱那样哭丧着脸、一言不发,只会给人压抑感。微笑是润滑剂,方便谈话之门的打开;微笑是显示器,显露出你的涵养和风采。面带微笑去面试,一般总能取得好结果。

坦然进门,彬彬有礼,任何的犹豫不决、扭捏不安、迟迟在门边徘徊、不敢进门之举,都将会给用人单位留下极端不自信的印象。

需要指明的是,用人单位招聘的是人才,而不是搔首弄姿的模特儿;因此必要的装饰打扮是可以的,但切不可喧宾夺主,给人不正经办事的结论。除非对方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要一落座就习惯性地掏出香烟,或嚼着口香糖不停嘴。如有狐臭等难言之隐,请有意离考官远一些。满口黄牙、再加口臭熏人,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各种证书证明你会一手,但也犯不着当宝贝般一一展示给主考官过目,这并不能证明你的实际能力高人一等,而且主考官也没那么多闲工夫去欣赏。

一些考官收到你的简历,还会要求你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如果以简历上都有而回敬考官,那也就等于回敬掉了自己的宝贵机会。考官本是想测算一下你的现场语言表达能力的。

对于一些经办人员为你提供的各种服务,你切不可因其是小人物而眼睛向天、置之不理;他们没有办法决定是否录用你,但有的是办法不录用你。

10.求职心态要不卑不亢

即使遇到比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强的竞争者,也不会自惭形秽。有了这种积极的求职心态,求职者一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耐力,努力去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直到成功为止。

面试,直接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得到这份工作。在面试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面试的机会少,在求职面试时可能会产生恐惧、紧张心理,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面试中心态的问题。

乐观向上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强烈的进取欲望,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直面面对直面面对是一位成功者的基本素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了,就肯定会有收获;哪怕是拿钱买教训,吃亏长见识也是值得的。有这种心态的求职者在面试时就会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从而会大大增强面试时的自信心。这样在应对主考官的提问时,也会回答自如、理直气壮。

不卑不亢产生这种态度的求职者首先表现出对自己极度的自信,他们会认为现在的应聘是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有权力选择我们毕业生,而我们毕业生同样也有资格和权力挑选一个适合自己专业和特长发挥的用人单位。

11.怎样在面试中察颜观色

要提高求职的成功率,除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面试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合适的仪表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外,求职者还要学会在面试时候“察言观色”。

在面试中,单位和求职者直接见面,形成了一个人际互动的局面。求职者学会如何看懂对方的“脸色”,也是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能力。因为面试官在与求职者交谈过程中,他的脸色、神态和举止也相应地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意图。

有时候,求职者在面试中介绍自身的某项特长,面试官却不时地移开目光,那么他很可能对求职者的介绍并没有特别在意或没有兴趣;求职者应当尽快跳过,看是否还有值得向他介绍的其他信息。有时,面试官一再询问求职者是否拥有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或其他门类等级证书等,很显然,该公司着重想招聘的是复合型的人才。求职者应该把获得的证书一个不少地展示出来,把自身的特长一一介绍出来。

再如,求职者在表述自己的薪水和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后,对方面露难色,或者是态度没有刚才自然,那么说明对方在这个问题上持保留意见。假如低于这个薪水,求职者确实感到不甚满意,可以直接说出来,看对方如何对答。假如这个职位在发展前景上很有潜力,那么求职者在此时就应该巧妙地表示愿意放低一点儿要求,从而避免仅仅因薪水问题上的小小分歧而错过一个不错的职位。当然,想真正解读出对方的心意,有时不能只听他说了哪些话,更要紧地是看他是如何表述这些话的。这点需要求职者尽量多到求职场上“实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察言观色”这项求职技能。

12.面试时握手的技巧

面试时,握手是最重要的一种身体语言。怎样握手?握多长时间?这些都非常关键。因为这种手与手的礼貌接触是建立第一印象的重要开始。所以,你一定要使你的握手有感染力。

和面试者握手态度要坚定,双眼要直视对方,要自信地说出你的名字。即使你是位女士,也要表示出坚定的态度,但不要过分用力。要在面试官的手朝你伸过来之后就握住它,要保证你的整个手臂呈L型(90度),有力地摇两下,然后把手自然地放下。专业化的握手能创造出平等、彼此信任的商业氛围。你的自信也会使人感到你能够胜任而且愿意做任何工作。这是创造好的第一印象的最佳途径。

以下几种握手姿势是不可取的:

用两只手在中国,亲友间、哥们儿之间、老客户之间经常采用这种握手方式。但是,面试时这样做,则是在冒险。用这种方式握手在西方公司看来不够专业。请注意,用两只手握手,会让人觉得你热情而友好,同时也会让人觉得你对待面试者像是在对待你年长的祖父。

使劲用力这种方式使人觉得你急于得到这份工作,甚至会让面试官感到恐惧或不舒服。他们肯定会对你说:不要把电话给我们,我们会给你打电话的。

拉拉扯扯握手时拉动面试官的整个手臂,或者用力过猛让对方全身晃动。这种握手只有和老朋友分别很长时间又重逢时才可以。尽管它表示你很友好,但却说明你不能以非常商业化的方式处事。

长时间地用力握手时长时间地拖住面试官的手,偶尔用力或快速捏一下手掌。这些动作说明你过于紧张,而面试时太紧张表示你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轻触式轻触式握手显示你很害怕而且缺乏信心。你在面试官面前应表现出你是个能干的、善于与人相处的职业者。

远距离在对方还没伸手之前,就伸长手臂去够面试官的手,表示你太紧张和害怕。面试者会认为你不喜欢或者不信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