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相约在微博——弗洛姆爱的艺术
28446400000002

第2章 爱是一种方式(1)

爱的支持

爱并不是为了什么,爱唯一的重要性就在于爱本身;它是人类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使人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式。在我们这种以功利、创造和消费为企图的文化中,人们从根本上失去了认识这种爱的能力,以至于它离我们那么遥远,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的存在。

——弗洛姆《生命之爱》

在这个现实的环境里,我们常常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因为有太多的看不懂,太多的不明白,我们被现实冲昏了头脑,根本来不及思考,也难得思索出个所以然来,其中一个迷惑便是我们不能自然的辨别别人的用心?他到底想干吗呢?他会不会把我说的话说给别入听,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这厮到底想干吗?

我们怕被害!

“你为什么会这么做?”“你说你有什么目的?”电影里、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类似的对白,而在发问的同时每个人的脸上带着一副戒备的表情。我们生活在一个怀疑的世界里,我们面对的信息夹杂着太多虚假、夸张的成分,以至于我们相信的是世上没有平白无故,一切都有目的。

在人生路上摸爬滚打,自有诸多不易,为了能站直身子走得更顺畅,我们都会带着某种目的去接近别人,以期完成自己的目标。只要不给别人带去伤害,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行为就无可厚非。有的人因此而对社会、对人性悲观失望,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即使有人真心爱他,这份爱也要被他衡量再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在这个世上,若有什么是没有目的,不带企图的,就只有爱了。爱不是为了什么,它只是作为人类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并能帮助我们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力量。在一种以功利、消费为企图的文化中浸泡得够久,我们都丧失了认识爱、相信爱的能力,才会在面对真爱时,用戒备之心将它推得更远。

还是,不要改变吧,因为,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重新的磨合,最后终归会再次回到如今的终点,没有第二种结局的,那样,真的很累。而且,恐怕谁也无法确定,哪段感情,究竟会让你更快乐。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关于梁祝、关于白蛇、关于牛郎织女、关于七仙女,那些悲悲切切、催人泪下的爱情啊,受尽苦难的他们,尚且保持着对爱情的无悔坚持,那么,相比来说,幸运得多的多的我们,却又为何不能够维持?

所以,如果可以,珍惜你的爱人,珍惜你现在拥有的一切,好么?

赵一获原籍浙东兰溪,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们都称她为赵四小姐。

赵四小姐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在天津上学期间,她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秀的学生。其父赵庆华,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担任过津浦、沪宁、广九等铁路局局长、政府交通次长、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务。

赵四小姐天生丽质,且又聪明灵慧,十四五岁就成为《北洋画报》的封面女郎。在天津的一次舞会上,作为民国初年“四大公子”之一的“少帅”张学良与来这里看热闹的赵四小姐相识,两人一见钟情,从此坠入爱河。父亲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色铁青,并将其软禁起来。但在六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赵四小姐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来到东北,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

赵四小姐的私奔,在赵家掀起轩然大波。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少帅府内也不平静,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给她正式夫人的名义。

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她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着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惠的于凤至被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所感动,力主在少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让赵四小姐居住。两人还以姐妹相称,和睦相处。后来赵四小姐为张学良生下一子。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赵四小姐也遭到国人的嘲讽和谩骂,被诬为“红颜祸水”;长城抗战失利后,她帮助张学良痛下决心:1936年,张学良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其间,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共同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在南京身陷囹圄,开始了漫长的幽禁生涯。1940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被送往香港的赵四小姐毅然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张学良,陪伴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

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赵四小姐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他们之间的爱情愈发浓烈。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0多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

少帅夫妇的后半生里,两人皈依宗教,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曾用化名出席台北市多个基督教徒的聚会。1990年张学良结束幽居的生活而公开露面,最后选择在夏威夷定居,并且每个星期都准时去教堂参加礼拜活动。

张学良曾说过,他这一生欠赵四小姐太多。

赵四小姐在和张学良将军同居36年后才获得了法律的婚姻,对每一个渴望安定美满的婚姻生活的女人来说,这都是很大的考验。但是在和张学良将军的相知相伴中,婚姻的名义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爱一个人不是说说玩的,不是图个解闷,是发自内心的对她好,是发自内心的去体验她的生命。

——新浪网友不念则忘

去尊重爱

尊重的意思是能按照一个人本来的面目来看待他,能够意识到他个人的独特性。尊重意味着关心另一个人,并让他能够按照他的本性成长和发展。如果爱情中没有尊重,那么,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的工具。

——弗洛姆《爱的艺术》

爱不是控制、不是占有、更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同化对方,爱是一种尊重,是基于对方气质对自己的吸引而产生的情愫,是和对方和平相处,并在对方的志趣中去体验对方的快乐,同时把自己的快乐传染给对方。平等的爱情则会展现出能量巨大的吸引力,企图去占有爱则会把爱的美好破坏殆尽。

爱并不是一件简单和水到渠成的事,爱和其他艺术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勤加练习,只有勤加练习才会在爱的海洋里如鱼得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口口声声地说着爱,其实根本不懂得爱,更有人假借爱的名义对别人进行肆意的伤害。我们常会看见有人振振有词地说:“我爱你,不尊重你,不信任你又如何?仅仅有爱不就够了吗?”如果爱是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轻描淡写,无关其他的话,就不值得人们为它努力了。

虽然说尊重一个人不一定会爱他,但是爱一个人就一定要尊重他。你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就对他有了一切的权利,你爱他也不意味着你就是至上的施舍者,不管怎样,你们都是平等的人,要受到平等的对待。

尊重就意味着你必须按照一个人本来的面目去对待他,你看到这个人的独特性,并愿意尊重这份独特性,而不企图将他变成你想要的样子。而且,你还能够允许他按照他自己的本性成长和发展,只是关心他而不干预他。这一点对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弗洛姆所说:“如果爱情中没有尊重,那么,责任心就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的工具”。试想一下,如果爱情中没有尊重,两个人的关系将会埋藏下怎样的危机。

总之,爱是我们一生的修行,相爱时珍惜,相处时互相尊重,即使将来没能走在一起,这份爱就已经是一生一世的珍藏。

几个哥儿们一起去一个朋友家看球。

男人看球,总离不开香烟。直到球赛结束,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抽了三盒烟。朋友的妻子也一直在旁边陪着这些男人。但是,她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在他们看球不注意的时候,打开窗子,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朋友们都觉得很奇怪。

你怎么就不管管他和我们这么抽烟?其中一个哥儿们问道。

朋友的妻子微微一笑,说:“我也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但是,如果抽烟能让他快乐,我为什么要阻止?我情愿让我的丈夫能快快乐乐地活到60岁,而不愿意他勉勉强强地活到80岁。毕竟,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或者金钱可以换来的。”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这些人再看到那个朋友的时候,他已经戒烟了。问为什么,他憨笑着说:“她能为我的快乐着想,我也不能让自己提前20年离开她呀。”

戒烟,本是一个家庭中矛盾的焦点,但是,因为这位妻子的宽容,让这个事情的艰巨性,在平静之间烟消云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的方式,不同阶段的爱人又有不同的相处方式,一开始可能是轰轰烈烈,到后来总要变得平和。夫妻间的相处已经不再是热恋阶段,所以应该尽量避免争吵,保持一种平衡。故事里的妻子是温柔的,同样也是聪明的,如果用强制的手段限制自己的丈夫,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不如换另外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他知道只要他快乐就好。故事里的丈夫同样是明智的。

去尊重你的爱情,它不应该是一件被我们拿来娱乐的事情,只有去尊重你的爱人,我们的爱情才会庄重而永久。

——腾讯网友黑江河湖

孩童之爱

八岁以下的儿童并不完全懂得什么是爱,他们只有在感受到自己被人爱的时候,心里会产生一些感谢和高兴的反应。大多数八岁到十岁的儿童在爱的能力上也没有很大的进展。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希望无条件地被人爱。

——弗洛姆《爱的艺术》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白纸可以任人描绘,但也最具有穿透力,不像黑那样包容,像红那样绚烂,像绿那样活力,在八岁以前小孩子总是在被人无条件的爱,这是一种无可厚非,小孩子像璞玉那样纯洁,见了谁都是一样,没有黑白,没有情绪,但小孩这种纯洁表现在对待小动物上则是一种残忍,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将小动物踩死,将小强撕成两半,并且笑得屁颠屁颠,之后露出只有一颗的牙齿。

曾有长者慨叹:婴儿无情。这句话说的没错,人初降世间,宛如一张纯白的纸,懵懂无知,任何礼数、知识都需要学习;又好像一块璞玉,不成形未成器,任何心性、气质都有待开发。

八岁以前,我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会知道如何去主动地爱人,只是在无条件地获取爱,被动地接受他人给我们的爱。因为我们不能独立行走,不能照顾自己生活起居,不能表达自己,所以只有依靠那些爱我们的人们,并在各种爱中安然地成长。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心里会有一种清楚的认知:“妈妈对我好,爸爸对我好,爷爷奶奶对我好……很多人都喜欢我,并对我好”,并会因这份认知而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但是一直到十岁,我们都会处在这种对爱的蒙昧状态,仍然要不断地从爱我们的人身上汲取爱,并希望自己能够无条件地被人爱下去。这没有什么错,我们只是处在爱的最浅层,只拥有了感恩的能力,却没有发展出爱的能力而已。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虽然他用了可爱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每个孩子就像天上的一颗星星,都有自己闪光可爱的一面,他们的世界透明真实到你不忍心去破坏,不忍心去伤害,以为他们是无知,殊不知他们可以和我们成年人毫无障碍的交流沟通,你的情感变化他们会完全的捕捉到并有所感受。

孩子,这是因为大人都忘记他们曾经也小过的了。

大人经常忘记自己也小过的,所以你玩得很高兴的时候他会过来呵斥你。他忘记了他自己小时候是怎么玩的。

你做了什么错事,他会一直逼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你说,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他忘记了,他小时侯也没做过几件对的事。而且也说不出所以然,事实上,这样的大人,他们如今做的事他也说不出所以然的。

他认为他的痛苦都是大事都是重要的事,小孩子的痛苦就都是儿戏。他忘记了他小时候弄坏了心爱的玩具,和被隔壁小流氓欺负时的悲伤了。

小孩子的爱也是爱,这个,孩子,你别指望有多少大人能理解能尊重。我们小孩子能做的,就是努力长大,很努力很努力地长大,并且长大以后,不要忘记自己小时候。

孩子的爱,不是爱,是一种自然流露,流淌出的都是最淳朴的人性美和生命美。

——腾讯网友浅意识

去爱家人

那些相信爱可以从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的现象,而一种零星出现的个别特例的人都拥有一种力度和信仰,而这一信仰正是建立在洞察人类本性基础上的,是一种以认识人的本质为基础的理性信念。

——弗洛姆《爱的艺术》

去爱家人这样的话题是不用赘述的,很多人都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吗?但其实不然,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和家人的关系经常感到紧张,那说明你爱了,你爱的方式不对,如果你对外部世界感到厌烦,对别人感到冷漠,那说明你也根本不爱你的家人。

在看过爱的现状之后,你的心里是不是对这个社会充满了伤心失望,从而很难再相信爱的存在了呢?爱无能、爱匮乏这些社会性的现代病征确实困扰了现今社会的大部分人,但是,在现代人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怀着信仰同时又不缺乏力度人在相信着爱的存在。

像我们都知道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特蕾莎修女、“非洲圣人”史怀哲、印度圣雄甘地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爱更多的人。

他们都相信,在这个爱匮乏的社会里,只要每个人都努力,都相信爱的存在,那么爱就可以从一种偶然出现的个别现象变成一种社会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这种对爱的信仰是建立在洞察人类本性的基础上的,才是至高无上的信仰。

所以,不管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只要我们都坚守着自己的爱,并不吝于付出这份爱,那么爱就一直都在。正像特蕾莎修女在回答“我们怎样才能促进世界和平”这个问题时说的那样,“回家并爱你的家人”。这也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记事的时候,正是吃粮食定量的时候,就连穿衣买布、动腥吃肉都得凭票供应,想吃时令鲜菜,有钱也没处买。因此,腌咸菜就成了饭桌上一年四季的常吃菜。咸菜吃多了,胃里老是难受得“咕咕”冒酸水。能吃顿青菜,就感到特别满足,特别幸福。

上中学时,住校吃食堂。那时学校的饭,主食能填饱肚皮就不错了,就甭想青菜了。母亲心疼我,说我既用脑子又长身体,就给我特意腌了萝卜干带进学校。在学校的同一个宿舍里,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是共同分享。别的同学带的腌咸菜,放不了两天就变质,吃起来还有股怪味。母亲做的萝卜干易存,吃起来香、脆,还特筋道。同学们每每吃起来,会当成是全宿舍在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