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相约在微博——尼采的快乐物语
28444100000032

第32章 跳跃思维守望世界(4)

“你的身体是否安好,心中是否有烦恼?”比丘很想向佛陀恭敬地礼拜,于是努力地想撑起身子,但是因为疲惫不堪,所以根本无法起身。佛陀见状,慈悯地来到比丘身旁慰问:“你怎么病得这么重,却无人照顾呢?”比丘说:“出家至今,我生性懒散,看见病人也不曾细心照料、关怀他人,所以自己生病了,也就没有人愿意前来关心,我真是感到惭愧啊!”佛陀听完后,便亲自清理比丘的排泄秽物,把比丘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帝释天看到佛陀的慈心,也用水洗浴比丘的身体,而佛陀也以手轻轻地抚摸比丘。顿时,此丘身心安稳、全身舒畅,一切苦痛顿时化为乌有。佛陀这时对比丘说:“你出家至今甚为放逸,不知勤求出离生死、解脱烦恼,所以才会身染疾苦,希望你从今天起,要辅进用功。”比丘听后,便至诚地向佛陀顶礼忏悔:

“佛啊!承蒙您的探望与庇佑,如果不是佛光普耀、慈悲摄受,恐怕弟子早已身亡,轮回六道了。弟子从今日起,一定会发大心,上求佛道、普度群迷。”比丘真心忏悔并且精勤办道,后来即得证阿罗汉果。

佛陀不畏劳苦、不避污秽的行为感动了比丘,让他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向佛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敦促他修成正果。播下慈悲的种子,世人都可享用丰硕的果实;留下几句仁爱的语言,世间都将充满温暖的和风。种子探头笑,和风拂柳枝,此中风情,此间美丽,都令人心中漾满欢喜。

世人也应当怀有一颗真善之心,对世间的种种事物持平等和宽厚的态度。

不要过于苛责别人,不要轻易迁怒于人,不要故意伤害他人。人生天地间,要存一颗怜悯之心,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各种生物,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是同命运、共呼吸的伙伴。一个人拥有再多的外在华丽,皆不如内心慈善来得美好,它能让人散发无与伦比的内秀,得到世人的爱戴和尊重。

提起霍金,人们就会想到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科学巨匠,深表敬仰之余,她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与朋友;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拥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这个世界不缺少善良,也不缺少感动,在人人都急功近利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时,有几个人能想到“感谢”这个词语?

感恩是一种心态,是对生活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无论处在多么恶劣的境地,感恩者都会记住自己拥有的“半碗水”,珍惜他生命里拥有的财富。

一个寺院的方丈,曾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方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方丈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怨气冲天,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所做的一切。这种人不会有所成就。而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每天都充满着无尽的希望。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会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如果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个点,那么,他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衣食饱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和阳光。

感恩节一年只有一天,但一天有365天,是不是一年只在那一天感恩呢?感恩与否,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如果你学着每天都在感恩,以感恩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连不如意的事也会变得没什么了。风来了,我们感恩它吹走了落叶;雨下了,我们感恩,它滋养了土地。

一只老鼠掉进了一只桶里,怎么也爬不出来。老鼠吱吱地叫着,它发出了哀鸣,可是谁也听不见。可怜的老鼠心想,这只桶大概就是自己的坟墓了。正在这时,一只大象经过桶边,用鼻子把老鼠吊了出来。“谢谢你,大象。你救了我的命,我希望能报答你。”大象笑着说:“你准备怎么报答我呢?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老鼠。”过了一些日子,大象不幸被猎人捉住了。猎人们用绳子把大象捆了起来,准备等天亮后运走。大象伤心地躺在地上,无论怎么挣扎,也无法把绳子扯断。突然,小老鼠出现了。它开始咬着绳子,终于在天亮前咬断了绳子,替大象松了绑。

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的恩惠。我们应该用心记住这些,并且用感恩之情回报这个世界,生活会因此在我们眼里变得越来越美好。如果你想要拥有美好的人生,那就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吧!想一些令你觉得心怀感激的事,让自己全心全意地浸润其中。令你心怀感谢的或许是孩子的健康平安;或许是朋友对你从不间断的关爱。也许你会为早晨能从舒适的床悠悠醒来,并且有早餐可吃而心存感激;也许你经历了长久以来种种自我毁灭的行径之后,仍能存活至今而谢天不已。不要保留、不要抗拒。人的快乐就在其中。

“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为了吃饭。”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需要一个鲜明的意义。有的人追求爱情,为爱情百折不回、无怨无悔;有的人追求金钱,为金钱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有的人追求友情,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有的人追求名誉,为名誉立身持正、两袖清风……人生在世,都有自己的追求,追求的本身便是自己给自己设立的人生意义。

倘若没有追求、没有渴望,人生就没有意义。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南怀瑾先生解释这句话时说,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真不晓得他该怎么办了。不懂得提出疑问,只是糊里糊涂地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的人生连圣人都不知该怎么办了。

在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里,着名作家毕淑敏正在演讲。从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实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她当众把条上内容念了出来,念完纸条内容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她说:

“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你们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可能是毕淑敏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

她接着又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例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自己内在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生的决心?”

讲演结束之后,所有听演讲的同学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人生没有意义,要你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人生需要我们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生活若缺少了意义,就缺少了乐趣,一个人就会变得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和麻木。

给人生一个鲜明的意义。这个意义,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不会为之感到后悔;这个意义,能赶走生命的颓废和空虚,带来愉快和欣喜;这个意义,能永远璀璨、不会变质,值得为之舍弃很多其他东西。

着名作家刘墉小时候很喜欢画马。某日,他完成了一张描绘猎人骑马登山的画面,正得意中,母亲走过来对他说:“马背上的人坐得太挺了,你要知道:当骑马人上坡的时候,身子要向前俯,否则人跟马都容易翻倒。”

不久之后,他又画了一张“骑马下山”的画面,母亲看了还是不满意地说:

“这次你画中的人物又画得太俯了,骑马下坡时,马固然往下走,人却要坐得挺,如果人也跟着马向前倾,就容易滑下去。”

遭到批评,刘墉有些懊恼地说:“为什么有这么多规矩呢?反正人骑马,爱怎么骑就怎么骑!”

“你讲的是不错,但是要想骑得平稳、快速、不颠踬、不倾倒、不被摔下马背、不致滚落山崖,就一定要讲究方法。”母亲说,“这就好比处世一样,当马向高处爬时,仿佛是你得意的时刻,愈得意愈要谦恭,所以人要向前俯;至于下山,则仿佛失意时,固然周遭的情况是往下坡走,我们却反而要坐得挺,伸得直。”

后来,不论画马还是处世,母亲的那两句话总是指引着他。

当我们为一件事而沾沾自喜,甚至兴奋地过了头时,就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要谦恭,这样才会不断进步。失意时,不要一味地情绪低落,抬起头来,就能把失落赶跑,使我们获得新生。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向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当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时,不知怎么的,他突然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在浇过一两次水后,他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亮,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树呢?当他轻手轻脚地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他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棵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开出精彩之花。

有一位智者广收门徒。每日里,智者教他们修身养性,习文练武。弟子们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大都刻苦研习,几年后,都有了一技之长,声名远播。只有一人不服管教,整日里招惹是非,打搅师兄弟们的学业,于是众弟子要求智者把这浑浑噩噩的家伙开除掉;但是老师不答应,弟子们再三请求,老师还是不答应。

众弟子说如果再留这个家伙,我们就走,但老师还是不答应。众弟子纷纷离去。

在智者的努力下,十几年后,那个浑浑噩噩的家伙,终于修成正果。

“为什么为了一个捣蛋鬼得罪众弟子?”有人不解。

有人点化:“你有一百只羊,走失了一只,你会去找哪只?”

“当然是丢失的那只。”

“是的,丢失的那只是最需要你去寻找和帮助的,智者的智慧就在于他帮助了那个最需要帮助的人。”

帮助人是在做善事,但不是见谁帮谁,帮助人也要讲究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这样的帮助才是最有价值的。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是智者的一大智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城市里的人们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而疲于奔命。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常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迈着姿态各异的脚步南来北往,忙碌似乎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主旋律,伴随而来的压力使我们没有时间去慰藉自己的心灵……很多人都说,是生活,剥夺了我们快乐的权利。

叔本华说:“最大的快乐源泉是自己的心灵。”的确如此,获取快乐、回归平和的心境没有什么秘方,我们缺少的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平常心。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才多姿多彩。保持一颗平常心最为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临危不惧,泰然处之,在平淡中给自己一个动力,在昂扬中留给自己一份淡薄,在匆忙中懂得适时地给心灵一次释放,在喧闹中为自己找一份宁静。

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悠闲地走在满是尘土的路上,这个秀才背着诗词,摇着脑袋,滞是惬意的模样。秀才出门已经一年多了,他原先是进京赶考的,但是考场失利,名落孙山,心情黯淡中度过了几个月的黑色时光,整日借酒消愁,以泪洗面。后来,他和几个朋友共游兰若寺,与一禅师相谈,秀才倒出了心中的苦闷,禅师听后,说道:“昨天早上与你说话的第一个人是谁?”秀才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