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料事如神
28427700000043

第43章 气壮山河的赵鼎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北宋末年解州闻喜县(今属山西)人。他出身清寒,四岁就死去了父亲,在母亲樊氏的教育下刻苦用功,年轻时就已经通读了经史家著作。

公元1106年,赵鼎考中了进士。因为他敢于上书直言,批评权贵,在士大夫中间树立了名声。后来,他在提任河南洛阳令时,受到了宰相吴敏的赏识,被提升为开封(北宋都城,今属河南)士曹。

公元1125年11月,北方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灭亡了辽国以后,随即分两路出兵,大举南侵。西路由宗翰率领,进取太原;东路由宗望率领,进取燕京。两路金军计划在开封会合,一举灭亡宋朝。

公元1126年9月,西路金军攻陷太原,和东路金军会合,迅速挥戈南下。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慌得六神无主,连忙召集百官到朝廷来商议。

不少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军求和,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地向宋钦宗请求说:“不割地将会有亡国之祸。”这时赵鼎站出来说:“祖先遗留下来的土地怎么能够送给别人?这种意见根本不需要考虑!”

可是,被金军吓破了胆的宋钦宗决心屈膝投降。当金将宗翰派使者到东京开封来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时,宋钦宗竟然表示“一一听命”,把大好的河山拱手让给敌方。

野心勃勃的金国统治者,看到宋钦宗懦弱可欺,就一面进行和谈,一面继续派兵南下。11月25日,金军先头部队到达东京城外。不等城被攻破,宋钦宗就亲自到金军营中去乞求投降。

公元1127年春天,金军统帅宗翰扣留了宋钦宗,命令将士进城抢掠,搜刮了大量金银财宝,然后把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一起俘虏到北方去。北宋王朝被灭亡了。

宗翰北撤以前,召集宋朝大臣商议,准备立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赵鼎和另一位主战派大臣张浚不愿参加,逃到太学里去躲了起来。

5月间,宋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宗。在即位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激励士气,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他不得不起用李纲、宗泽、张浚等主战派代表人物来主持朝政。

赵鼎也被作命为右司谏。在任职期间,他不畏权势,敢说敢为,前后一共奏事四十件,被朝廷采纳了三十六件。宋高宗对他非常器重,亲自下令破格提拔他为殿中侍御史,后来又升任御史中丞(主管监察和执法)。

由于金兵不断南侵,逼近长江,宋高宗被迫撤退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公元1130年4月,抗金名将韩世忠住黄天荡(今江苏南京附近),大败金兵。宰相吕颐浩请宋高宗下诏北伐,赵鼎认为时机不够成熟,极力劝阻。

吕颐浩对赵鼎不肯附和自己感到非常恼火,就请高宗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赵鼎不肯接受,闭门不出,上书指责吕颐浩为了私怨排挤自己。高宗下诏罢免吕颐浩,让赵鼎重新担任御史中丞,对他更加信用。

公元1133年10月,湖北重镇襄阳沦陷,朝廷震动。这时赵鼎已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极力推荐名将岳飞去收复襄阳,同时派韩世忠屯兵泗上,刘光世北出陈、蔡,互相声援。第二年夏天,岳飞收复了襄阳等六郡,稳定了局势。

主和派头目秦桧,曾经当过宰相,是个阴险狡诈的人物,由于结党专权被罢职。赵鼎曾和张浚议论过秦桧的为人,张浚对他非常赞赏,赵鼎却说:“这个人如果得志,我们将要没有立足之地了!”

公元1138年3月,秦桧第二次被任命为宰相。他迎合宋高宗偏安江南的心理,极力主张同金国讲和,遭到赵鼎的反对。秦桧就乘机在高宗面前离间和排挤赵鼎。赵鼎渐渐失去了高宗的信任,后来被贬谪到外地去做地方官。

离京赴任的那天,秦桧假惺惺的率领朝臣们来为赵鼎置酒饯行。赵鼎根本不愿领情,只用轻蔑的眼光看了他一下,两手一拱就拂袖而去。

秦桧在朝臣们面前讨了个没趣,从此更加憎恨赵鼎。他利用权力,不择手段地先后把赵鼎贬谪到泉州、兴化、漳州和潮州(今广东潮安)等地,最后一直流放到边远地区的朱崖(今广东琼山东南)安置。

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终日深居不出,连从前的门生和下属都不敢来看他,只有当地驻军将领张宗元有时派人给他送来一些酒和粮食,帮助他维持生活。

有人把情况报告给秦桧。秦桧知道赵鼎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会活得太长了,就下令地方官按月向他呈报赵鼎是否死亡的消息。

公元1147年,赵鼎得了重病。他把儿子赵汾叫到床前,悲愤地说:“秦桧是一定要杀害我的。我不死的话,他可能也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以后,就可以不再连累你们了。”

他叫儿子拿来一面铭旌,亲自写了两句话:“身骑萁、尾(星宿名。古人认为他死去就是骑箕、尾升天)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达了他忠于南宋王朝的思想感情。几天以后,他就不食而死,终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