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处世学问
28424800000040

第40章 心态平和宽厚待人

做人有宽容之心是品质高尚的表现,这点毋庸置疑。但见到别人做了不好的事,却要替他掩藏几分,这似乎就与人们惯用的处世原则相抵触了。明人吕坤认为这样浑厚地待人,可以使自己胸怀宽阔。自然有人怀疑吕坤这种说法,但这说法却是做人的一种大智慧。

南宋有一个叫沈道虔的人,家有菜园,种有萝卜。这天,沈道虔从外面回家,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的萝卜,他赶紧回避开,等那人走后他才出来。又有一次,有人拔他屋后的竹笋,沈道虔便让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可以长成竹林。你不用拔它,我会送你更好的。”他让人买了大笋直接送到了那人家里。

沈道虔家贫,常带着家中小孩去田里拾麦穗。偶尔遇上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把自己拾到的全部给争抢的人,这使争抢的人非常惭愧。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也以仁厚著称于乡里。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此猪与曹节家的猪长得一样。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就把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的猪找到了,知道搞错了,就把曹节家的猪送回来了,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这两则故事里的古人,都为“别人不好处”掩藏了几分。沈道虔和曹节表面看来,无是无非,甚至显得窝囊懦弱。但实际上,却显出了他们厚道的为人。偷萝卜、拔竹笋、争麦穗,是不好的行为,但也是人穷家贫的无奈,何必深责?替他人掩藏几分,反到能使他人自惭改过。邻居错认猪,尽管有自私一面,但丢猪对一般人家毕竟是大损失,情急之下错认,可以理解。古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宁可自己吃亏,正是胸襟宽阔、与人为善的体现。

美国人麦当斯讲了自己的一个亲身经历:

上星期六我闹了一个笑话。我去纽约买点圣诞节礼物和大学的专业课本。那天我是乘早班车去纽约的,中午刚过就把要买的东西都买好了。我不怎么喜欢待在纽约,太嘈杂,交通也太挤,此外那天晚上我已经做好了安排,于是便搭乘出租汽车去车站。不巧碰上交通堵塞,等我到火车站时,那趟车刚开走,只好待上一个小时等下趟车。我买了一份报纸,漫步走进车站的餐厅。在一天的这个时候,餐厅里几乎空无一人。我要了一杯咖啡和一包饼干。空座位很多,我便找了一个靠窗户的,坐下来开始做报上登载的纵横填字游戏。我觉得做这种游戏很有趣。

过了几分钟,来了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这个人除了个子很高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说他样子很像一个典型的城里生意人。我没有说话,继续边喝咖啡边做我的填字游戏。突然他伸过手来,打开饼干包,拿了一块在他咖啡里蘸了一下就送进嘴里。我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不过我也不想大惊小怪,于是决定不予理会。我总是尽量避免惹麻烦。我也就拿了一块饼干,喝了一口咖啡,再回去做我的填字游戏。

这人拿第二块饼干时我既没抬头也没吭声,我假装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过了几分钟我不在意地伸出手去,拿来最后一块饼干,瞥了这人一眼,看到他正对我怒目而视。我有点紧张地把饼干放进嘴里,决定离开。正准备站起身来走的时候,那人突然把椅子往后一推,站起来走了。我感到如释重负,准备待两三分钟再走。我喝完咖啡,折好报纸站起身来。这时,我突然发现就在桌上,原来放报纸的地方摆着我的那包饼干。同时,让我想起了那双怒视的眼神和一个宽容的微笑。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区域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并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宽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所以,在任何情况下,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就随便猜疑他人的不好,只能说明我们缺乏对他人最基本的信任,缺乏仁爱浑厚、与人为善的宽大胸怀。

做人原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互相猜疑、猜忌会把原来简单明了的问题变得复杂,而稍有一点宽厚之心就可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生意人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