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自私书:写给女人的幸福教唆书
2842300000007

第7章 用自私的方式,好好爱(5)

日本女权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也这样认为:“结婚也好,不结婚也罢,无论是谁,最后都是一个人。”她撰写的《一个女人的老后》,是一部很有前瞻和预警性的作品,谈到了女人的生老病死,也谈到了货币通胀、社保制度,以及不婚、离婚、失婚种种情况下的“老后规划”,值得女人们一读。书中描述的日本社会现状,与我们在文化、意识上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毕竟他们的社会保障机制比我们的要合理、坚实得多。所以对女人们来说,老后的挑战,更为艰巨。

我们能做些什么?维护保养,延缓衰老?有效理财,谨慎节蓄?选好养老机构,购置墓地?在还不算老时周游世界、尽情恋爱,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培养某种娱乐习惯以便“老有所乐”?预设某个项目以便“老有所为”?还是像作家六六说的,“一切学习,都是为老年做准备”?

都很有必要。一个自私的人必得做好这些准备,才能像赞·多吉说的那样“在满足与保障中老去”。但这还不是全部,还有一句“在尊严和祥和中辞世”。尊严,是我认为走到生命尽头时最重要的东西。就算我们做好了种种保障,也未必能实现真正的尊严。

我在八卦的人生里,看了太多没尊严的例子,其中一例是我家族女性尊亲。这位传奇夫人,一生奋斗在某港口城市,是外贸界风云人物,盛年时才干容貌俱佳,每日客商如云络绎不绝,也不乏裙下之臣簇拥。家中先生资质平平,脾性倒是好的,四名儿女承蒙荫庇,也算各有小成。传奇夫人中年患上糖尿病,晚年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大约有八年卧床不起,体重两百余斤,全无自理能力。但是,她的意识始终清晰,时时强调“少年夫妻老来伴”,叫先生不得嫌弃。先生任劳任怨,天天与轮值的子女合力搬抬她沉重肉身,一把屎一把尿地照料,后来先生在她卧床第六年的某天,毫无征兆地猝然离世。此后每天改为两名子女共同轮值,她还叨念“久病床前无孝子”。病得形容骇人、气味恶劣,她认为是别人故意害她。有人来看望,她谈起旧事长吁短叹,无人来看望,她斥骂人都不记恩典,边骂边扫一眼床前孝子,满满的警告意味。

她过世那天,儿女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长吁一口气。

所以,我想说,真正的尊严是:放开怀抱,不要纠缠。

首先,要放开过去的一生。花容月貌、丰功伟绩、浓情蜜意……时光的琥珀已经封存了它们,就不要再没完没了地翻出来,打碎弄脏。

其次,要放开一切关系。亲密盟友也会老死,子女另有他们的人生,至于一生中路过的人,曾经交集,就已尽到缘分。

最后,放开对老、对死的一切执念。看一切变得丑陋笨拙,一切渐渐脱离控制,不必惊惧,接受就好,越是挣扎抵抗,姿势越是难看。

一切放开之后,就不会无谓纠缠,不会强拉硬扯一个已经散逸的小宇宙,勉强尴尬运转。

一个人静静的,可能相当寂寞,但别担心,不会太久的。你会成就泰戈尔所说的“秋叶之静美”,以尊严的姿态。

宜对我说过一些话,我打算稍微包装一下,也对我的女儿这样说:

爱是陪伴,但陪伴中请让我保持体面,你也保持愉快。

我会尽量做好经济储备、将事务安排妥当,若仍有不足,你能帮就帮,不能帮也不必勉强。

我若病痛瘫痪卧床,请勿亲自照料,能来看望,说说八卦就好。

我赞同安乐死。

一切都是按照自然规律和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发生,与你无关。你永远不必遗憾愧疚,我也将一直爱你。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意见。

以上是关于小宇宙的亲缘层面,退后一步的爱。在这个篇章里,其实我一直在想人们最常犯的那个心理错误——反黄金法则。黄金法则是说:“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别人。”但我们喜欢反过来:“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要怎么对待我。”所以,当我们认为自己在亲缘关系中(盟友关系中也一样)付出了无私的爱、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换取所爱的人幸福时,其实我们也在期待同样无私的回报。这对我们爱的人非常不公平。我们对彼此投入太多、期待太多、参与太多、进入太多,以致爱变成了绑架。

所以,还是自私一点吧,退后一步,先去完成自己。

世上所有相爱的人之间,幸福是彼此契合的楔子和榫子。你幸福了,和你有关的一切也会幸福的。

给所有人的自私之爱:“白金法则”与“去中心化”

萱爷趁着市场淡季,回家干了两件痛快的事:组织了两场聚会。

第一场,母亲节,她订了最贵的养生会所最大的房间,借用公司本部两辆豪车及司机,接来五位婆婆。其中,端坐大桌主位的是自家婆婆,刚出院不久,新做了头发,戴一尊玉佛,虽然扯着家乡口音不大会说话,也暗暗使劲撑起场面。另四位则是“送饭党”成员的婆婆,穿着与气质各异,身边各自坐着事先未接通知、临时赶来的媳妇。满桌人除了萱爷,个个一脸莫名。

萱爷坐在副陪席位,端起一杯热山药汁:“今天是母亲节,我早想找个机会把妈妈们接来聚聚,总算实现了。前段时间我妈住院,我在外面也顾不上,多亏好姐妹们照顾。无以为报,就一起过个节吧!妈妈们,辛苦了!姐妹们,感谢!”

大家这才领会主题,一杯杯山药汁、南瓜汁碰在一起。媳妇们铺餐巾的铺餐巾,夹菜的夹菜,忙不迭照应自己婆婆,当然也不免小声交代些来龙去脉。各家婆婆得了话题,都向萱爷婆婆问候,“得什么病”,“不要紧了吧”,“脸色挺好”,顺带交流健康养生心得,慢慢聊开,也就不拘束了。萱爷连敬几杯,先夸赞自家婆婆如亲妈,体弱志坚从不拖后腿,又向每位婆婆介绍自己与她家媳妇相识多久情谊多深,这好姐妹往医院送过几次海参或煲汤。事先安排好的服务员紧密配合,一一送上包装精美的康乃馨花束。有位婆婆张嘴便说:“哟,这叫什么花?我还头回收到呢!”身边的媳妇一脸尴尬。

好菜一道道上来,气氛开始热乎。婆婆们平时没多少饭局聚会,遇着同龄人,不免一见如故。萱爷建议干脆换位,婆婆们一个挨一个在上首坐成半圆,媳妇们则凑成另半圆——“这样说话多方便!”婆婆们果然说得更起劲了。朴实的说:“年轻人都忙,俺那儿子媳妇也没空回家,八月十五一趟、过年一趟呗,要说俺家也不远。”识趣的说:“你这媳妇品性真好,大气、周全,在单位是不小的领导吧?”也有酸溜溜的说:“我这个身子骨也是硬撑,想开了,明天也住院去,等着媳妇送饭吧。”

不知道媳妇们听没听见。萱爷早逼着她们把杯子里都换成了酒,“封疆大吏”的萱爷,酒量是很厉害的。

第二场,儿童节。萱爷早跟女儿的班主任打好招呼,包场“星期八小镇”,让全班同学加各位老师的孩子尽情狂欢,欢迎家长陪同。还包一顿午饭,“小镇”隔壁的必胜客,比萨牛排随便点,冰淇淋吃够为止。对二年级小孩来说,这就是豪华梦幻一日游了。59名同学加差不多数量的家长以及3位老师,场面好不热闹。班主任忙着拍照上传班级博客、QQ群相册和学校网站论坛。学校鼓励多搞活动,“小镇”里的角色扮演,可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午餐时不知谁带头唱起改编版《妈妈去哪儿》,也体现出大家庭其乐融融,这样的资料准为班级加分。嗯,这样的家长多一些就好了。

萱爷和老公一起陪着女儿,她看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在心里帮他们写周记:“今天,在某某妈妈的组织下,我们过了一个快乐的‘六一’。”并暗暗期待他们中有人会去问自己妈妈:“早饭可以吃牛排吗?”

听萱爷讲完这两段,我钦佩地问:“这就是你说的‘报答’?”

萱爷重重点头:“嗯。她们怎么对待我,我就怎么对待她们。”

我想来想去,不知道这算不算另一个版本的“反黄金法则”。只能问萱爷:“你牙根不痒了吗?”

萱爷沉默。

如果是我,也会沉默,因为实在总结不出这两件事的收获。报复?哦不!报答“送饭党”,大概让萱爷夺回了一些心理优势,所谓高地的东西。但是聚会的女人、女人的婆婆、女儿的同学、同学的家长、老师和老师的孩子……本来不都是没关系的人吗?

就这么糟糕,我们认为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专门对没关系的人起劲。

“是那些人先起劲的。”萱爷说。

大概她们没画过自己的小宇宙吧。人没有经过自我整理的时候,总觉得满眼缤纷,俱是要紧。因为哪些在核心、哪些在外围判断不清,只能怀着一种谨慎的功利心,假设每个人都可能对自己产生潜在的利益影响、每件事都可能指向自己想要成就的目标。如果考虑到蝴蝶效应,这也是对的,但其中“场”的运算过于复杂,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所作所为,未必都有积极意义。

“送饭党”的举动,不就起到了负面效果吗?女人们想借助“送饭”表达对萱爷生活的关注,但萱爷从中感受到的是“弱势群体”的尴尬。“家委会”想借助“爱心早餐”和“爱心周末”表达“温暖”,而萱爷只觉他们“闲得蛋疼”。终于“送饭党”满满的正能量,招来了萱爷狠狠的报答,因为他们的举动,对萱爷而言是一种缺少尊重的、多余的干涉——她,不,需,要。

好了,我们得来学习一下人际关系中的“白金法则”。听名字就知道,它比“黄金法则”更高端。1987年,美国学者亚历山大德拉博士和奥康纳博士发表论文,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在人际交往中要取得成功,要做到交往对象需要什么,就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对方什么。”凝练为“白金法则”就是:“别人需要你如何对待他,你就如何对待他。”

对,“别人需要”才是前提,别人不需要就是瞎起劲。

“白金法则”提供了一种角度,就是“以对方为中心”,在充分体察他人、了解他人的基础上,进行人际的联结。同时,“白金法则”可以延展出另一个概念,即“界域感”:尊重他人的独立空间,尊重事务的合理限度,也尊重自己的能力与意愿,不随意介入彼此的生活。这与我们从小被灌输的“集体主义大家庭”模式相去甚远,与当前不分青红皂白地“传递正能量”也不一致。这是一种更文明的表现,尤其适合懂得自私的人,因为它令你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聪明、更得体,也为你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萱爷说:“你说得对,都懂这个就好了。不过我跟你说,‘送饭党’的关键点不在这儿。”

“在哪儿?”

“她们就是想压我一头。”

果然,萱爷与“送饭党”的过招,更类似于一种心理优势的比拼。在类型与水准接近的个体之间,这种比拼总是格外激烈。萱爷认为自己事业冉冉上升,竞争优势似乎也略为上升,女人们总要找回一点儿来。至于“家委会”,那些家长们大概还没学会“退后一步”,而是直接代入子女位置,想替自己孩子争一点优势,所以竞相出手,体现“施比受强大”……好吧,我想多了,萱爷也想多了。

我们想多了的,永远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萱爷在竞争中的位置变化,说不定也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女人很陶醉一种姿态:“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可是诋毁和赞美你的人真的存在吗?或者,为你而存在吗?你是你小宇宙的中心,这没错,可不是别人小宇宙的中心啊!我宁可相信“送饭党”多少都持有善意,可能不够聪明,但不见得是心心念念要压倒萱爷。萱爷真是越来越不“爷”了。

比萱爷更不“爷”的女人比比皆是。豌豆曾有一个时期,看见聚会中的女人小声说大声笑,就以为是在传播她、老公与小三的秘闻,而看见英国情人发推特,无论说的是利率调整还是晨跑扭到脚,都觉得是对她的暗示;小尤看见柏太在微信里谈论戏剧流派顺带谈到某典籍版本,以为是讽刺她跟不上晒牛津书的游戏;孔雀的婆婆看见孔雀与老公进了书房关了门,心想他们一定是去密谋推翻她的女王威权——其实,他们在不管不顾地热吻。

所以,在小宇宙的最外层“资源关系”中、在整个小宇宙中、在小宇宙之外的广阔世界中,除了“白金法则”,我们还得学习“去中心化”。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概念: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翻译一下就是:不要以为别人都在谈论你,不要揣测别人的表现与你有什么关联,更不要因此而烦恼。对世界认识越多,越知道你不是中心,真的不是。

这是个等价交换、资源流通的世界,每人与每人之间都是“给予—索取”的关系,现实利益与爱都包含在内。你不必无谓地关注谁、帮助谁、成就谁,别人同样也没有这些义务。我们应该做的是诚挚地、灵巧地遵守规律与法则,坦率表达,合理置换,衷心感谢,不侵扰他人,也不贪求额外的便宜。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不会失衡、失落或失望。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了,每个人都能得到最适当的报偿。

知道了这些,自私的人们就轻松多了。生命像微薄的赌本,实在不够抛掷在漫无边际的“所有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和人本来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而我们人为地制造了诸多扰攘。现在,可以安静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