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金钱哲学
28422000000020

第20章 以“适合”为基础

富人的“野心”往往让人惊讶,但事实上,他们的“野心”虽然勃勃,但却都没有脱离自己的实际,都是以适合为基础的。

台湾的富商邱永汉对于创业有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一个学生刚毕业时,有必要先在某处工作,然后抓住选择新事业的契机。”

邱永汉相当重视契机,认为一有创业契机时,就应该好好把握,尽早创业。这是他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体会。因为,过去的日本社会是以公司为重,一旦进入某公司工作,便要以该公司为重心,并且一生都要为公司奉献,日后想要自行创业,就好象一个齿轮想从整部机器中跳脱出来,自行演变成另外一部机器那样,并非容易之事,而且需要付出异常的艰辛和努力。

邱永汉强调说,如果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掌握到与本行有关的行业或与其邻近的行业,将之确定为今后要开创的事业;这样选定的行业,创业更有把握获得成功。

邱永汉进一步举例说,如果一个年轻人,最初是在日立或东芝的半导体部门工作,被分配担负的是主机硬盘的组装,但电脑和文字处理机光凭主机硬体又无法完成;较之主机硬盘,装入其中的使用程序软体又更显重要,且使用程序软体的需要又非常大,公司却无法充分地进行开发。若是向别的公司订货,又几乎寻找不到可订货的公司。

处于这种状态,邱永汉强调,必须当机立断地说:“就选择这行业吧!开发它犹如在无人的旷野中行走。”

许多人都是这样发现电脑业界是块肥肉,创业后建立起的软体公司飞速发展,并公开上市发行股票。

类似的财富个案实在是不胜枚举。

电脑业是智能的产物,与花费材料费的工业制品不同,产品不但好销,而且附加价值极高。若是仔细探讨前述那位年轻人投入这个行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契机是什么,我们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创业之前的职务是分配到了半导体部门工作。

若是进入公司时,被分配在家电制品工厂或销售营业部门,那等待他的将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极有可能他独立创业后,选择的是开一间家电经销店。

类似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富人在开始创业时在考虑选择干哪行生意最好的时候,都先会反复自问:“我懂得什么?”“我干什么最有把握?”

在一般的情况下富人大多是懂哪行就干哪行,觉得对哪行有把握就干哪行,直至成功为止。

在现实生活中,创业者入错行的情况经常发生,万一不幸入错行了,富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这时,既要头脑冷静,又要思维敏捷,表现出灵活的应变能力,方能从败局中使自己的事业得到复延和发展。

遇到这种情况,邱永汉强调,唯一的办法是“中途下车”。他认为:“人生只有一次,根本用不着被不适合的工作,或自己无法感受到乐趣的工作束缚住手脚,度过闷闷不乐的一生。我本人就是那样主张的,因此我劝人中途下车,然后改行再创业。”

邱永汉还对照自己的经验,规劝有心创业的人说,没人会选择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业,虽然在人们想象的事业中,有不少美丽的梦想,但最终得以实现的还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

邱永汉说:“我主张,不必问别人,而要自己去选择最有前途的行业。如果你考虑的行业有很多项,那就自问其中哪一项最有前途?哪一项看来最能获得成功?你必须选择自己能胜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