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联对佳话
28399500000021

第21章 两耳不闻窗外事

乾隆第一次南巡,在扬州接见了地方官员和士绅。

这天下午无事,乾隆带两名侍卫和新科进士纪晓岚微服出游,来到扬州蜀冈,欲看看颇有名气的法净寺。

四人走上冈岭,见一古寺坐落在山岩边,一位中年僧人坐在墙边,闭目轻吟,听上去好像在吟诗。乾隆示意从人不要惊动他。只听那闭目僧人吟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乾隆上前问道:“请问,此处可是法净寺?”僧人微一睁眼又闭上道:“正是。”乾隆道:“寺景如何?”那僧人也不睁眼,只道:

望眼看堂不大,

投身入寺即明。

乾隆已感觉到这僧人有点学问。四人遂入寺中。寺中神像、香炉、供案也无甚特别,香炉中三支香在燃着,从灰迹看,这里香火不盛。耳房无门,乾隆进入遂感兴趣,墙边架上放着好多书籍,一条长案上文房四宝皆全,还有一写就的条幅。乾隆细看条幅上写着:

山石岩底,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循时照古寺。

乾隆问纪晓岚,晓岚看罢回道:“组字句,山石为岩,寸土为寺,言寺为诗,这后面句子是说明月光按一定时期才能照到寺中。”

乾隆一时兴起,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就了一副对联:

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

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

同时,又把门外那僧人刚吟好的“望眼看堂不大,投身人寺即明”也写在纸上。纪晓岚忙赞道:“皇上好对联!好书法!”

游玩了一阵子,四人走下山来,看见一湾清泉,泉边有一片茂密树林,林边一茅屋。四人走近茅屋,内出一中年樵夫,很爽快地迎接来人。因屋太小,大家只好屋前就座于木墩上。乾隆想顺便访查一下民间疾苦,遂问道:“家中有何人?”那樵夫笑道:

茅屋半间,横躺由我,竖躺由我,横竖由我;

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左右是她。

乾隆一听,这樵夫倒有点墨水,也很乐观,遂又问道:“生计如何?”那樵夫指着泉边的一个木牌告示道:

白水泉边,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例日入山林。

乾隆明白,这乱砍滥伐的禁令正是自己下的。

谈了一会儿,四人打道回扬州行宫。晚上,纪晓岚略有所思,对皇上说:“今天这一僧一樵非一般人,那寺中条幅上的字与樵夫所言之句不正是一副绝妙的拆字对联吗?”乾隆一想,正是如此:

山石岩底,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循时照古寺;

白水泉边,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例日入山林。

上联中的“岩”、“寺”、“诗”与下联中的“泉”、“林”、“禁”都分别是“山石”、“寸土”、“言寺”、“白水”、“双木”、“林示”组成的,且上联中的“明月”属于派生词,即“月”字从“明”字中派生出来的;而下联的“斧斤”也是派生词,“斤”字从“斧”字中派生出来的。经这一提示,乾隆此时才恍然大悟,命人明天一定把他们二人请来。

第二天,派去的人回来奏报,寺中只有一老者并无中年僧人,说是云游去了。寺门旁有新刻对联一副,寺的横额一匾,上有“大明寺”三字,联中和匾上字迹颇似圣上手笔。山林旁茅屋也人去屋空。乾隆心中明白,昨天遇上了高人,遂命扬州府一定设法查找。

两年以后,才找到这一“僧”一“樵”,即吴志鸿、钱大昕两位士儒,皆被录用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