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品质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28379000000091

第91章 两个大学生

两个学生,大学同班。由于家境不好,都对父母供养自己读书抱有感激之情。一个认为,应好好学习,争取各科第一;一个认为,应打工挣钱,力争减轻父母负担。

第一个学生,每天一早第一个走进教室,每晚最后一个离开。他的笔记也是全班做得最全面、最工整的一个。老师非常喜欢他,让他做了学习委员。

星期天,他从不像其他学生那样出去郊游、逛街,他认为那样对不起良心。为了多学点东西,也为了走向社会能找个好工作,课余学习,他选修了心理学、逻辑学、公共关系学等专业之外的学科,一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他几乎获得了学校设定的每一项荣誉。每当他把这些写信告诉父母,父母心里也总是升起无限的安慰和满足,他们为有这样懂事的孩子而骄傲,他们认为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个学生很让父母担心,有几次他们甚至想断了他的学业,因为他们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不仅没考过一次好成绩,有一次还挂了红灯。更可气的是,军训一结束,他竟干了一件让父母丢脸的事——低三下四到各学生宿舍收购军训服,然后倒卖给小商小贩。这一次他虽然赚了两个月的生活费,但是却让父母整整不舒服了一学期。他们想,父母再穷,难道就缺你这几个钱吗?放假的时候,两位老人苦口婆心地说:只要你能专心学习,考出成绩,我们再苦再累都心甘。

最让两位老人不能容忍的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竟写信来说,以后再不要他们的钱了。接信后两位老人的心简直都伤透了,这个孩子竟是这样不听话,以断绝和父母的经济往来来抗议父母的苦心劝告。最后得知儿子是因策划一种“高考文化衫”赚了钱,心里才稍稍安慰了些。不过他们已不再对他寄什么希望,他们想,他学不好,将来找不到工作,那是他自作自受。

大学毕业那年许多学生都忙着寄求职信,参加人才市场竞争,只有他无动于衷,因为这时他已是两个公司的老板。最具戏剧性的是,在他公司求职的信中,竟有好几封是他同班同学的。其中包括那位学习最好的学生。

播下不同的种子,收获不同的希望。

两个大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使自己成为一名好的专业人才。但也有一些才能和智慧是现阶段的学校课堂无法教给你的,即使你当了老板,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实用知识。

生活就是这样,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