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28378500000026

第26章 不要总是责怪他人

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先问问自己:“我做得怎么样?是不是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3年前,我的侄女乔瑟芬·卡耐基到纽约来做我的秘书。她那时只有19岁,高中毕业,没有什么做事的经验。如今,她已是一位十分能干的秘书了。在刚开始的时候,她特别敏感、脆弱。有一次,我刚要指责她,却又马上对自己说:“等一下,戴尔·卡耐基,等一下。你几乎有乔瑟芬两倍的年纪,做事经验更是多出了好几倍,怎么可以要求她能有你的看法、判断和主动自发的精神呢?何况你自己也并不是十分出色。还有,你在19岁的时候是什么德行?记得你像蠢驴一样犯下的错误吗?记得你做过这些……还有那些……吗?”

一想到这里,我不得不老实地下了个结论:乔瑟芬比我19岁时要好得多——而实在惭愧得很,我反而没有称赞过她。

于是,一遇到乔瑟芬犯错误时,我总是这样说:“乔瑟芬,你犯下一项错误。但是,老天知道,我过去也常常如此。判断力并不是生来具备,那全得靠自己的经验,况且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比不上你呢。我实在没有资格批评你或别人,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假如你这么做的话,不是好些吗?”听别人数说我们的错误很难,但假如对方谦卑地自称他们也并非完美,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加拿大有个工程师叫迪利斯通,他发现秘书经常把口授的信件拼错字,几乎每一面总要错上二三个字。那么他是怎样让秘书改正这一错误的呢?

“就像很多工程师一样,别人并不以为我的英文或拼写有多好。我有个保持了好几年的习惯,就是常常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上面记下我经常拼错的字。我虽然经常指正秘书所犯的错误,可她还是我行我素,一点也没有改过的意思。我决定改变方式。等第二次又发现她拼错时,我坐到打字机旁,告诉她说:

“‘这字看起来似乎不像,它也是我常拼错的许多字之一,幸亏我随身带有拼写簿(我打开拼写本,翻到所要的那页)。哦,就在这里。我现在对拼写十分在意,因为别人常常以此来评价我们。’

“我不知道以后她是否采用了我的方法。但很显然,自从那次谈话之后,她就很少再拼错字了。”

承认一个人自身的错误——就算你没有改正过来——也可以帮助改善行为。下面是克莱伦斯·杰休森讲述的故事。

他发现15岁的儿子在学着抽烟——“我自然不愿意大卫抽烟,”杰休森说道,“可是他的妈妈和我都抽烟,我们一直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我向大卫解释,自己如何也在年轻的时候开始抽烟,如何为烟瘾所害,到现在已经是没法戒除了。我提醒他,我常常咳嗽得很厉害。假如他抽上个几年,情形肯定会跟我一样。

“我没有劝他戒烟,或是警告他抽烟的危险。我只指出了自己如何上烟瘾,然后又受到什么影响。

“大卫想了一阵子,决定在高中毕业前暂时不抽烟。好几年过去了,大卫一直没有再抽烟,也没有想抽的意思。

“自从那次谈话之后,我也决定戒烟。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终于成功了。”

所以,如果你要说服他人,第三项原则是:

“在指责别人之前,要先想想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我极荣幸地与资深的传记作家伊达·塔贝儿一起共进晚餐。我谈到正在写这本书,于是我们便讨论起怎样与人相处这个重要问题。她告诉我,在她写《欧文·杨传》的时候,曾经和一位与杨先生共事三年的人谈话。这位先生宣称,他从未听过杨指使别人——他只是建议,不是命令。譬如,欧文·杨不会说“去干这个,干那个”或“别这样做,别那样做”,他会说“你可以考虑这样”或“你觉得那样有用吗?”……他常常在口授一封信以后说:“你觉得这样如何?”在接过助手写的信以后,他会说:“也许这样写会比较好些。”他不教助手做什么,而让他们自己去学着做,让他们自己在错误中学习。

这种办法很容易让一个人改正错误,保持个人的尊严,给他一种自重感,这样他就会和你保持合作,而不是背叛。无礼的命令只会导致长久的怨仇一即使这个命令可以用来改正他人明显的错误。宾州有个教师丹·桑塔雷利给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学生把车子停在了不应该停的地方,因而挡住了别人的通道。有个老师走进教室很不客气地问:“是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等汽车主人回答之后,这位教师很严厉地说道:“马上把车子移开,否则我就叫人把车拖走!”

这个学生犯了错,车子是不应该停在那里。但是,从那天开始,不只那个学生对老师心存不满,甚至别的学生也常常故意的捣蛋,使那位老师过不好日子。

假如这位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事情,结果会如何呢?他可以好好地问:“谁的车子挡住了通道?”然后建议这位学生移开车子,以方便别人进出。相信这个学生会很高兴这么做,也不致引起其他学生的公愤。

伊安·麦当劳是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小工厂的总经理。这家工厂专门生产精密机器零件。有人愿意向他们订购一大批货物,但要麦当劳先生确定能够如期交货。由于工厂进度早已经安排好,要在短时间内赶出一大批货,连麦当劳也不敢肯定。

麦当劳并没有催促工人赶工,他只是召集了所有的员工把事情详细地说明了一番,便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这批订货?”

“有没有人能想出其他办法,看我们工厂是不是可以赶出这批订货?”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调换一下时间或个人分配的工作,以加快生产速度?”

员工们纷纷提出了意见,并且坚持接下订单。他们用“我们可以做到”的态度去处理问题,结果他们接下了订单,而且还如期赶出了这批订货。

作为一位有效的领导者,如果你想说服他人,第十一项原则是:

“以提问的方式来代替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