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做人智慧
28373100000037

第37章 学会难得糊涂

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与假糊涂之别。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说过:“聪明难,糊涂也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可见“糊涂”是如何的“难得”。现如今,无论是得其精髓者也好,附庸风雅者也好,为官者也好,布衣平民也好,郑板桥“难得糊涂”四字可谓是随处可见,但真正能理解其含义者却不多,也确实不容易。

当初郑板桥在为官之时,将官场、世事看得太清楚、太明白、太透彻而又无以为释之时,又因其性情刚直,不谄媚、不圆滑,而不平不公之事太多,凭一己之力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只好在“糊涂”之中寻求通世之术。

老子曾对孔子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意欲借善做生意的商人总是将其宝货深藏不露、等待识货之主人到来的例子做比喻,说明有真才实学的君子总是凭愚笨的外表来隐藏自己,等待关键时刻方显山露水,来说明一个人不可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否则,白白耗费精力,又招致他人的反感。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大家都已耳熟能详。它的本意是说骄傲自满的人会给自己带来损害,而谦虚的人则会得到许多的教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句话也是说一个人不可太过精明,事事清楚明白,不给人留些余地,最终只会给自己造成伤害。人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当你时时事事比别人聪明、能干时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嫉妒,终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导致自己无谓的伤害甚至牺牲。真正聪明的人、正直的人大可不必在一些琐碎小事上锱铢必较,此时“糊涂”一下又何妨?只要能在大事上、原则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行了。

正如宋代宰相韩琦,他一生品性端庄,诚实无欺,总是以“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准则来要求自己,从不曾给人以“有胆量”的感觉。可他却在悄无声息中做了两件至今为人称道的事。一件是在宋英宗刚驾崩时,韩琦等人正等待着太子进宫宣诏继位,这时,另一位宰相曾公亮却发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吓了一跳的曾公亮告诉了韩琦,并要求阻止太子进宫,这时的韩琦一改平日“老好人”形象,断然拒绝了曾公亮的提议,并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的话,就是一位太上皇了。”同时,愈发催促召太子进宫。为何会出现这种场面?这是因为颇有远见的韩琦知道,若是英宗醒转过来,继位一事必定会引发一场宫廷内的权力之争,实是于国于民皆不利的变故,故而在此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另一件事是韩琦未经中书省而直接用一纸空头敕书,将担任内廷职务的任守忠这个反复无常、专门密探东西宫情况、在皇帝和太后之间挑拨是非的奸邪小人贬官发配,除去了宫中的一条蠹虫。诚实之中不失机智,机巧之中不失忠厚,亦是人生之一种境界,要达到此境界,须得有超人的忍耐力,忍耐平日里的小枝小节,同时还应有勇气,当机立断时绝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前怕狼后怕虎,否则,前面的一切忍耐、一切努力均将付诸东流。

人性本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怀大志之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时又不得不在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中巧施机智,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能为人所厌恶、警戒,故而应学会“藏巧于拙、用晦而明”的处世方法。就像元末的朱元璋,当他率部攻占了南京以后,聪明的他听从了耆老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群雄并峙之机,不但避免了因崭露锋芒而成众矢之的,又赢得了时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予以各个击破,成功地实现了陈仓暗度的计谋,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的是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但“难得糊涂”却是说聪明人表面上愚拙,实则内心清楚明白,“糊涂”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却是故意的,或为不同流合污而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之举。

俗话说: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也就是说,有些看似“愚笨”、“糊涂”的人事实上却是最聪明的人。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的郭德成就堪称是这样的一个人。

当时的郭德成,有位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自己则官任骁骑将军,可以自由出入宫中,颇得皇上的偏爱。有一天,皇上召他入宫,在出来时,皇上悄悄塞了两锭黄金给他,并让他不要张扬出去。受到恩宠的郭德成恭恭敬敬地谢恩后就将黄金藏到了靴筒中。

走到宫门口的郭德成一反常态,东倒西歪全然一副醉酒的样子。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靴筒中的黄金自然就露了出来。守门的侍卫一见马上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却不以为意地告诉侍卫说:“那是我赏赐给他的。”可这件事依然闹得个满城尽知。

于是有人责备郭德成,说他没有遵从皇上嘱咐,让他不要张扬,他反而故意显山露水。但看似“糊涂”的郭德成却自有一番见解:“宫廷内戒备森严,哪有藏着金子出去不被知晓之理?知道的说是皇上赏的,不知道的还说我是从宫中偷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到那时,我岂不是百辞莫辩?再说,因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我可以进出无阻,又怎知这次不是皇上试探我呢?”

郭德成的这番分析实是入情入理,况其所说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因此他能防患于未然。如此“糊涂”之举,免却了许多麻烦与灾祸,不可谓不聪明。

细细思量,郭德成的“糊涂”缘于他无贪财之心,无贪势之念,能忍利益的诱惑。一个人在处世中学会难得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四通八达。

1.要善于小事化了,大事化小

生活中的矛盾和纷争,如果我们采取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可以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2.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与人交往、处世的关键是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明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3.让自己轻轻松松

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你让别人过得去,别人也会让你过得去。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所以,不要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对人对事宽容一点,糊涂一点,不要处处好为人师,指手画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异物。要知道,世上本没有完美无缺的人,你何必对每一个人都横挑鼻子竖挑眼呢?世上也本没有圆满无憾的事,你何必对每一件事都较真儿呢?大度一点,糊涂一点,才是为人处世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