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革命烈士书信
28363700000038

第38章 给父亲的信

父亲大人:

不写信又三个月了,知双亲一定挂念,但儿又何常〔尝〕不惦念双亲呢。儿一切很好,想双亲及祖母……均安康如常?

儿生性与人不同,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故同意与否,儿概不问,各行其是也。三爷与印寿回南,儿本当同行,奈职务缠身,无法摆脱,故只好硬着心肠不回去。印寿如到荔,问他就知道儿一切情形了。儿明天回青岛,仍就原事。余容续禀,肃此敬请福安并叩祖母万福顺祝合家清吉

男恩明谨禀

五月八日回家事虽没定,但亦不可告人。

【写作背景】

这封信是1924年5月8日,邓恩铭回贵州途经淄川时,因记挂青岛纱厂工人罢工,决定不回贵州了,遂抽暇写信给远在贵州的父亲邓国琮。邓恩铭参加革命后,从未领过酬劳,无偿地为党工作,因此身无分文。此前父母曾多次写信责备他学不致用,不但无力养家,还连累家人为他担惊受怕。希望他早日回乡谋个差事,并与早年定亲的王家姑娘完婚。对父母的责备和希望,他在信中写道"最憎恶的是名与利,故有负双亲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无可如何。""再婚姻事,已早将不能回去完婚之意直达王家。儿主张既定,决不更改。"表达了他视名利如粪土,冲破封建桎梏,追求革命理想的高尚情操。

邓恩铭简介

邓恩铭(1901-1931),原名恩明,曾用名黄伯云,字仲尧。贵州省荔波县人。水族。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19年在济南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并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11月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1920年9月与王尽美等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建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与王尽美一起代表济南小组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山东参与建立山东支部,任支部委员。1922年1月,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出席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1925年,参加领导了胶济铁路、青岛日纱厂大罢工。8月任中共山东地委书记。1927年去武汉参加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和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曾先后两次被捕。1929年1月,第二次被捕后,在狱中带领难友与敌人展开斗争,几次组织越狱,自己却因重刑摧残和体弱多病,未能逃出虎口,被关入死牢。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就义,时年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