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黄帝内经》与阴阳养生之道
28360000000009

第9章 人体结构与天有“四时”(6)

韭菜自古始,就属于生活中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蔬菜,如炒韭黄、鸡蛋炒韭菜等。它的别名,也有不少,如名丰本、扁菜、草钟乳、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壮阳草等。按照现代科学和中医的认识和解释,蔬菜中的韭菜,与许多菜蔬一样,既属于食物,又属于药物。它不仅具有特殊气味,其叶含有甙类、硫化物、苦味质等成分,而且有温中行气、补肾壮阳、止血散血、下误吞服金属物品等作用。

而植物中的茶叶,则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甙元以及少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除充作饮料外,还是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中医认为它苦、咸、酸、凉,人心、肺、胃经,有止渴除烦、清心明目、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等作用。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喜欢吃韭菜炒鸡蛋,或者比较喜欢吃韭菜馅的饺子等,食用后,最好不要立刻饮用浓茶,因为不利于身体健康,用古人的话说叫做:韭菜不可共茶食,“会令人身重”。所谓“会令人身重”,其意是指:会使人感觉身体沉重,严重者会致人行动不利。对此,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明确指出:

茗叶:味苦成,酸、冷、无毒。可久食,令人有力,悦志,微动气。黄帝云:“不可共韭食,食人身重。”

二、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

植物中的芥菜,从科属来说,为十字花科。其生长的规律与特征是:一二年生草本。其花较小,黄色。苔茎有叶柄,不抱茎,为芥菜类与白菜类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之一。一般说来,芥菜这种植物,耐寒性较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南方北方皆有栽培。南方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北方以秋播为主。生长期中,则需要肥水充足。从这种植物的种类来说,有叶用芥菜、茎用芥菜、根用芥菜三类。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按照中医学的认识和解释,植物中的芥菜,与副食蔬菜中的许多蔬菜一样,既属于食物,又属于药物。

那么生活中,究竟为什么要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其害处又是什么呢?简要说来,芥菜与兔肉共食,会导致恶邪病。所谓“邪病”,这里可以阴邪和阳邪为例子说明。阴邪,指病邪之属阴性者,如寒邪、燥邪、湿邪等。叶香岩著《外感温热篇》,清王士雄按曰:“寒统燥湿,阴也。”燥邪致病,多发于秋凉季节,故称阴邪。所以说,每年秋凉季节,生活中应该注意切忌芥菜与免肉共食,食之而有害,即会使人患阴邪之疾病。阳邪,是指病邪之属于阳性者,如风邪、暑邪、火邪等。叶香岩著《外感温热篇》,清王士雄按曰:“暑统风火,阳也。”所以说,每年夏季炎热的季节,尤其需要注意和讲究切忌芥菜与兔肉共食,不然就会使人患阳邪之疾病,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指出:芥菜,味辛、温、无毒。归鼻。除肾邪;大破亥(咳),逆下气;利九窍,明耳目,安中;久食温中。又云:寒中。其子味辛,辛亦归鼻,有毒。主喉痹,去一切风毒肿。黄帝云:“芥菜不可共兔肉食,成恶邪病。”不仅如此,而且亦指出:“鸡、兔、犬肉合食必泄痢。”

三、五种黍米与冬葵合食有害

黍从种类来说,主要有三种类型:圆锥花序较密,主轴弯生,穗的分枝向一侧倾斜的为黍型,即黍子;圆锥花序密,主穗直立,穗分枝密集直立的为黍稷型,即糜子;圆锥花序较疏,主穗轴直立,穗分枝向四面散开的为稷型,即稷。

总之,不论是属于黍型、稷型,还是“糜子”型,人们对“五谷杂粮”中的“黍”的认识相当早。如《释名·释饮食》里记载:“糜,煮米使糜烂也。”

葵属于一种植物名,即“冬葵”。植物中的“葵”,为我国古代时重要的蔬菜之一,并且人们对它的认识亦相当早,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记载。如《诗经·豳风·七月》里曰“七月烹葵及菽”。不仅如此,在后魏著名的《齐民要术》里,其内容的组成,则首先将《种葵》列为蔬菜类的第一篇,并且所谈的栽培方法亦比较详细。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里,亦将“葵”称之为“百菜之主”。现在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仍然有栽培,但已远不如古代重要了。

古时,人们从生活实践中归纳总结出:切忌五种黍米合葵食之,食之而有害。就是说白、赤、黄、黑、褐五种颜色的黍米,不能与葵合食,食之会使人患“痼疾”之病。生活中,人们吃“五谷杂粮”,哪有完全不得病的,人们患的痼症亦有各种各样。 “瘤疾”,亦作“固疾”、“锢疾”,即属于一种久治不愈的病。如《后汉书·安帝纪》里,对于“痼疾”这种疾病作了记载:“平原王素被痼疾。”不仅如此,《三国志·蜀志》里也说:“后俨(指韩俨)痼疾废顿。”

当然,生活中患“痼疾”这种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排除五种黍米与葵合食,食之会使人患“痼疾”。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一书里,也作了这样的记载:

白黍米:味甘、辛、温,无毒,宜肺,补中益气。不可久食,多热,令人烦。黄帝云:“五种黍米合葵食之,令人成痼疾。”又以脯腊著五种黍米中藏储食之。云:“令人闭气。”

四、豌豆切忌与鲤鱼同食

豌豆属于“五谷杂粮”里面的一种豆类。亦称“毕豆”、“小寒豆”和“青小豆”、“淮豆”、“麦豆”等。科属豆科。一二年生草本。这种植物的豆类生长的规律特征为:羽状复叶,顶端有卷须,基部有大型托叶。总花序,花白色(白花豌豆)或紫色(紫花豌豆)。荚果,荚硬、软两类。其种子为圆形,光滑或皱缩,有黄、白、绿、灰褐等色。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不耐高温。

植物中的“豌豆”,原产于欧洲和亚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按照我国中医科学的认识和解释,它既是食物,其嫩荚、嫩苗也可作蔬菜,种子供食用和制作淀粉,不仅如此,而且其茎、叶可作饲料和绿肥。同时,豌豆又属于药物,其药物性:味甘、咸、温、平、□,无毒。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等病症。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豌豆与鲤鱼同食,会使人患痟病。而所谓“痟病”,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痟”(xiao消),指痟痛。如《周礼·天官·疾医》里记载:“春时有痟首疾。”那么何谓“痟首疾”呢?对此,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做了解释,他说:“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说:青小豆:味甘、咸、温、平、涩,无毒。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除吐逆,卒澼,下腹胀满。一名麻累,一名胡豆。黄帝云:“青小豆合鲤鱼蚱食之,令人肝至五年成干,痟病。”

五、小苋菜不可与鳖肉食

苋菜其科属为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为卵形或菱形,绿或紫红色。至开花时主茎肥大质脆。穗状花序,花极小,黄绿色。种子极小,一般为黑色,有光泽。性耐热,春、夏、秋栽培。原产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地普遍栽培。幼苗做蔬菜,老茎供腌渍加工。据《千金食治》里指出:“小苋菜:味甘、大寒、滑,无毒。可久食,益气力,除热。”

鳖这种动物,亦称作为“甲鱼”、“团鱼”,或俗名为“王八”。它生活于河湖、池沼中,捕食鱼、虾、螺等。鳖,属于爬行纲,鳖科。其嘴突出,约与眼径等长。体表无角板,覆以柔软革质皮肤。头部淡青灰色,散有黑点。喉部色谈,或有蠕虫状纹,或暗色而有黄点。背甲长达24厘米,宽达16厘米,通常橄榄色,边缘有厚实的裙边;腹面乳白色。指、趾间有发达的蹼,内侧三指、趾具爪。

鳖这种动物,从我国来看,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尚未发现外,各地均有分布。其肉可供食用,鳖甲可入药。

龟亦属于一种爬行动物,背腹皆有硬甲,头、尾和四肢通常能缩人甲内。其种类颇多,有玳瑁、蠵龟、金龟、水龟、象龟等。

总之,因这两种爬行动物的形象相似,所以,生活中皆被人们混在一起,俗名为“王八”。

那么,古时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说小苋菜不能共鳖肉食之,食之而有害呢?其害处就是小苋与鳖肉共食,会使人患“症瘕”(亦称“鳖瘕”)之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是:腹内结块。以坚硬不易推动,痛有定处为“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多由血瘀、气滞、痰积等导致。显然,患有这种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亦有记载:苋菜实:味甘、寒、□、无毒。主青盲,白□、明目;除邪气;利大小便,去寒热,杀鱿虫。久服益气力;不饥,轻身。一名马苋,一名莫实,即马齿苋菜也。治反花疮。

小苋莱:味甘、大寒、滑,无毒。可久食,益气力,除热。不可共鳖肉食,成鳖瘕;蕨菜亦成鳖瘕。

鳖肉:味甘、平,无毒。主伤中益气,补不足,疗脚气。黄帝云:“五月五日以鳖子共鲍鱼子食之,作瘴黄;鳖腹下成五字,不可食;鳖肉、兔肉和芥子酱食之损人;鳖三足食之害人;鳖共苋、蕨菜食之,作鳖瘕害人。”

六、切忌荞麦与猪羊肉连续热食

俗话说: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荞麦是属于生长期比较短的一种农作物。而农作物中的“荞麦”,亦别名为“花麦”、“甜荞”、“三角麦”等。养麦这种植物,按照中医学的认识和解释,它既是食物,又属于药物。这是为什么?因为其籽粒可供人们食用,茎、叶青刈可作饲料或绿肥。因为植物中的“荞麦”,其性味甘、平、寒;其功效,则不仅能下气利肠、清热解毒,而且生活中会应用的话,亦可治疗疾病。例如,(1)痢疾,炒荞麦面6克,砂糖水调饮服。(2)小儿丹毒、热疖,荞麦粉醋调敷,早晚更换。

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归纳总结,人们发现“五谷杂粮”中的“荞麦”制作成的面,不能与猪羊肉热食八九顿(指连续食用),食之而有害。其害处,就是会使人眉须脱落。对此,孙思邈在《千金食治》里说:荞麦:味酸,微寒,无毒。食之难消,动大热风。其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黄帝云:“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之,不过八九顿,作热风,令人眉须落,又还生,仍稀少。泾邠(指今陕西省西部地区)以北,多患此疾。”

七、食猪肉的禁忌

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家畜中的猪肉和内脏,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