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28358200000013

第13章 民族跃迁的动力之源——伊斯兰教(4)

(5)剪指甲。包括手上和脚上的指甲,先右后左而剪。

(6)留须修髭。男子留须庄重大方,不失男性之美;修髭以免阻碍饮食,不利卫生。圣训说:“要定期修髭,剪指甲,拔腋毛,剃阴毛,不得弃而不管四十日。”

(7)梳理头发。头发要长梳理,不可蓬头垢面,圣训说:“蓬头垢面,真像恶魔。”

(8)用香。身上、室内乃至清真寺内均可用香,用香可除异味,清爽空气,使人心情愉悦,精神饱满。圣训说:“麝香是最好的香料。”

三大圣城

众城之母——麦加

麦加位于今沙特阿拉伯西部的赛拉特山地一条狭窄的山谷里,四周群山环抱,一年四季气候炎热。麦加古称“乌姆·古拉”,即众城之母的意思。自古以来,麦加就是阿拉伯半岛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来自亚非及地中海地区的各路商队汇集于此,使麦加城变得富庶繁华。城内因有古老的天房“克尔白”而使麦加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圣地。

公元570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诞生在麦加,因此成为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也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和前往朝觐的地方,因而,麦加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地,称为禁地,其中的天房清真寺被称为禁寺。

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13年,由于受到多神教徒的迫害而于公元622年迁徙麦地那。公元630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攻克麦加,清除了克尔白里面的偶像。从此,克尔白天房成为穆斯林心目中最圣洁的地方。

千百年来,克尔白天房曾几度被毁,后来的哈里发们不断耗资修建卡尔白。今天的克尔白天房,南北长12米,东西宽10米,高15米,地基为一块高25公分的雪花石,四角中之三角,依其方向分别称为伊拉克角、叙利亚角、也门角,东西面因镶有一块黑色陨石,称为黑石角。东侧距地2米处有两扇用纯金制造的大门,屋顶用三根大木柱支撑,殿内大理石铺地。如今的天房禁寺,是世界上最大、最宏伟壮观的清真寺。

一年一度的朝觐期间,麦加城内挤满了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朝觐者,他们被视为“真主的客人”而受到圣城的热情接待。

先知之城——麦地那

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城,旧称叶斯里布,位于阿拉伯半岛希贾兹地区北部(今沙特阿拉伯希贾兹省)一片宽阔的谷地,距离麦加城约400公里。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圣门弟子迁徙至此后改名为麦地那,即“先知之城”。当时使者刚刚进入麦地那,麦地那人夹道欢迎,纷纷邀请使者到自己家中安住。使者左右为难,不想伤害热情的麦地那人,于是丢开手里的骆驼绳,任其随意行走,骆驼卧在谁家的门前,就到谁家居住。最后骆驼卧在属于两个孤儿的一片空地上,先知便买了这片空地,并在这里建成后来闻名于世的先知清真寺,使者归真后也葬于这座清真寺。从此,麦地那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的重要圣地,也是伊斯兰教早期阿拉伯麦地那的库巴清真寺和先知清真寺是伊斯兰历史上最早的清真寺国家的宗教、政治、文化中心,在伊斯兰世界素有“光明之城”、“和平之城”、“胜利之城”的美称。

麦地那除了有著名的先知清真寺和先知陵墓,还有许多重要的伊斯兰教古迹。圣女法蒂玛以及第一任和第二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欧默尔的陵墓也在先知陵墓之旁。城郊还有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座清真寺库巴清真寺以及双向清真寺、吴侯德战役烈士陵园等伊斯兰教遗迹。

每年前来麦地那敬谒先知陵墓、游访凭吊圣迹的世界各国穆斯林络绎不绝。

圣城古都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山区,既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城,也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城,其中的远寺也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禁寺、麦地那先知寺的第三大清真寺。

耶路撒冷的历史悠久,充满传奇,历经无数劫难。早在公元前3000年,迦南人的耶布斯部族就从阿拉伯半岛迁居于此,故名耶布斯城。该城自始建以来,重建修复达18次之多。曾先后被古以色列、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托勒密、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所占领。自公元636年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人以来,一直由阿拉伯人控制,并长期与其中的犹太人和基督教人和睦相处。11世纪末,欧洲十字军攻占该城,建立耶路撒冷王国,1187年萨拉丁打败十字军,又收复该城。直至1948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在1950年宣布为其首都。

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源自先知穆罕默德的登霄。据传,公元621年7月的一天夜晚,先知穆罕默德由天使吉卜里勒陪同,从麦加夜行到耶路撒冷,并由此登霄,遨游天宇,黎明时又复返麦加。《古兰经》第17章《夜行章》中提到了这件事:“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禁寺行到远寺,我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分迹象。”(17:1)另外,耶路撒冷还是穆斯林早期礼拜的朝向,后来改朝麦加,故穆斯林又称耶路撒冷为“第一朝向”。宏伟的阿克萨清真寺(即远寺)被视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阿拉伯语“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现保存的大部分建筑为10世纪阿巴斯王朝第19任哈里法戛希尔时代留下的,建筑宏伟,气势壮观。礼拜大殿长90米、高88米、宽36米,内耸立有53根大理石圆柱和49根方柱相擎,圆顶和北门为11世纪补建。西方历史学家称该寺是“地球上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物和历史遗产”。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耶路撒冷还有岩石清真寺等36座清真寺以及“布拉格墙”(仙马墙,犹太人称为“哭墙”)等众多伊斯兰教圣迹,岩石清真寺内还有据传是先知穆罕默德所踩的巨大岩石。

教派分野——逊尼与什叶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最主要的有两大教派,即逊尼派和什叶派。

逊尼派和什叶派最初都是持不同政见的政治派别发展而成的。穆罕默德去世后,其弟子们因为继承人(哈里发)的问题而发生矛盾,出现了政治分歧。以迁士和辅士为主体的圣门弟子推举艾布·伯克尔为第一任哈里发,另有一些人则反对推举,坚持宣称只有穆圣的堂弟阿里才有资格担任哈里发。艾布·伯克尔在位两年即去世,之后欧默尔继任,执政10年,而后奥斯曼继任,在位12年,最后由阿里继任,在位5年。这期间,关于继承人的斗争一直持续着,而且十分尖锐激烈,甚至演变为兵戎相加的战争。随着四大哈里发时代的终结,由于在先知继承人问题上产生的政治派别逐渐演变为宗教派别。

逊尼派全称为“逊尼大众派”,意思是坚持先知圣行的大众正统派。政治上,该派承认和维护四大哈里发的合法地位,还认可伍麦叶、阿巴斯和奥斯曼王朝历代哈里发的政治、宗教领袖地位。宗教方面,逊尼派坚持《古兰经》和圣训的权威性,坚持中和思想,融合传统的、唯理论的和苏菲神秘主义等各家之所长,形成较为完整的教义学体系。

由于逊尼派在教义、教法上的主张较为温和宽容,拥有比较广泛的社会基础,认可既成事实的统治秩序,得到历代统治者特别是伍麦叶、阿巴斯和奥斯曼王朝的大力扶持,因而成为伊斯兰教中人数最多、传播最广的派别,全世界90%的穆斯林均属此派。

什叶派是与逊尼派相对的一大派别。“什叶”是“党派”、“派别”之义。

最初,该派在政治上主张只有先知穆罕默德亲属中功勋卓著的阿里才有资格继承先知哈里发职位,为此而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后在反对伍麦叶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独立的宗教政治派别。该派在历代遭到统治当局的压制和迫害,屡遭挫折。公元909年,什叶派在北非及中东建立了法蒂玛王朝,与阿巴斯王朝成对峙之势长达200多年,实力大振。至1502年,波斯萨法维王朝兴起,立什叶派教义为国教,什叶派又一次得到复兴,并在波斯地区得到长期发展,经久不衰,至今仍在伊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什叶派在政治上主张只有阿里的直系后裔才对哈里发国家的最高职位应有特殊的权利,而不认可其他哈里发的合法性。宗教方面,除了伊斯兰教基本教义,什叶派还信仰具有免罪性的伊玛目,认为伊玛目是穆斯林的政教领袖,信奉伊玛目隐遁说,崇拜贤者陵墓,允许迫不得已时隐瞒自己的真实信仰,主张临时婚姻。什叶派有自己的经注学经典和圣训集,并有不同于逊尼派的教义学、教法学体系。

在逊尼派和什叶派内部,又各有一些教派分支和不同的学派。例如,逊尼派中有著名的四大教法学派,即哈乃菲派、沙斐仪派、马立克派、罕百里派;什叶派中有宰德派、伊斯玛仪派、十二伊玛目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