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必先调五脏
28349100000008

第8章 音乐是世上不花钱的灵丹妙药?

古埃及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大家在电视、书中都可以看到墓穴里刻着壁画,其中就有音乐家的画像,音乐家代表着音乐,是为了抚慰死者的灵魂。

还有巫师治病时、驱魔时总是唱着圣歌,音乐的作用就是这样充满神秘。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遭到排挤,忧郁成疾,久治无效。后来,欧阳修辞官退休后,学习弹琴,陶醉在动听的琴声中,心旷神怡,自得其乐。忘却了政界钩心斗角的残酷、整日案牍的疲劳,疾病不治而愈。

关于音乐的神奇力量,如今已没有任何争论。中国古人更是伟大,是世界上最早用音乐来治病的国家,所谓“亦乐亦药,乐先药后”。

中药这个“药”字就是从音乐的“乐”而来,后加个草字头表示草本植物。元代名医朱丹溪曾经说过:“乐者,亦为药也。”清朝吴尚先认为“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

五音分属五脏

所谓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五种乐音。至于五音究竟是怎样的声音呢?

从发音的部位来分,喉音为宫,齿音为商,牙音为角,舌音为徵,唇音为羽。

从发音时的动作来分,古人概括为几句歌诀:欲知宫,舌居中;欲知商,开口张;欲知角,舌根缩;欲知徵,舌拒齿;欲知羽。口吻聚。

根据五行学说的生化哲理,五音归属于五行:宫属土,商属金,角属木,徵属火,羽属水。然后再将五音分属五脏:宫音属脾,商音属肺,角音属肝,徵音属心,羽音属肾。这样的归类绝不是搞文字游戏,而是古人长期医疗实践中的体会,某一音色对某脏腑的疾病,可以发生某些影响。

举例来说:宫音属脾,宫音是洪亮豪壮的乐音,能使人欢欣鼓舞,奋发向上。从而起到胃开脾健、增进食欲的作用。羽音是一种婉转悠扬的乐音,能使人心境恬淡,怡然自得。对一些表现以肾虚为主的疾患,可以起到调节阴阳、扶持正气的作用。

适调五脏的音乐处方

有位女士因乳腺小叶增生导致乳房胀痛感,前往中医院求诊后,医生特别给出一张“音乐处方”:建议回家聆听《绿岛小夜曲》,有助于减少疼痛。

这位女士很纳闷,别人进医院都是给开中药,我却给开音乐?医生解释说,小叶增生与心情不好有极大关系,舒缓情绪可降低疼痛感。

回去后,这位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每当乳房疼痛时,她就身尚下来听听音乐,渐渐地,感觉不到疼痛了,而且听一会儿音乐,自己的心情平静多了。心情一好,自己的病也很少发作了。

祖国医学的五音更是对五脏有调理作用,大家没事时,不妨听点音乐,既养神又养五脏,何乐而不为呢。

1.宫调式乐曲

宫调式乐曲的风格主要是悠扬沉静、温厚庄重,给人以浓重厚实的感觉。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脾胃系统作用比较明显,可以促进消化系统,滋补气血,旺盛食欲,同时能够安定情绪,稳定神经系统。

宫调式代表曲目:《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阳春》等。

2.商调式乐曲

商调式的风格铿锵有力,高亢悲壮,肃劲嘹亮。听商调音乐,可以增强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商音入肺,可以加强呼吸系统的机能,改善卫气不足的状况。

商调式代表曲目:《慨古吟》《长清》《白雪汾等。

3.角调式乐曲

角调式乐曲悠扬,生机勃勃,象征春天万木皆绿。角音入肝,对诸如胁肋疼痛、胸闷、脘腹不适等肝郁不舒的诸种症状作用尤佳。

角调式代表曲目:《列子御风》《庄周梦蝶》等。

4.徵调式乐曲

徵调式的风格欢快,轻松活泼,像火一样升腾,具有炎上的特性。徵调入心,对心血管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对血脉瘀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徵调式代表曲目:《山居吟》《文王操》《樵歌》《渔歌》等。

5.羽调式乐曲

羽调式清幽柔和,哀婉,有如水之微澜。羽声人肾,故可以增强肾的功能,滋补肾精,有益于阴虚火旺、肾精亏损、心火亢盛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如耳鸣、失眠、多梦等。肾精有补髓生脑之功,故羽调式的音乐有益智健脑的作用。

羽调式代表曲目:《乌夜啼》《雉朝飞》等。

用音乐治病的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用音乐治病时应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光线不宜过强,有较好的音乐播放设备。被治疗者采取坐、卧、躺等舒适的姿势均可。音乐的音量应由小逐渐增强,恰到好处,声音太大、过小都不好。每次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来说,以30~40分钟为宜。另外,在耳痛、头痛剧烈、情绪极度激动的情况下,应暂时避免使用音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