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养生必先调五脏
28349100000013

第13章 眼睛干涩是通病,补肝血才是正道

明朝张景岳说:“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可谓医易相通,相得易彰。《易经》中说:“离为目,为火。”火生热,我们掉下的眼泪都是热的。火生燥,《黄帝内经》中指出“燥胜则干”。我们的眼睛经常受到燥火的“煎熬”,会产生干眼症,出现干涩、烧灼感、红痛等征象。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眼睛干涩的主要原因是泪液分泌减少。泪液是由两眼外上角的泪腺分泌的,随着眼睛的活动涂抹在眼球表面,保持眼睛的滋润和光滑。

泪液的减少是现代人的普遍特征。泪液在压力紧张状态下难以流出,而且夜间减少。泪液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久视伤肝血,每天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当中,约一半会感到眼干。再加上使用暖气、空调所产生的干燥,常会使眼睛变得干涩、红肿至充血。尤其是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眼睛周围的水脂膜几乎不存在,不容易保住水分,稍不小心就会罹患干眼症。

肝主藏血,可以涵养肝气,濡养肝及筋目。肝开窍于目,双眼受到血的给养才能视物,而过度用眼,会使肝血亏虚,使双目得不到营养的供给,从而出现眼干涩、看东西模糊、夜盲等。因此,解决干眼症,还得从源头土调节,须从补肝血上下工夫。

养眼在动静之间

我们常用“水汪汪的眼睛”来形容某人生得灵气动人。其实,健康的眼睛是水火交融的。正是因为现代人整天凝视电脑、电视、手机画面、MP4,而使得眼睛水分的蒸发量增加,这样火就过旺了,干眼症就开始潜伏人体了。

我们知道,动养肝气,静养肝血,肝脏一动一静,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黄帝内经》中说:“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也就是说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营养。

气为阳,血为阴;动生阳,静生阴。所以,我们养眼也是在动静之间,一动一静,促进眼部的气血循环,什么眼疾都可以逃之天天。

明朝万全撰写的《养生四要》中指出:“目者,神之舍也。目宜常瞑,瞑则不昏。”静生阴,血属阴,养阴以生血,因此,我们在阅读和上网的过程中,应该随时随地闭目休息一下眼睛。闭目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养眼,使人眼睛不干涩;第二就是养神,因为眼睛是肝神出窍的地方,闭目会使神内敛,不会耗散太多。如果眼睛不常闭的话,对人身心的损伤是很大的。

明朝的冷谦在《修龄要旨》中说道:“目宜常运。”清朝马齐的《陆地仙经》也说:“运睛除眼翳。”就是告诉人们眼睛要多动才不易发生眼疾。动生阳,气属阳,有了气的推动力,眼部的血液循环才能通畅。动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眼每隔2小时就眨眼5~10次,也可呈“W”形转动。或者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次;然后睁眼坐定,依次看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或是经常打乒乓球,对视力也有恢复调整功效。

眼睛疲倦时,也可以按摩眼眶骨的地方,泪腺正位于外侧上方,按摩能帮助泪腺的分泌。

另外,热敷有湿经散寒、活血通络之功,也能帮助泪腺的分泌。因此久坐空调房,久用眼的朋友不妨经常敷眼,既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又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预防干眼症。真是一举两得。

用热毛巾热敷眼睛,每天1~2次,每次10分钟即可。或将杯中盛满温开水,净手后往眼珠上撩水20下,注意撩水的过程眼睛要睁着,水的温度以眼睛感到舒适为宜。或用茶水熏眼,熏时用手捂住杯口,以防热气过快散失。

另外,当我们的眼睛疲劳时,可以去远眺树木,放松眼睛。

食养补肝血

谈到肝血之营养,中医有“以脏补脏”的理论,我们可以适当吃些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在中药里,当归、白芍等可以补血,菊花、枸杞子则有明目之功效,经常用眼的人可以将其泡水代茶饮。

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故有“肝肾同源”之说。所以,养好肝也要养好肾。

长期久坐用眼,除双目供血不足外,颈椎、腰椎也会产生劳损,总得不到缓解,会对肝脏、肾脏都造成损害。这种情况下,出现双眼疲劳、视力下降,甚至面色萎黄、头晕眼花、易疲劳、肢麻、五心烦热的症状,也就不奇怪了。这是属于肝肾阴虚了。

那么,此时可以用鸡肝搭配银耳、枸杞子一起煲汤喝。鸡肝能补肝肾,用于肝虚目暗;银耳能强心健脑、滋阴补肾、补气和血、嫩肤美容;枸杞子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三味配伍功效倍增,不管视物模糊、两眼昏花,还是面色憔悴、易疲劳,这些统统可以通过这一美味价廉汤得到缓解。

不要对着空调的风吹。风性属阳‘湿性属阴’阳盛则阴衰故风能胜享襄,加快眼睛变干涩的速度好在干燥的室内放盆水,增加空气湿度。

调整电脑的摆放位置和显示器角度知使眼睛与显示器之间的视角呈俯这样就可以避免白光的刺激,减少泪液的蒸发。

隐形眼镜会向眼睛讨水喝,吸收一部分水分。因此,有干眼症的朋友急形眼镜,近视者也要尽量减少配戴隐形眼镜的时间。

多喝水,补充牛肉、鲫鱼、菠菜、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