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2833500000023

第23章 什么样的旅游才是低碳旅游?(3)

(4)古乡村民居文化旅游异军突起。传统的乡村民居比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生产生活方面与自然环境达到了某种诗意的和谐而被现代人憧憬。如江南的周庄、同里、安徽的西递村等,其中周庄在2000年获得了国际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这是一个由联合国人居中心创立,意在表彰世界各国在城镇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保护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先进范例的国际奖项。

五、什么是环城市度假旅游

2001年在四川乐山召开了“中国乐山首届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研讨会”,会议由国家旅游局主办,乐山市承办,参加会议的人员来自国家旅游局、北京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乐山师范学院及杭州宋城集团等多家企业。会议就环城市度假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分布与运行规律进行了探讨。

1.环城市度假旅游的概念

环城市旅游度假产品是一种分布在城乡结合部,集休闲、观赏、度假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品。一般认为它是随中国的“农家乐”产品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设而诞生的,是一种高层次的“农家乐产品”。

2.环城市度假旅游的特点

第一,即环城市度假产品分布的规律性,首先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环境优美,进退自如,如一种“半隐半世状态”,前可以进城观光采购,后可从事乡村旅游的一些内容。其次,具有环城市的特点或以城市为核心,呈同心圆或扇形分布的空间结构。

第二,客源市场的明确性,以所在城市的市民为主要客源。

第三,旅游功能的综合型,含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以周末短期度假为主。

由此可见,环城市旅游度假产品不完全等同于乡村旅游,可从客源市场及游客行为,城郊同心圆或扇形分布等方面与乡村旅游区别开来。

3.环城旅游度假产品开发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同时纳入城市和乡村规划。对城市而言,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是城市绿色走廊的构成部分,属于生态城市或城市生态化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功能分工的预测,从城市功能分区等方面综合考虑。环城市旅游度假产品是一种城市化的新力量,但它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化道路。环城市度假产品既要保持乡村的特色品位,又从乡村土地上脱颖出来,对农村土地用途,农作物栽培和其他农事活动、农业结构调整都有明确深刻影响。

第二,主题性开发,这种主题性是依托本地乡村文化特色或农业文化特色的。

第三,功能分区,主要根据度假、休闲、观光等不同的游憩要求,在园区布局产品。

六、什么是非大众型旅游

有的将“Alternaitivetourism”直译成“选择性旅游或“可替代性旅游”。这不能完成地表达其内涵和特征,也不便于理解。从这种旅游产品产生的背景意译为非大众型旅游。现在一般认为Altemativetourism是一个以普及性和活动组织的规范化为特征的,相对小规模的,密切关环境影响的多种旅游形式的集合概念。它包括生态旅游、软旅游、自然旅游、负责任旅游等等。非大众旅游与大众旅游有重要区别。

七、静态旅游和地理旅游

什么是静态旅游

一般言之,旅游之态在于“动”,因旅游之“游”是“动”态的。为此,在人们的印象和感受之中,旅游是背着大包小包,出入旅店宾馆,坐飞机、乘火车,在各旅游景点之间东跑西颠,东照相,西购物,身疲而心倦、身动而心甘。

然而,静态旅游却与此相反。即当你为了忘记烦恼,躲开喧闹,带着憧憬,辟一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仙境,看一处飞流瀑布、踏一方红尘净土而赏心悦目之时,你便会顿觉静态旅游更美。于是,我们对于静态旅游有了一种新的热衷、新的憧憬。

静态旅游是一种德国人时下偏好的旅游方式,旅游者与家人或朋友结伴到人迹罕至的大自然中去静静地呆一段时间,是一种休闲性的旅游。其特点是避开旅游热点到原始森林、草原、高山、河流和湖泊等纯粹的大自然中去。每次旅游不东奔西跑,只在目的地安营扎寨,悄悄停住几天,或住在房东家或帐篷里,自己烧火做饭,每个人按事先的预订完成各自的任务。任务通常按完成的难度有硬任务和软任务之分。带软任务的人,可以长时间坐在地上,静静地感受大自然,接受它赐予人类的恩惠,也可只为消除身体的疲劳和精神的苦恼和忧愁而来。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默默地接受它的润泽,在风雨沐浴,阳光浴、空气浴、森林浴、江河浴和湖泊浴中治疗肉体与精神的创伤。带硬任务的人,或写生作画,或创作文学,或考察研究历史地理、矿物和动植物,或捕捉昆虫制作标本等等,以旅游为学习方式,把大自然当做教师教材,从大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并以学习为乐趣。

什么是地理旅游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主办的《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定义地理旅游是:能够保护或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点,如环境、文化、美学、遗产和当地居民的生活等的旅游。该杂志的社长DawnDrew认为,地理旅游重视环境和文化,目的是使某一旅游目的地独特的东西得到保护。

美国旅游协会和《国家地理旅游者》杂志对全美8000个家庭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旅游者可以称做地理旅游者,总数约5500万人,潜在的规模达1亿人。他们将近三年至少进行过一次旅游的美国人划分成8种类型,其中有三种具有地理旅游性质,分别被称做“地理旅行家”、“城市新潮派”和“好市民”,人数分别为1630万、2120万和1760万。就旅游行为而言,前两者对文化和社会相关的旅游感兴趣,求知欲强,比一般人更愿意参加本社区的教育和文化活动,而且他们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比其他人更愿意为此付出资金和时间。其中“地理旅行家”更愿意参与环保性质的旅游,而“城市新潮派”则倾向于具有文化氛围的大城市。“好市民”的年龄在55岁以上,同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环保意识,但这些特点在旅游活动巾表现不明显。

八、什么是可持续旅游

1.可持续旅游的概念

可持续旅游的概念缘起至今不明确,但国外文献只有可持续旅游而无“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名词。按“Tourism”既有“旅游”又有“旅游业”的含义,“SustainableTourism”也可译为可持续旅游业。一般认为,可持续旅游是以旅游活动不破坏资源环境为核心目标,关心的是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与发展,强调的是旅游活动的优化行为模式,以传播、培养旅游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伦理观为目的旅游方式,诸如生态旅游、非大众型旅游都是可持续旅游的具体形式。

2.可持续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根据可持续旅游的定义,前面所讨论的绿色产品只是其中的某一类或某一亚类产品,即便是最被看好的生态旅游产品也只是小部分,何况在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目前已有的生态旅游更侧重于森林生态系统。

可持续旅游产品的开发至今侧重于“可视性和易感性”强的自然或自然性很强的产品。与人文旅游资源产品相比,自然旅游资源更具有直观可感性,它的美是外显的,现今推出的可持续产品就具有了强烈的自然化与可视化特点。

可持续旅游产品集中于优生态区域。如前所述,生态旅游似有对可持续旅游取而代之之势。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优化,强调改变现已破坏的生态环境,保护现存的未遭破坏或破坏甚微的优美生态环境,而沙漠等是恶生态区,森林与未遭污染的水域、湿地是优生态的。所以,一谈可持续旅游,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在优生态系统区域发展旅游。

可持续旅游开发追求古朴、原始文化或农耕文化。我们不反对古朴、原始文化或传统农耕文化甚至现代农耕文化包含可持续中的适度、和谐、人与自然相融的内容,但这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全部。因为可持续发展还有发展的一面,发展的内含之一就是进步与现代化。

由此可见,人类可持续旅游产品的开发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挖掘。

3.可持续旅游产品开发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开发可持续旅游产品应当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人文旅游资源也是可持续旅游产品。

传统旅游产品与可持续旅游产品的形式与内容原则上是一致的,主要的差别是从旅游者的角度看:一是是否从可持续的角度去解读它的内涵,二是旅游行为是否是绿色行为,三是是否真正达到相关旅游目的。比如沙漠、落日与驼队形成的景观,从传统观光的角度欣赏,这是一幅雄厚辉煌的景观,可持续旅游者不仅会获得这种美,他会继续向前,他会“用心”去看到沙漠、落日与骆驼组成的和谐,会读懂骆驼只为沙漠而生而存在,读懂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历史传来,骆驼的驼峰背负的是历史的文明;他会在与浩瀚的沙漠的对比中,感到自己既渺小而又伟大,从而获得一次生命力的唤醒与加油……自然他在这一经历后,会更加珍惜生命,这包括自己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更加珍惜绿色与水。所以,可持续旅游更具有文化审美的特点,这就是生态旅游者与传统观光客的巨大差距。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杰出成果,是发展的载体和见证者。这正如1964年制定的《威尼斯宪章》所规定的那样:“一定要保证文物建筑的历史可读性,即将其看做是历史的见证和信息的载体”。古代文化是前辈的遗产在保护下的传承,它不是只留给我们这一代的,所以只有更好地保护,让它传下去,因为我们的子孙也有继承和享受她的权利。现代的成就虽由我们创造,但我们不应忘记“两位老师”,一位是大自然,特别是生物。譬如我们从太阳那里得到启迪发明了的核爆炸,而人类至今也处于仿生时代。第二位就是祖先们,人类今日的智慧,也是从祖先那里积淀继承发展而来。我们应该牢记伟大智者牛顿的话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历史上许多人文旅游资源能遗存下来,是因为它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结果,我们可以把这种“遗存理解为一种发展”。比如都江堰水利枢纽正程,历千载而不毁,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可持续内容。

其二,负面的东西也可以开发成可持续旅游产品。比如组织游客参观严重污染的水体和未受污染的水体,会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如果向北京人推荐一个到内蒙古种树种草的旅游项目,是可以得到认可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都是人类历史上惨痛的反面教材,它不是教导参观者去学习恶性,而是借此唤醒人的良知善心,希望人类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旅游真正让旅游者观照到了人性,那是可持续旅游的最终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