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状元经验谈
28330500000023

第23章 高三,美丽又疼痛

姓名:于鹏飞

毕业学校:湖北省襄攀市一中

高考分数:623分

所在院系:北大物理系

刚刚过去的高三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恍如昨夜。如果要我总结的话,高三一年或许是你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无论是胜利的甜蜜还是失败的苦涩都将成为今后人生中最宝贵的经验财富,回想起来,我连高三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我做不到呢?

高考是一次艰难困苦的长途跋涉,是对一个人实力和毅力的综合考验。只有那些认认真真打点好行囊,把心中的梦坚强地扛在肩上,并无时无刻不为之奋斗的人,才会到达那理想中的目的地,见到那片魂系梦牵、风景独好的圣土。

应战高考,没有一种百试不爽的秘方,因为学无定法,万事因人而异。但是成功总是需要有方法来指导的。因而,只有把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与自己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才会在追梦的途中游刃有余,终有所成。高中的我,综合与高考密切相连的因素,得出了一些方法,正是这一点,帮助我实现了儿时的那个梦--进入北大,做最高学府的学生。

(一)放松身心

学习的确是一件艰苦的事,高三似乎有着无止境的书和题,似乎有着无尽无聊的日子在等待。其实美丽在人的心里。对生活失去了热爱,便只剩下枯燥的时光。

在心情烦躁或是疲倦的时候,我会翻开《新概念作文获奖作品选》,读一读同龄人的文章,去体味他们的生活,也从中获得不少心灵深处的撞击,还有那令人钦佩的文采同样值得我学习。我还很喜欢看几米的绘本,带着不同的心情就会读出不同的颜色。合上书,让紧皱的眉头舒展,把快乐延续,微笑着迎接新的挑战。

操场是放松的宝地。还记得统练后体委一声"出动!"同学们便奔向操场。语文老师说:"夕阳下,我们迎着风和好友奔跑,告别考试,是多么浪漫的事呀!"我喜欢运动,它让我感到生命的真实。当一天的学习使我几近麻木之时,我在跑道上奔跑,感觉到强劲的脉动,任凭汗水沿后背和脸颊滑落。这是多么有活力的生命呀!热情便因此而起,困难就都不在话下。

还有我的日记,那是我心灵的净土,每天松一口气尽情地收藏美好,忧伤也没有关系,释放到本上就又为心里留出了给予快乐的空间。回头再看,便会对自己的幼稚抱以微笑。

每个人都有不同方式去缓解压力,快乐的真谛却是一样的。不要把自己关在蓝色的囹圄,整日唉声叹气,叫苦喊累。抬头看看天,天依然是那么蓝,云依然是那么自由。这钢筋水泥的森林也有它迷人的魅力,那些数字与文字间又何尝不散发着美妙的光辉呢!生活在我们手里,施之以爱,你会发现连呼吸都有动人的节奏。

不要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在学习之余,欣赏一下生活,会让你的心情像花儿一样绽放。

(二)制订复习计划

有的同学觉得高考前时间是那样紧,寸金寸阴,不愿抽出时间来定计划,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如复习无序,东一笔、西一划,好像都复习到了,实际各科的知识还存在许多漏洞,而有一些知识又重复地复习了多次,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还影响高考。

那么,怎样制订出一个复习计划呢?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遍复习各科教材。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安排出各科教材的复习进度,每天复习两科,大约在一个半月内完成复习。

第二遍复习《高考说明》中列出的各科的知识点,如果一看就能很清楚地想起该知识点的细节,就pass;如果发现该知识点含混不清,或是还有不太清楚、不太明白之处,就赶紧问老师,补上这个空白。《高考说明》的复习大概安排一个月的时间。这样,经过第一、二遍复习,各科的知识点基本不会再有漏过的,保证了基础。

第三遍对各科的各种专题进行复习。如语文的文学常识,数学的二次曲线,外语的作文专项练习,物理的动能、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化学的元素周期律等。

第三遍复习一直持续到5月20日左右,进行第四遍复习,就是将自己在高三后期复习中积累的一些易犯的错误、难题、解题小技巧再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以上问题怎样积累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这样,经过了以上的四轮复习,各科的知识都能较为全面深入地掌握,此时进考场,相信大家都会有十分把握。

(三)各科学习方法

我根据每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高考的具体题型,制订了学习每一科的不同方法。对于语文,我分为语法、阅读和写作三个板块,通过阅读参考书,做适量练习来巩固语法知识,而阅读则力求每日一篇古文或现代文阅读,一篇篇地做题、弄懂答案,逐步体会摸索阅读技巧;写作则靠平时积累,一丝不苟地写好每一篇,并且在老师修改后,再自己重改一次,力争把每一个题目都尽我所能地写到最好,"重质量而不只求数量。"

数学,是我的强项。我在上面投入了不少精力,把每章节的定理、公理、公式全都整理出来,把它背熟,对每一章的每一种题型都要熟练掌握。在总结每一章时,把所有题型都归纳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而那些综合性大题,无非是把各种解题方法汇总起来,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而已。在基本熟悉了各种题型后,我便适当减少做题数量,开始进行模拟试卷的练习了。

英语也是一门重要基础课,要求脚踏实地地学。学习语言讲究循序渐进,想要一日千里是不大可能的。我坚持每日起床读英语课文,培养语感,同时力求能复述课文内容,熟练运用单词和词组。语法知识要反复练习,做题、记忆,不断加深印象,争取做到能看出题目所考的知识点,并做出正确选择。对英语考试的各种题型,做些强化训练,利用每天的闲散时间做一篇阅读理解、完形填空或短文改错。多接触这些题型,解题能力就有所提高了。

物理和数学在学习方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对物理状况的掌握与对解数学题思路的理解一样在各自的科目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但物理的逻辑性更强,如果学物理时没有养成严密分析的习惯,只凭灵感是不可能学得精的。也许你会有这样的感受,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有时不是凭分析能做出来的,确实需要那一点点灵感,但同样是一道很难的物理题,你一般并不容易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只有冷静下来认真分析与物理过程联想有一点关系的概念与过程(在这一点上,学物理比学数学更有规律可循)。因此在平时学物理时,要不惜时间透彻理解和分析每一种物理模型的原理,对物体的每一种状态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更应注意那些条件相同而物理状态不同的情况,做到弄清原因和本质,总结出一般的对这种问题万无一失的处理方法。

由于化学是理科中最依赖于记忆的,所以对它的学习方法应有所不同。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是:做完一道化学题后能直接知道自己哪些东西没有过关,大都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而物理和数学几乎全是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的应用。这并不是说只把基本理论记住了就能解答化学难题,而是说化学考试更注重直接的将最基本的知识综合起来考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氧和硫"一章中有很多由S、H2、SO2等构成的知识点网络,有很多推断题和计算题拿它作考查点。可以说,谁能更有效地在脑子中形成知识系统,谁就会在化学考试中思路开阔。

因此,在平时应多将各种化学物质(必须有一定联系)进行类比和对比,想一想它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有何特殊点,有何实际运用,在各章节中进行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再通过化学基本原理,如基本反应类型等进行总结,进而了解各类物质性质的侧重点,哪些章节可以互相渗透。总之,化学课本上有许多可以深挖的有价值的东西,忽视课本是绝对不可取的。

(四)参加高考

高考是我们人生的重要一步,但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对高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前面已谈了很多关于调整心态的问题,关于应试时的心态我不再赘述,只引用于树泉先生的八句话:"每临大事,必有静气;静则神明,疑难冰释;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最佳发挥,舍我其谁?!"

在考场上,我们既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还要充分发挥答题技巧。对于考题,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要被新颖的题目吓倒,同时注意答题的细节。对于高考,我们要有全局观,既不能因一门没做好而丧失信心,更不应为一题之错失而灰心丧气。在答题时要注意前后联系,从整个大题的角度去考虑每一小问,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阐述问题。我们遇到新问题时,要联想自己所掌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时回想课本内容,找出突破点和解题的关键。

在答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题目不必做完,我们在注重速度的同时更要重视答题的质量。二是答题过程中,要控制好每道题的答题时间。遇到一时没有思路的题,我们要主动放弃,等到做完其他题时再回来研究,也许那时你就会有茅塞顿开之感。三是我们在做题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先抓住容易题和中等题,再攻克难题。四是要注意审题,特别是作文。在做题时要警惕"陷阱",把握问题的关键。当我们遇到和以前相近甚至相同的题时要开拓视野,多探究一下答题的角度,使我们的答案更加完善。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当自己的心情持续低落或者有无法解开的心结时,感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一定要及时求助于你的老师、家人和朋友。如果你能主动与他们沟通,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他们一定会尽全力帮助你走出困境的。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你,决不会是孤军奋战的。

是的,高三的确黑暗,高考的确残酷。然而,这也是人生难得的一次历练。走过了高三,才发现自己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希望各位读者也能用一种稳定、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高三,去挑战高考,让自己的心里充满阳光。相信,我们都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