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状元经验谈
28330500000011

第11章 他们一起走过

姓名:王雯雯

毕业学校:贵州省贵阳市第四中学

高考分数:675分

所在院系:清华数学系

文和雯从同一所重点初中的同一个重点班升入了同一所重点高中的同一个班,而且是同桌。三年的高中生活拉开了序幕。

文很聪明,什么东西看一遍就能学会。他学得很轻松很轻松,即使考前突击一下,也总能进全班前几名。雯也不笨,不过,她学得比文扎实得多,刻苦很多。不过他俩的成绩总是不相上下。俨然,两个极端却产生相同的结果!

升入高中,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高考!

文不紧张,他还是像初中那样,不紧不慢。什么活动都少不了他,球场上更是少不了他的飒爽英姿。而雯,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三年后的高考,一份以秒为计时单位的studyPlan已贴在了床头,书桌上更是摆满了一本一本的参考书!

如此如此,期中考试结束了。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文和雯的成绩一般般。"或许是还不太适应吧。下次月考肯定会好些。"文和雯不约而同地想。

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减负!减负!月考取消了。只有一次期末考了。文松了口气,转眼功夫又去了球场。而雯无所谓,埋头又钻进了书堆中,学校元旦合唱比赛,文身为组织委员,风风火火,忙得不亦乐乎。而雯拒绝了文的邀请,一心只想和她的牛顿打交道,管你什么肖邦还是贝多芬!由于文的出色组织,合唱比赛他们班第一。奖状高高地贴在黑板上方。雯坐在第一排,但她看都不看一眼--她正在寻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紧接着的期末考试,毫无悬念:悠悠闲闲的文砸得一塌糊涂。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雯竟也挂起了红灯!

"我的牛老先生呀,可怜可怜我吧!"文声嘶力竭地"哭嚎"。

而雯认真做了一份总结,之后便又和法拉第去约会了。第二学期,文辞掉了组织委员的工作,制订了学习计划,买好了参考书,决定向雯学习。不过球场他还是割舍不下,偶尔还去轻松一下。雯还是老样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成绩也还是老样子。而文的成绩突飞猛进,一跃成为全班亚军,着实让雯吃了一惊。

面对如此神速的进步,文自己也有点不相信。不过他似乎找到了感觉,学得更加有劲,成绩更是猛冲。此时的雯才感到自己的问题,于是她向文请教。

"劳逸结合嘛!社会活动偶尔是要参加的嘛!张弛有度,才会进步神速。牛顿先生教导我们,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文滔滔不绝,雯如获至宝。

于是,在球场上,你得以看到如此的绝妙组合:文奔跑的英姿,还有雯呐喊时夸张的一大嘴!

"五四歌咏比寒",雯参加了,竟然拿了二等奖!雯自已都没想到会拿奖。于是,她买了一个大大的汉堡包送给文,谢谢文对她的帮助。文也来者不拒,一口咬下去--眼泪喷涌而出--吃了一大口芥末!

高一结束了,文和雯分列班里前两名。而且又干组织委员的本行。而雯呢,学习委员转学后,自然又由她来担任了。

转眼间,高二到了,功课更紧张了,而文和雯凭着他们的张弛有度的学习方法,稳坐一、二把交椅。

不知什么时候起,文迷上了Englishsong。整天听呀听,唱呀唱、五音不全的他吵得雯没办法。不得已,雯有点生气地说:"亲爱的文同学,下次英语考试,你能考120分吗?"文不吱声了。他知道雯烦他唱歌。而英语又是他的最弱项,每次都在100分上下成正弦图像震动。120分!杀了我吧!

之后的几天,文不再唱歌了,但他还是放不下他的随身听,还有那一张张密密麻麻的歌词。雯也觉得上次说话太重了,还好,文很大度没怎么在意。

听着听着,听到考试了。文要向120分发起冲击。但冲击未果,只有111分。在雯的印象中,这是文的英语最高的一次。着实让她吃了一惊。

"文,这道阅读题中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呀,你是怎么做全对的呀?"雯很诧异。

"不是呀,我基本都认识。你看,miracle,奇迹。在《Whenyoube-lieve》中有的。Heal,在《Healtheworld》中有的。还有……"文没完没了地讲了起来。

"我说你对英文歌那么着迷,原来如此,偷偷学英语呀!"

"不是偷偷,是在不经意中学的。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欣赏音乐,更能练习听力,学习英语,一举n得呀!只是,我没有买电池的钱了!"

"我的天!我可没有电池哟!文,你的Englishtapes能借我吗?我也想听。"

"没问题!不过月租费嘛……"

第二天,雯也戴上了耳机。而憋了这么多天的文,此刻又放开了他的破锣嗓子,开始了他的"sayyou,sayme"真是拿他没办法。

球照样踢,歌照样唱,题照样做,试照样考。不知不觉,高三的冲刺阶段到了。无数次大考小考之后,文和雯依旧雄霸天下。

在总结、分析了无数试卷之后,文建立了一本改错本,雯刚创建了一个微型题库,将各种题型总结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而作为同桌,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的话语更是如绵绵江水,滔滔不绝。"有了好友的支持,学习起来也是快乐的",文常对雯说。

高考前放长假复习,老师说要放轻松一些,文和雯照办了。因为这是经验之谈。"弦不能绷得太紧"雯总结的一句至理名言。

长假里,文踢了两场球,雯做了两场观众。

高考前一天,文在家狠背文学常识,雯躺在床上唱着《Myheart-will-goon》。

三天,如同过了三个世纪。拖着一身疲惫从考场中走出来,文和雯相视一笑。

三年,十二年,就在这三天中画上了一个句号,或者说是一个开始号?(好像没有这个符号耶!)

"雯,你的通知书什么样呀,我的可是很漂亮的!北京大学……你的呢,拿来让我看看!……"文刚拿起电话就开始轰炸,直到电话中传出"您的通话时间只剩一分钟"了,他才停口。

"我的是清华大学……喂,喂?"雯听到对面好像断线了。

一场友谊球赛,文是主力,雯是观众。雯放开嗓子大声为文喊"加油",而文也不放过每一个在雯面前表现的机会。

"老师让我去做报告,谈谈学习经验。我该怎么办呢?"文边脱掉臭袜子,边气喘吁吁地问雯。

"这你还用问我。你有那么先进的学习方法!"雯稍稍扭过头,因为文的脚实在太臭了。

"帮我想想吧!算我求你,好不好?"文挪开了脚,有些不好意思。

"好吧,我说,你补充。开始!"

"丰富多采的课余生活,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雯顿了顿。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文总结道。

"错题本、小题库,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雯继续。

"当然,文学常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若有所思地说。

"别打岔。还有,我们所特有的……"

"一个好同桌的支持?"文眯起了眼睛。

"什么呀!大学生了,正经些。你真的忘了!?"雯急了。

"怎么可能忘呢!那就是我们的……"

"Englishsong!"文和雯异口同声,相视一笑。

"sayyou,sayme,sayitforalways……"球场上又响起了文破锣般的歌声,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好像也没那么难听。"雯心里想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