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那就是否定了。
经营者:这是我需要的。
法师:我需要的是什么呢?
经营者:解决你的需要。
法师:那还是前面那种回答。"解决我的需要",我需要的是什么?
经营者:每一刻需要的都不一样,某一方面的满足。
法师:那还是停留在欲望的阶段。
经营者:它是一种没有概念的存在。
法师:一种没有概念的存在,还是一个概念,你说把一切否定掉,照样还是有一个否定的概念存在。
经营者:空白的存在。
法师:空白的存在也不对。
经营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法师:那是戏论了。
我们透过这个例子,本来是很容易回答,但是我想不要堵塞大家的悟门。任何一点,大家如果深入用功,都可以开悟。我们也就不用说,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固定的答案,那大家又会套住了。所以还是不要点穿。
宗门下经常会说,大家离心意识,参!
在禅堂里面,我们跑香的时候,堂头大和尚或者班首师开示以后,都是简明扼要地直指心性,说一句:"离心意识,参!"
那么大家就好好参好了。
所谓的"离心意识,参!"是什么?离第六意识,离第七末那识,离第八阿赖耶识,统统地离开凡夫的这种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要契入到悟性认识,这样地用功。
真正的禅是直接从自性认识上下手的。
当然大家所学的是最浅的这种,刚刚入门的这种内观禅。我们觉知呼吸,觉知感受,保持平等心,但是这是很好的一种方便,如果从此地入门很容易把握。
相应以后,我们再来学如来禅,再来学祖师禅,我们就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开悟,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开悟的因缘。
你看,在《禅与经营之道》之信仰层次时讲过,我们现前所面对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够让我们开悟的最神圣的事情。这是从禅的角度来表述的。
香严智闲禅师,瓦片一抛出去,他就开悟了;天龙禅师他那个小徒弟,给师父砍掉一个手指就开悟了;云门文偃祖师也是这样的,他去求法,禅师法堂的人太多了,禅师说:"你出去。"他不肯出去,一定要求法。把他拼命推出去,这个脚还在里面就来关门了,脚给夹断了,脚夹断的当下他就开悟了。总而言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一切禅师的开悟,归根结蒂就是一句话——禅是什么?简单的启示。
我们透过任何简单的事情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都能够一针见血地、直截了当地,当下就断除我们由浅到深的一切烦恼,一切妄念,任何时候都活在一个欢喜自在的状态下。
正如僧璨大师所说的"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经营者:请问师父,想要真正地做到这种空,像我们没有出家专门去修这个,需要多长的时间?然后她的方法是怎样的?
法师:方法就是一句话,管理好我们的心灵就能够管理好一切。
经营者:怎么样去管理好。
法师:前面所讲的一切方法都是管理好我们心灵的方法。
经营者:但是要做到空的途径,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法师:做到空的途径,最快的方法就是提起来,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提起来。
经营者:那您举个例子。
法师: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所谓的空,一定要注意不是偏空,不是逃避现实;第二我们所谓的空,是一个什么状态?是六祖大师所说的——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相。"没有分别的相,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拥有平等心。我们学了禅,要掌握的一个最基础的理念是拥有平等心。有了平等心,我们就不会起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就不会执着于我们的取和舍。没有取和舍,就没有真实轮回,有取舍就有轮回。
六祖大师说,"于一切境上心不染着,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但是你要明白,这个"不取不舍"是我们心上没有过多的执着,不是叫我们不做事。要成就事业,当然也要有取舍。但是相上的取舍并不能障碍我们,心上不要有太多的执着取舍,这样就可以了。
经营者:知道这个概念,不知道怎么运用。
法师:你能否说一个具体的事情。
经营者:比如说在生活当中我遇到某件事情或者遇到某个人,他的一些行为令我的心不舒服,这个时候如何去做到放下?比如该去思考一些什么,或者怎么样做,可以令自己快速地放下?
法师:我说一个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好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玩概念游戏,你千万不要想:"哎呀,我学了什么东西,我能怎么样,我又怎么去对治他。"
那你又跑到概念游戏里面去了。
事实上我们已经讲了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我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或者我遇到一件不高兴的事,这是我们生活之中要经常遇到的刺激,面对外部环境,我应该要怎样?不要向外,向内看。
向内看什么?最浅的方法,就是我们此次所学的方法,我来观照一下,我看到他以后,我心里不舒服,不痛快,或者我的心好像一块石头压着,怎么办?回头看我自己的身心有什么变化,不要管他,我看我自己,管好我自己的因果,不要管他的因果。
管好我自己会有什么变化——我的呼吸粗起来了,我的心里面好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很沉重,我整个人可能连脚步都沉重起来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呼吸的变化,感受的变化。
那怎么办?不要排斥它。不要排斥我这种粗重的呼吸,也不要排斥这种令我不愉快的感受。因为我们讲了——不取不舍,我们要有平等心。
我只是觉知它,觉知我的呼吸粗。这时我心里面怎么想?要看看到底是粗的呼吸坚持得长,还是这种觉知力能够坚持得长?只要我的觉知力坚持长一点,呼吸渐渐地就变得柔和起来。感受也是如此去修,我只是觉知它,这些感受也会变得柔和起来,变得舒适起来。但是舒适的感受我也不执着。
这样有什么好处?第一个是你前面不痛快的那种因消掉了,你没有阻挡它,它起了现行,所以报掉了,它没有成为后来继续轮回的因,你没有再种新的轮回的种子,这是一个妙处。平时不管你怎么做,照样种下轮回的种子。
第二个妙处是你的身心,你打算坐十分钟或者更长,或者更短一点时间,你再看自己,整个身心都很愉悦,哪有会存在一种不痛快的感受。
我们不要做太多概念的东西,只要学习最简单的,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样的禅的智慧。因为禅是智慧中的智慧,是马上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就这么简单,大家学会了吗?
经营者:请问法师,佛和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法师:佛教是一个完整的;禅法是佛教中的一个心法,一个精髓法,心要法。
经营者:你们对于生理上的痛是怎么去感受的?比如说手割破了,你会不会感到痛?
法师:肯定感到痛。你认为六祖大师手破了,不会感到痛了吗?感受一定会有。而且也是跟我们一样能够有感受。
但是差别在哪里?比方说被一支箭射伤了,凡夫会继续自己给自己射第二支箭。而圣者不会了。
意思是什么?当我们有了感受以后,会对这个感受去起分别,这是第二支箭。
我们起了分别以后,就会有取舍,这个恶业就造下来了。要知道,起分别这一念,这一刹那之中,我们就种下了贪,或者嗔的种子,这是我们继续轮回的因,是我们心之流的养分。
一定要知道,我们此次教的内观禅,虽然很简单,但是她很妙。妙在哪里?,你用诵经、念佛,或者其它的方法,用好多年都没有这个效果,但是你用这个方法很快就见效,只要你真正用功的话。
比方说你用诵经的方法,只能够清净你心的表层。心的深处,这个轮回的种子拔不掉。当时觉得我提高修养了,我心平静了,表面浅层净化了。内在的,你心里面遇到万事万物随时会有贪嗔的反应,但是心里面这种习惯性的贪嗔反应,还觉知不到。一直要到累积多了以后,它很强大,浮到我们意识表面来了,我们才会起贪心,或者愤怒。但是到这个时候已经迟了,我们控制不了它了,我们就是想控制它,想压住它也没有用,那也只是石头压草。所以说这是第二支箭。
第三支箭是什么呢?我们会有取舍,我们会对好的更加贪着,而且想占有他,不好的我想排斥他。事实上这种取舍会造成自己的痛苦,他人的痛苦。世界一切的纷争都因此而起,所以说我们会连续中三支箭。
而圣者不会。圣者他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但是他能够保持平等心,不会去虚妄地取舍,当然他会在一种平等心上,比方说需要包扎,他就会包扎好,不会说,我不用包扎了。不要把那些解脱的圣人,佛菩萨看做是天上的神仙,飘来飘去。
一切祖师大德示现到这个人间来,都会示现为人间肉身的上师。用智慧来启迪大家,不是说要去显一个神通来吸引大家,因为那只会增长大家的贪心。
当然你修上去了,在某一个层面,比方说有接受那种殊胜的灌顶法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好的感应,或者有一些神通等等,但是那个是很高层次。就是说很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出现,而不是像外道那样为了吸引人,为了壮大自己的教团才来做这些。
要知道佛陀从来没有说你们要相信我,我这个佛教的教团要扩大,没有这样的意思。好像我们弘法的法师也没有说,你皈依就好,你不皈依,我就对你有看法,没有这样的事情。都是平等心。为什么?人人皆具佛性。
我们是安住一真法界,不是说要巩固自己的势力。这样理解就比较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