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百位名人读书心法
28311100000007

第7章 要善于读书(3)

2.要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要点,对关键语句有敏锐的反应能力。

听读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所听语言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其内容进行品评,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听读过程要积极思维,边听边想,善于捕捉一些关键语句,筛选、判断出有价值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或从关键语句的表面含义中探求言外之意。

3.要边听边记,加强记忆。

为便于理解和记忆所听内容,听读时可借助笔记等方法,边听边记,以提高听读效果。记录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将所听内容的要点、关键语句记录下来;②对所听的内容,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作较为详细的记录;③将一些听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供以后钻研解决。边听边记,可以始终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又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加深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4.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学会听读的方法。

听读记叙性文章,首先要听清楚记叙的要素,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借助想象再现文中的生活图景和人物形象。如听老师朗读《变色龙》,我们要弄清楚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巡警、厨师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听清楚奥楚蔑洛夫先后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并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边听边展开想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听读说明性的文章,要听明白所说明的对象,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对那些以阐述事理为主的说明文则要弄清其中的因果联系。如听老师读《死海不死》这篇文章,要弄清死海不死的原因,理解了这一内容就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还要理清文章说明的顺序,要注意抓下定义的句子,体会文中所举的例子等。

听读议论性的文章,要领会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听清楚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陈述的理由。

听广播、讲演、报告等,主要应听清楚关键语句和要点,理解所听内容的中心。如听新闻时听清楚导语的内容就能听清楚中心。听讲演、听报告则要注意听清楚讲演者和报告人的发言提纲,即各层次的开头语句,注意发言人表示自己观点或主张的句子,注意发言人反复强调的语句等。

背诵

背诵是积累词汇、训练语感、学习语言的重要读书方法。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现代的和古代的)都可采用这种读书方法。

背诵的方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1.文字数量少、难度小、意义联系紧凑的材料,可集中背诵。如背诵诗词或一些短小的文章,可集中时间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出来。

2.文字数量多、难度小的材料,可采用分段背诵的方法,即把文章分成几个段落,分别背诵,最后背诵整篇材料。

3.文字数量多、有相当难度的材料,可采用渐进背诵的方法,即先背一段,再背一段,然后把这两段串起来背,之后再往前进,直到全文背出来。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背诵较长的文章。

背诵要注意以下两点:

1.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要好得多,除了读音和某些字形要强记外,其他方面都要尽量避免死记。如背诵文言文就必须先理解文章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文章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再背诵,效果就好得多,否则事倍而功半。

2.及时复习,不断巩固。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般新吸收的知识最容易遗忘的是开头三天,所以必须及时复习,不断温习,使背诵的课文不致遗忘。

另外,背诵一定要达到滚瓜烂熟的地步,即不假思索,一气贯通全篇,否则遗忘的速度更快。

略读

略读就是迅速地浏览阅读材料,提纲挈领地了解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一种读书方式。它可以运用于各种学科各类书籍的广泛阅读,从而积累知识。在目前各类书籍、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情况下,采用这种读书方式博览群书、广收信息是很有好处的。

略读可以看标题,看目录,看内容提要,看文章中的小标题、段首句以及结束部分的概述等,如课外阅读报纸,就可以浏览一下报纸各版的大小标题和新闻的导语。

这样,对报纸内容就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需要和兴趣,再选择阅读一些文章。略读长篇作品可以先读序目,包括该书的前言、内容提要、目录等,以了解该书的主要内容和框架,从而获得全书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的阅读打下基础。

略读可以对所读材料作“一目十行”的阅读,了解该材料的大概内容,也可以不作逐字逐句、一行一行的横行阅读,而是将视线放在每行文字的中间作垂直移动,一次能看清每行十个字左右的文字群,这样上下扫视就能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及时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还可以以视幅十个字左右的间距作“S”形上下左右移动,快速扫视阅读材料,对一页的内容作整体理解。

略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略读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概貌的把握,不必在某一个具体段落,或具体字、句上花较多精力。如陶渊明所说“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而博览群书。在这个基础上再有选择地精读。

2.略读不等于马马虎虎地读,因此,略读也要认认真真,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观其大意,通览全篇。

3.略读应在默读、精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略读技能是阅读技能熟练的表现。

此外,不同类型的文章略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读记叙类文章,一般了解人物、事件和中心意思;读议论类文章,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读说明类文章,主要弄清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述的事理。掌握了这些要求,略读的效果会更好些。

精读

精读是对阅读材料作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揣摩的一种读书方式。精读是理解、鉴赏课文的重要步骤,它讲究细嚼慢咽,追求理解透彻,强调各种感官的积极活动,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精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与局部揣摩。

整体感知是对文章总体的把握,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文的主旨及写作风格和特色,获得一个总的印象。阅读时必须抓住文中一些最关键的文字,如标题、开头、结尾,还要抓住文中的重要段落以及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等。然后以这个总的印象为出发点去局部地、分层次分段落细读,揣摩立意构思的匠心,品味遣词造句的妙处,再把各个片断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有一个新的理解。好的诗文只读一两遍是品不出味儿的,要反复吟咏、细细揣摩,才能领略其中的滋味。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第一遍理清线索,把握中心,体会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父亲对儿子至亲至爱的感情。接着再读文章,重点抓住第六段中父亲过铁道时的背影的描写和父亲的动作、语言的描写,细细揣摩、分析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感情和这种感情产生的原因,品味文章既朴实又饱含深情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用词造句的妙处。最后再将这些点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便对课文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和比较深刻的认识。

2.设疑与解疑。

阅读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已经经过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又使随后的细读更有目的性。这时候你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揣摩。阅读时如果还有别的问题,可以再提出来。

这样一遍一遍的细细咀嚼,逐步解决问题,直至读通文章。提出的问题越深入,在阅读中解决得越彻底,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这个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我们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首先会对课文中大量的引文感兴趣,有的同学就会提出疑问,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引文呢?能提出这一问题,说明你已经初步读懂了这篇小说。如果你能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逐一分析这些引文的作用,体会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匠心,那么你就基本上掌握了这篇小说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写法。

3.分析与综合。

精读必须使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对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等因素加以思考,找出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便是分析。如读《荔枝蜜》这篇课文时,你能说出作者是怎样由蜜蜂联想到农民,进而赞颂劳动人民的,这就算完成了对本文主旨的分析过程。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纵向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横交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例如,我们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分析一般用纵向分析法;对其中一个部分或文中某一重点语段的分析主要用横向分析法;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用纵横交错的分析方法,既看到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注意分析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性格的展现;如果将一个单元的文章放在整体中阅读,就应该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求得对一般规律的掌握。

综合是指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文章的各个部分、各种因素联系起来,以获得整体的、本质的认识。综合也有纵向、横向、纵横交错和比较等方法。所不同的是,综合的思维方向与分析的思维方向正好相反。前者抽象,后者具体。例如,我们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具体分析了“松骨峰战斗”、“马玉祥救小孩”、“作者与战士谈话”这三个场面之后,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三个事例各自表现出来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这就是横向的综合方法,如果将文章中这三个场面联系起来,进而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是纵向的综合方法。要注意的是,阅读过程中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精读要注意下面两点:

1.精读不等于面面俱到、一字不漏地仔细揣摩,认真分析。精读也要突出重点,要根据不同的阅读要求,合理安排好阅读的重点。

2.精读过程中使用哪种分析或综合的方法,要根据阅读的目标和文章的特点来选定。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方法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速读

要提高阅读速度,必须做到:

(1)减少眼停的次数。

(2)缩短眼停的时间。

(3)增加眼停接受词汇的数量。

(4)减少回视的次数。

要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改变阅读时目光自左至右逐字逐行运动的习惯方式,采用目光沿着每一行的中心做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方式。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习惯方式中眼睛从一行转到另一行时的“空跳”。

(2)扩大余光区。阅读时眼睛视网膜的中心区域叫“清晰区”,其范围是5~7个词。在清晰区周围即是余光区。余光区大,眼停时摄取的词汇量就多。应当指出的是,阅读的速度快慢与读物的难度和文种、读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以及是否掌握了阅读技巧有关。

阅读速度还取决于阅读材料的类型和读者的阅读目的。根据美国学者雷格和欣克的说法,在阅读非小说类材料,阅读目的在于寻求主要观点时,适当的阅读速度应在每分钟350~500字(中速);在阅读一本情节复杂、需要对情节进行分析,或需要对人物性格的许多细微变化进行辨别的小说时,或在阅读非小说类材料而做详细笔记,或区别各种观点之间的联系时,其阅读速度应以每分钟250~350字为宜。在阅读技术性很强的材料,并详细评论材料的价值,或为了解决问题,以及弄懂说明时的阅读,其阅读速度应在每分钟100~250字(低速)。

由此可见,阅读速度是相比较而言的,在上述种种不同情况下阅读速度是不尽相同的。在同一情况下不违背阅读目的而加快速度就是快速阅读。

跳读

跳读的英文是skimming,意即掠过;从牛奶等液体表面撇去漂浮物和提取其精华。具体地说,跳读就是跳跃性阅读,它是在阅读时把无关紧要的部分(已知的结论、内容、套话等)“撇去”或跳过去,只搜寻与阅读目的密切相关的部分。跳读时也离不开扫读,但它与扫读有区别:扫读是逐页扫视,跳读则可以略去数页不读。

跳读依据阅读目的可以凭借以下几种线索进行:

(1)注意读物的突出部分——大小标题、醒目的字体、图表、加点处和画线处。这些部分是作者、编辑为突出内容的重点而精心设计的。阅读时加以注意,即可迅速把握读物的框架,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

(2)注意首尾句和语法结构语词。许多章节或论文的惯常写作方式是首句提纲挈领,提出论点,尾句承上总结,中间则是论证、推理、举例,等等。所以只注意首句和尾句即可抓住章节或全文的中心。当有的章节或论文没按这种写作方式安排内容时,则可以文中语法结构语词(“总而言之”、“可见”、“综上所述”等)为线索找到结论或关键语句。

(3)注意主题词、关键词。任何文献都是围绕着人或事物写成的,表述人或事物主要特征的词语就是主题词或关键词。文献的中心思想是一个有层次的思想系统,与此相应,主题词也就构成了多层面的主题词体系。例如,一篇论述教育的社会作用的论文,其中心主题词就是“教育”。围绕这个中心主题词的“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教育现状”等构成了主题词体系。你在阅读这篇论文时只要跳过具体论述,抓住这些主题词,即可把握作者的论点。巴尔扎克在《路易·拉别尔》一文中写道:“在阅读过程中,他吸收思想的能力是罕见的。他的目光一下能抓住七、八行,而且他的智力理解意义的速度与眼睛的速度相等,往往是一个唯一的词便能使他掌握全句的意义。”

猜读

所谓猜读,就是阅读时积极思考,借助章节或论文的逻辑结构,沿着作者思维的方向去推测下文的内容。萨特曾对这种读书法进行这样的描述:“阅读时,你在预测,也在等待。你预测句子的末尾,预测下一个句子,预测下一页书。你等待它们来证明你的预测是否正确……读者总是走在他们阅读的那个句子的前头,进入一个他们读下去时一部分逝去、一部分相应地聚集拢来的未来之中。”

进行猜读,读者应具备这几个条件:

(1)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读经验。

(2)有一种洞察力,能意识到作者思路、写作风格、中心论点等隐含的信息。

(3)掌握阅读的方法。猜读法对读者要求较高。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运用猜读法不仅不会节省时间、加快阅读速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猜读法的一般步骤是:阅读——推测——阅读——验证。

在运用猜读法时有时推测失误,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但读者不可因此却步,而应吸取教训,反复演练,这样,阅读中的推测就会趋于准确,阅读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

浏览阅读法

这种方法旨在了解全书的概貌,以便决定可否从书中得到你所需要的知识以及是否值得详细阅读。

运用这种阅读法的具体程序是:

(1)翻开书页,注意书的全名。许多时候一本书的副标题比大标题更能清楚地说明全书的内容。从书的封面和扉页中,了解书的作者和出版社以及出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