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呼鹰楼遐思录
28310000000029

第29章 艺品(9)

田园花鸟画家中,读欧阳锦君的画,如同畅浮一大白,清冽香醇,若醍醐灌顶,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欧阳君的画给人的美学感受是清澈,雅丽,畅快,恬淡。他以多彩摹拟生活,一隅小小的空间,一叶一花一鸟足矣。豆架瓜棚、竹篱柴栅、荷塘蕉垅无处不存在着那种劳动的朴素美。不过,这种一角一角的美景,尽被欧阳君处理作小生命最灿烂的一刹那。瓜熟了,豆熟了,于是小松鼠闻风而至,给画面带来无限的生机;荷花开了,月色迷蒙,一片朦胧美中,或是蜻蜒早占小荷尖尖角,或是白鹭飞来,窥伺其间;田野中,农舍下,小鸭、小鹅刚刚孵出,毛茸茸的享受着阳光……这些都是农村生活的小景,在最灿烂的一刻,被欧阳君妙手搬来尺幅间,永恒地存在。

田园小景欧阳君之所以写得好,可能因为他的故乡是从化,得天独厚,得荔乡之称。田园美景处处皆是,创作素材也俯拾皆是。人们可以发现他的画,画面效果不同一般,颜色十分清润,洁净而明丽。这在国画创作中是不可多见的。这方面,欧阳锦是作了探索的。他以西洋画的颜料引进宣纸上,宣纸的浸润性能,与英国、法国的颜料的细腻鲜明的特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不能不说是欧阳君的一个创造。

作品充满生活的情趣,构图主题的谐趣,绘画技巧的意趣,使得欧阳锦的画具备了美学三要素,加之他不懈地探索,勤奋创作,使得他的田园花鸟画,在岭南画坛中脱颖而出。

(第29章)清风出袖明月入行

吴俊明擅行草,自1984年以来,多有书画作品应邀赴港澳展览,并著有《毛笔书法指南》一书。于岭南艺苑卓然而立,独具一格。凡六十年,一片痴心钟情翰墨。其博采文微明、米芾诸家之长,熔于一炉,几经磨砺,自成一家。

其行草书法俊逸清奇,刚厉劲挺,追风揽月,激越豪放,烟云浩然,情韵交融,跌宕惊神。其为创作,以情人书,升以灵感,动以感情,遂生气势,凝神须臾,蓄之丹田,发乎腕力,挥毫泼墨,矫若游龙,节奏旋律顿生气韵,笔走龙蛇,无不抒发情怀。

我所读吴老师作品,觉得他的书法很具书法艺术的美:运笔线条的美,字体结构的美,通篇章法的美。吴老师每一笔无不贯注了他的感情,以其美的线条,构成每一个字的结构的美,美的字又形成通篇作品整体的美。如其一点,或如高峰之岩,千钧一发,或如春水一蝌,轻盈游弋;其一竖,或如跃马挥戈,斩将搴旗,或如玉树临风,骨格清奇;其一横,或如一叶飞舟,其势一触即发,或如春山一抹,无限清幽;其一撩,如老令公拖刀,威慑虏胆,荆壮士执匕,惊心动魄;其一撇,斩钉截铁,气壮山河,铁板铜琶,大江东去;其曲也,若浮鹅,若归鹜,若虬龙之蟠,若惊沙之飞……令人遐想不尽。

吴老师不但善书,且善画。其山水画无论运笔、用墨、着色,尤其勾勒、皴擦、渲染都很明显地体现岭南画派特有的神韵,青山奇峻,苍木郁然,飞泉生寒,云烟诡谲。其作品蕴藉的内涵很合乎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如清风出袖,明月人怀般的清秀、俊逸。这种美学观点不但贯穿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在他的山水画中,也得以体现。

吴氏为书法之门,夫人周思梅,其子吴敏中,皆以书法著称。但各有特色,并不雷同。吴夫人运笔婉约,体现清丽的书风;而公子敏中,用笔刚正,体现雄壮的书风。吴门书法多次在省港澳展出,惜乎缘悭一面。

(第30章)三美的“心画”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文字有“义美”、“音美”、“形美”,书法艺术的魅力在于没有声音,没有色彩,却是一幅以笔与墨在纸上创作的“心画”。吴俊明作品很具有书法美欣赏的三要素:一是用笔美,二是结构美,三是意境美。这“三美”,创造了一个墨与线的美世界。

吴书的“一美”在于每一点画都给人可以触摸的形体感,正如卫夫人“笔阵图”所言“隐隐然其实有形”。他写的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种气韵,苏东坡这首词须关东大汉以铁板铜琶豪唱,读吴氏这作品,此大汉跃然纸上矣,尺幅间大江东去,千堆卷雪,刀光剑影,风烟乍起,隐隐地听闻千军万马的厮杀声……正好合乎这千古绝唱的气势和魄力。在吴氏的另一作品——《张继枫桥夜泊》,很有书法的“肉”与“骨”、“筋”的相称之美。王羲之的《用笔赋》也说书法的点画要“藏骨抱筋,含文包质”,也就是说“肉”要包藏骨和筋而形成为一个美的形体,体现出质地的美。

吴氏书法的结构美则在于多样的变化,且变得新颖,是一种不落陈套的新创造。其笔划长短、大小、阔狭、横亘……变化多端,而多新意,既无不合乎对称平衡,各部分又互相照应,形成一个多样的统一的和谐整体。

从整幅书法作品来看,也就是章法的意境美,这些作品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字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贯穿渗透着平和自然之美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他的意境美在端庄流丽,刚健婀娜,如翠竹摇曳清风,苍松欲抱明月。不知方家以为然否?

(第31章)黄棠“三维”之艺术空间

黄棠者,广州西关名彦,荔湾区政协副主席,诗、书、画俱佳,名播海外。余以为其艺术观乃传统之中华文化。西关,广州老城区也。岭南文化之积淀,蕴藉深厚。黄棠耳濡目染,不无影响,真“老西关”也。

读黄棠画,乃高雅之艺术享受。画面充满生机,山水则红树青山,碧水野村,白云人家;花鸟则嫣红姹紫,鸟语花香,无限春光。其画也,融人书法,诗章,可视,可读,更可思而度之,若醍醐灌顶,心神为清,其为心理之美学享受也。

读其画也,不啻以目,犹须以心。其书铁划银钩之奔走,似可数其息,感其势也。吟哦其诗,书画均于欣赏者之心海,力掀波澜,激荡而共鸣也。诗、书、画,三绝也。欣赏者感之,直与艺术家共同创作也。真乎,虚乎,艺术境界之美形成乎,艺术家与欣赏者之心间矣。外者而不可察也,其妙处难与人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再读其画,其笔墨功夫,纯属岭南画派之表现程式。腾踔蟠屈,遒劲温润,笔线墨块构成具象,极尽情趣、谐趣、意趣。余于墨华楼,黄先生画室之谓也,读其墨稿,素幅六尺,百里黄山也。深壑古松,烟景万状,古松以浓墨及焦墨绘成,偃蹇古拙,苍劲奇雄,郁蓊生荫;奇峰兀突,万壑烟霭,无心出岫。余观乎黄先生以紫色勾勒黄山奇峰,叩问其故。日:“石非玄也,火成之岩,斜阳掩映生紫也。”余亦曾登黄山,思之果然。此又谓之源于生活,艺术之真实也。

余以为构成黄棠艺术空间,广袤无涯,尺幅素纸,无限风光,色彩、笔墨、点也、线也、块也,成画亦成书。观之有色者,其势远近,风生水起,挥洒笔墨,淋漓尽致,画也;撼乎胸壑,跌宕荦落,挥手感其动势,龙蛇奔走,不可自己,书也;对景当歌,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发乎心音,琅琅诵之有声者,诗也。此可谓黄先生艺术空间,所构之“三维”乎?

(第32章)简练淡雅风趣诙谐

——读文人画家姚北全的画

作家、《广州日报》资深老报人姚北全,过去读过他不少文章,最近却读到他不少好画,令人十分兴奋。我第一次读到老姚的画,是十余年前在海珠花园酒家,那时早已有所闻,都说老姚的塘虱鱼画得出奇的生猛。一看,果然!笔墨浓淡,颇具韵味,用笔雄健有力,真鱼游春水也。

姚北全为人豁达开朗,谈锋甚健,妙语连珠,令人忍俊不禁,四座春风。他的风趣也体现于他的画中,亦庄亦谐,画风清健而多趣,意味深长,发人妙想,顿悟之中,领颔而笑,乃人佳境矣!

我觉得老姚的画有白石之风、缘缘堂之趣。读他的画如同听他谈笑风生,一样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想他或是画坛的弥勒,笑口常开,似乎他没有过什么烦恼事似的。

最得意的是一幅他的自画像,笔意妙趣幽默,更有丰子恺缘缘堂漫画之趣。画面上他赤膊上阵,所题诗也具风趣;“闲来唯对纸,乐我莫如鱼。老来禁烟酒,兴起独掌厨。晨起观日出,夜静读奇书。倦来伸腰骨,挥拳向太虚。不知老将至,乐此不知疲。”他闲居自娱的生活情趣,可见一斑。正如他又一首自题诗所说:“人亦称我是画家,东涂西抹蒙查查,自娱自乐得天趣,工拙何曾计较它。”

另一幅《乙亥猪年祝岁图》却是笑容可掬地讲述一段苦涩的往事,但三头憨傻的小猪,胖嘟嘟拱着拙鼻以迎新岁的形象,却令人破涕捧腹,粲然一笑,他的题画诗是:“回忆那年这猪年,领取肉票心头酸。一票买肉二角半,炒菜缺油镬起烟。喜肥嫌瘦买猪肉,一两豆油用五天。街上难寻云吞面,饺子馅料和菜填,何日买肉免凭证,生活堪称小神仙。如今不觉又猪年,开放改革力无边。六畜兴旺供应足,猪肉任买过大年。”老姚“达人知命”、“乐乎天命”真一大乐天派也。

我爱老姚的画,这是很典型的文人画。如同啖蔗嚼榄,嗒之有味,渐入佳境,他擅写鳜鱼、鲶鱼、金鱼,体态多姿,饶有生意。《同欢图》写的是一条大鳜鱼竟与小鱼同处一水,相安无事。大概这就是老姚的艺术的浪漫主义,把一切都想象得那么理想,没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姚北全的世界观很有禅意,正是他的顿悟,才使得他具有这么的豁达开朗,坦荡无垒的乐观性格。画如其人!

(第33章)画如江山气象万千

——浅谈岭南山水画家周宇安的艺术风格

广州美术馆画家周宇安最近应澳门政府之邀,写生归来,邀我进其画室一览,顿时佳作连篇,展现眼前。以往我只道周兄的画是很传统的岭南画,不想此一见,顿觉耳目一新,直须刮目相看。以青绿山水写现代化的大都市建筑群,一种很新颖的现代之风扑面而出。我想此是否周兄对自我的一种超越?说得白点,是一种艺术的突破、飞越。这是一种对传统的创新,不但是表现内容,而是表面的艺术手法。传统的笔墨技巧,被他大胆地革新了,也许传统的岭南画派还未曾写过如此美轮美奂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周兄在他的现代化生活体验中,涉猎了这方面的题材。前人并未写过,他写了,且写得很成功。为此,澳门政府决意要为他举办画展。也就是说,他的作品首先为当地的欣赏者所认同,其实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与欣赏者的共同创作,也就是其艺术魅力产生的必备条件。

周兄的画很气魄恢宏,多是表现高山流水于天地间的雄奇,他喜欢巨制万水千山,风云际会的景象。比如读他写的《黄山云海图》,那峻拔千仞,青峰屏立,九天飞瀑,苍松森然,烟景万状的画面,很使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回肠荡气的感觉,这就是周兄画作的艺术效果所产生的艺术魅力。这次,他以斗方尺幅,酣写澳门风景。犹如他的近照,穿上西装,带上领呔,面貌焕然一新。虽然,传统的中国画有界面,表现的是亭台楼阁,宫殿观宇,但画中透出的是一种古老的富丽堂皇,或超凡脱俗的仙气、但周兄的新作是一种完全突破传统的现人界画,画面风光旖旎,明丽轻快。传统的笔墨写的劲拙古木,青翠婆娑的棕榈,亚热带的风光的亮度灿然纸上。我弄不明白周兄是如何运用传统的笔墨表现出现代建筑在太阳光中的闪烁,那种质感、光感和立体感。

艺术的魅力其中一大要素就是“新”,“新”即新颖也。周兄的这批作品正是由于其新颖性,从内容到表现,从程式到技巧,从具象到抽象,无不体现其新颖性。周兄是个很有艺术气质的画家,也是他正当艺术创作的盛年。何况他的精品意识甚是强烈,这个黄金年华正蕴蓄着巨大的艺术创作能量。只要在“师造化”中启动灵感,好作品当如“石中进出美猴王”石破天惊。

(第34章)荧屏妙手绘丹青

读潘晋拔的《电脑中国画》

潘晋拔早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人已中年,曾以《鲁迅在广州》为题的国画,在广州画坛产生极大影响,20余年后,潘晋拔又一次震撼画坛,这次是以他的电脑中国画。第一次看到他刊在《作品》画页上的“奋飞”,一直以为是他的新作,他的画竹,我甚欣赏,枝叶所出不拘“个”、“介”,但葳蕤生翠,摇曳有姿。一群惊飞的麻雀,吱喳有声,完全是一副新的笔墨。但他说这是用电脑画的,我有点怀疑,电脑也能画国画?后来,他送我一本他最近所著,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电脑中国画》画册,那真是石破天惊,令我惊呆了。这画册的作品的的确确是中国画的艺术表现程式,墨分五色,用笔也颇为潘氏潇洒之风。但说它是国画,却没有宣纸,也没有水,不需要传统的文房四宝。它完全是用电脑,用鼠标在荧光屏上点点画画,连颜色也可随心所欲输入信息,五光十色,浓淡相宜,应有尽有。即使是黄山三绝,云、松、峰也能表现得既具象又抽象。

你不要以为这些画或许是潘氏原先已经画好,只是扫描进电脑罢了。这些画是潘氏通过操纵鼠标,在荧屏上绘就,再取出磁盘制版印刷而成,潘氏无疑是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人的艺术构思也可以通过数据化处理而成为艺术作品,以电脑绘中国画,潘晋拔可谓第一人。

概念性的电脑画一般只是将图像资料的部件,如人物的眼、耳、口、鼻,通过电脑组合而成,绘出另一副人物的面孔。或是将资料性的鸟、花、山、水通过电脑重新组合,成为另一种景象。这种“电脑画”的形象并不是通过画家亲手描绘出来的,严格来说,这是名副其实的“电脑图象”,而不是“电脑创作画”,因为它不是通过画家绘出来的,而是以“部件”拼制出来的。

在宣纸上难以表现的效果,如浮雕感、油画味,电脑也一应俱全地可以达到。潘氏所绘电脑山水画,表现松树可达到摄影效果,而山色却笔墨淋漓,完全是宣纸的效果。潘氏这种“电脑中国画”既有欣赏价值,也有科学价值。观赏者可以把它当作另类的中国画欣赏,也可作为传统特色的电脑艺术进行研究。尽管“电脑中国画”不可替代中国画,但可以拓宽中国画创新的路子。同样,也开拓了“电脑画”的新领域。

如果说中国画需要创新,进行艺术革命,那么潘氏开拓的是一条全新的路子。艺术的传统利用现代的科学得以创新和发扬,而现代科学通过传统的艺术得以开拓和充实。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就是“潘氏电脑中国画”的可贵探索和成果。

(第35章)地老天荒山野清风

广州的西关凝聚着南粤的传统文化,是广州商业文化的中心,充满着现代都市的气息。然而,生长在这里的画家陈炜面对这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闹市景象,却有着他更深沉的思考,他的观察力穿透了这豪华的大都市,将眼光投向遥远的大自然,摒弃这所有的诱惑。他要表现的是生命的真谛,大自然神圣的真理。

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荒月下寂静的山林,深邃的湖水所蕴藉的神秘(九寨月影)。风起云涌下的急湍,显示着大自然包含的巨大的能量,是那么的不可抗拒(清风)。朦胧的晨雾被淡淡的晓风拂动,揭开了熹微柔性的面纱,两只小鸟的惊飞,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向往(春晓)。灰迷蒙的雨渐渐沥沥敲打着绿迷蒙的芭蕉林,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小鸟一声声的啼叫,似乎唤醒人们最原始真纯的心态(雨打芭蕉)……所有的作品无不令人将在喧嚣都市中那颗烦躁的心宁静下来,回复到犹如初生时的纯朴和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