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少男少女文摘修订——纯情小语
28294700000046

第46章 祝福文娟

佚名

尽管她前面的路会很长,但我们相信她会坚定、顽强地顶着任何苦难前行。让我们祝福文娟吧!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遭受到人生的不幸,或失去亲人,或身陷困苦。如果我们面对这一切,又会怎样呢?我们又该怎样呢?一个身小体弱、肩膀单薄的小女孩,以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感人的故事作了回答,她就是董文娟。

(一)

我上小学一年级时,午间给弟弟送水扭伤胯关节,腿肿得像小水桶。后来缝合了十针才治愈。从那天起,艰辛就时刻伴随着我。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事,但生活赋予我苦难,我就回报生活以坚强……

摘自董文娟日记

董文娟家住吉林省九台市小南山小屯村。1992年,董文娟行伍出身的父亲不幸患上骨癌,虽然百般救治,但是坚强的军人拒绝任何治疗,每天咬牙忍着癌痛。文娟的小手常常被父亲头上流下的汗水打得湿漉漉的。当她含泪送走父亲时,也永远地失去了父爱。在她心中只种下了坚强的种子。文娟的母亲多次努力也没能留住丈夫的生命,支撑生活的能力似乎一下子崩溃了,病倒在炕上。

小文娟为替父还债,为帮助母亲,就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偷偷去砖厂打工。为了搬1000块砖挣8角钱,11岁的文娟累得东倒西歪。砖厂没活儿干了,她又利用星期天到个体瓜籽厂去挑瓜籽,挑1斤挣1角5分钱。当她伸着布满血沟的小手把几块钱交给母亲时,母亲的心都快碎了。

95年的8月,董文娟的母亲因生活所迫改嫁了,董文娟硬是倔强地留下了弟弟和自己一同住在两间破旧的小屋里,以弱小柔嫩的肩膀支撑这个支离破碎的家。

母亲走时的脚步很轻,但还是重重踩在文娟的心上。她抱着弟弟不敢往外看,对弟弟说:“你别哭,以后日子再苦也不能哭,咱要刚强,要对得起父亲啊!……”

(二)

以善、德、忠、真为准则,只有在逆境之中磨炼自己,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摘自董文娟日记

每天回家,文娟都觉得家里空落落的。放学后她和弟弟都留在学校里,做完作业才慢慢往家走。到家后把书包往炕上一扔,又匆忙跑出门。她害怕呆在家里,因为她现在仍能感到父母双亲的气息。永远别离父母,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忍的现实啊!而此时,没有一个人能像董文娟一样体会到家的真正含义,也没有一个人像她一样害怕走进自己的家门。

小姐俩的生活是尤其拮据的。为不让弟弟挨饿和失学,她精打细算支出每个月20多元生活费。每次买菜,她买最便宜的,而且要论两买;使用练习本时,要先用油笔,再用钢笔,先用正面,后用反面。上学时,她把弟弟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破处也用针补好。她说:“咱家穷、没好衣服,但在学校要最干净。”冬天时,蔬菜很贵,她只能到大棚里捡别人废弃的冻白菜,煮过之后蘸盐水吃。为了省煤,她只在晚上才生炉子,早上起来时,家里有水的地方都冻上了冰。一次她患了重感冒,头痛不止,没办法,只好去个体诊所。而最便宜的吊瓶要12元钱,吓得她赶忙跑出了诊所。但中秋节时,她却给弟弟买了一块月饼。弟弟用手捧着,舍不得吃,说:“我太想爸爸妈妈了!”一瞬间,董文娟的泪水唰唰地流下来。

这就是生命的一种顽强啊,它只有在重压下才能爆发出那种昂扬的活力。

(三)

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自己将来能有出息,不负于九泉之下爸爸的养育之恩,不负于所有关心、帮助我的人。

摘自董文娟日记

生活的艰难,磨砺了董文娟刻苦学习的品格。

家里缺钱,买不起课外书,就到图书馆去借,回家后把好的章节抄下来认真品味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到现在,她抄的“课外书”就有了两万多字。两年多来,她5次参加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和全国少年儿童“四好少年”知识竞赛,先后获得鼓励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她用两次休息日打工挣的钱买了一支心爱的画笔,饱含深情地画了一幅在艰苦环境中生长的荷花,没想到竟摘取了长春市第十届少儿画大赛金奖。

这期间,她还全票当选为班长。但弟弟的学习却很不争气。为了提高弟弟的学习成绩,她想尽了一切办法。一次,弟弟与别人打架了。她二话没说,拽着弟弟的手就往回走。弟弟委屈地说:“是别人打我。”“那也不准打仗,否则晚上就别吃饭,省下时间看书。”第二次,弟弟与别人发生了摩擦。对方踢了他几脚,他一手没还。回家后就用小刀在腕上刻了一个“忍”字。文娟看到是又气又心疼:“姐姐知道别人骂你咱忍着不打架不容易,可姐姐容易吗?咱没爸,妈又改嫁了,不好好学能对得住谁呢?”

姐弟俩哭着抱成了一团。

从这以后,弟弟学习用功了。期中考试过后,由全班第48名一下上升到前10名。

小文娟当爸,又当妈,这对于她来说,简直是超负荷运转。当然,压力大时她也会落泪。每到这时,她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吹口琴。她说,世界上有一种物质最坚硬,能穿透任何物体和心灵,那就是琴声……

(四)

我能获得这么多的帮助,因为我生活艰苦。但生活中还有许多比我更苦的孩子们。我希望人人都能有一颗奉献着的爱心。能得到这么多朋友们的帮助,我想,这些爱心来源社会,也应归还于社会。

——摘自董文娟日记

在学校,小文娟能热心助人。上课时哪位同学没能答上老师的提问,课后她总要给同学讲明白为止……

一次校外劳动,天气闷热。一些同学在午休吃雪糕解暑。她看到班上一位小同学因忘带钱而发愁时,就掏出自己的两元钱递了过去……

母亲改嫁时,她一点也不理解。但渐渐地,她理解了母亲。母亲一回来看她,就“撵”母亲快回新家。其实她又何尝不想妈妈呢?她说:“我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一分一秒,它们是透明的、温暖的。”是啊,这是十四岁的心灵面对苦难生活的呐喊,谁人听了能不为之落泪呢。

前不久,董文娟获得“中国好少年”、“吉林省十佳少年”的称号,并在北京受到胡锦涛、钱正英、彭佩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董文娟说:“和同龄孩子不同的是我有不幸的遭遇,和同龄孩子相同的是,我能得到蓝天下每一份爱心。”

尽管她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们相信她会坚定、顽强地顶着任何苦难前行。让我们祝福文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