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能力是语文基本技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要使听、说能力提高,在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下还需掌握有效的方法。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的习惯有助于孩子听知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听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良好的听的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养成集中注意力去听的习惯。不论听任何人讲话,只要听,就要全神贯注,思想不走神。
√对说话人要尊重有礼貌,不做与谈话无关的事,不搞小动作,用眼神关注对方,以表现出诚恳的态度。
√边听边注意观察,注意其表情、手势、动作,以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
√边听边认真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深入进行分析、判断,听后还要反复品味、琢磨,加深认识,力求把握和理解要义。
2.锻炼孩子听力的有效方法
锻炼听知能力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到处都有锻炼听力的机会。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可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锻炼:
(1)听辨力的锻炼
主要是对语音的音节、音变、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和节奏、韵律的辨别,以及对说话对象的语音与外界干扰的辨别。锻炼的方式,一种是利用各种客观条件和环境去进行锻炼,比如在听课、听同学发言、听别人讲话等情况下,注意分辨对方的话语。再一种是从主观上创造条件,即创设出有关的语言环境来进行锻炼,如通过听绕口令来分辨不同的音节,特别是相近或相似的音节,再如播放说话速度比较快的录音,来锻炼迅速分辨音节的能力。还可利用课间活动、乘车、逛商店等机会,在人多嘈杂的场合,分辨不同说话人的声音。还可以专门组织几个人,同时朗读不同的材料,从中通过不同的内容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选择听的对象等。
(2)听述的锻炼
就是听后复述,用以锻炼听的注意力、分辨力、理解力、概括力和记忆力。锻炼的形式很多,可以在课堂上边听讲边默默重复老师的话,重复得越完整越好;也可以听老师或同学讲完一段话,然后再默默地复述。成段的话,短的可复述原话,长的则可复述要点。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重复广播、电视中播音员讲话的内容。一开始先复述较慢的讲话,进而再复述比较快的讲话。
(3)听记的锻炼
就是把听到的话用脑子或笔马上记下来,以锻炼记忆力和笔记的能力。具体做法有下面一些:
一是听后默记,即听一段话、一段朗读或录音,边听边用脑子记住,过一段时间后,检查记忆的效果。
二是听后笔记,就是把听到的内容准确地用笔记下来。可以先听比较简短的内容,像几句话或一首短诗,听后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对比较长的内容,则可边听边思索,对听到的内容迅速进行筛选,抓住要点加以记录。还可以边听边速记,不论内容长短,都尽量详细地加以记录,以锻炼快速的听辨能力和书写能力。课堂笔记也是锻炼听记能力的有利条件,笔记有详有略,可以从多方面综合锻炼听记能力。
(4)听析的锻炼
对听到的内容立即进行分析整理的一种听力锻炼。主要是对内容混乱的、没有条理的话语进行整理,去掉口罗嗦无用的部分,提取要点加以梳理,使之变成较有条理的内容,以便正确理解。可以利用现成的练习材料,也可以请别人把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打乱次序读出来,听后再将其整理复原。对于比较有条理的语言,则可边听边分析,迅速抓住要点,找出中心,形成一个完整的纲要,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听到的话的内容。
(5)听问的锻炼
一种是听别人说话,自己从中提出问题,即对所听到的内容不但能够辨别和理解,而且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锻炼听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听别人提出的问题,然后按要求立即予以回答。主要是锻炼听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听问锻炼的关键是如何听清问题,如何准确地理解题意。
(6)听评的锻炼
听评就是对听过的话进行分析和评论。它要求不但要听得准,理解得透,能够进行筛选和抓住要点,还要对听到的话进行议论和评价,看其有无错误和漏洞,有无重复累赘,是否完整充分,是否具体深刻,条理是否清楚,中心是否突出,语言有什么特点,有无艺术性,听后有何感受等等。这是较高水平的听的能力的锻炼。评议可先从单项入手,然后逐渐趋向综合。
3.训练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善于说话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使人凭借不凡谈吐令他人刮目相看,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干,灵活地处理人际关系,因而成为现代社会中竞争优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可是,说话,这不是每个正常人都会的吗?难道还有人不会说话吗?确实,尽管儿童在入学前已经掌握了应付日常生活的一般性口语,但是要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识、所想准确恰当地传达出来,并且求得听者的理解,这又涉及到说话人综合运动语音、语调、语气、词汇、句式、逻辑等等语言的要求,在缜密思考的基础上流利、得体地呈现,因而有着相当的难度,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对于孩子而言,正是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为获得滔滔不绝的完善口才打下基础的时期。而若忽视孩子口头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可能严重损害孩子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自我表现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其个性健康发展。
许多家长、教师都发现了这样一个似乎矛盾的现象:很多孩子在一般的场合下随便聊天时一个比一个能说,可是一到课堂发言、即兴演说、当众讲话等正式场合,一旦要求他们用完整、规范的话语表达思想、情感,他们就脸红胆怯、张口结舌、吭吭吃吃,说不清也道不明了。
其实,这个现明并不奇怪,恰恰证明了日常口头交流与较高水平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有一定距离的。前者存在于松散、随便的情境中,基本上无需孩子选择语言形式及剪裁语言内容,孩子也不会感觉到任何心理压力;后者则在语音、语气、语调、语速、姿态等形式方面及遣词用句、逻辑顺序,材料选择与组织等内容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因此,胜任一般交谈的口头语言能力不难掌握,然而要想“更上一层楼”,就不那么容易了,孩子是不是真正地伶牙俐齿也就在这里见了分晓。
基本的说话能力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并且,每个孩子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潜能都是惊人的。他们善于模仿,思维活跃,争胜心强,更容易克服羞怯等不利心理。只要教导得法,每个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会跃上新的台阶。
4.开发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秘招”
孩子伶牙俐齿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教育、磨炼造就的。
那么,为什么一个学校一个班的孩子,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强有的弱呢?
那么,为什么上了朗诵斑又上演讲班,孩子的口头语言还是贫乏无味呢?
那么,为什么“威胁利诱”、“软硬兼施”之下,孩子还是张不开嘴、沉默寡言呢?
看起来,把自己训练得伶牙俐齿似乎还得先找找其中的“秘密”。
其实,揭开其中秘密后,您会发现那些秘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明摆着的,只是我们许多父母熟视无睹罢了。
首先,要想孩子能够伶牙俐齿,父母就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乐于开口,爱说话。
尽管有的孩子一天到晚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半天也说不了几句,可是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表达需要,这就是引导孩子从不说、少说到爱说、会说的最有力因素。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当孩子在大街上看到一辆崭新的汽车,在园子里看到一只小鸟,自己看一本有意思的书时,他们常常会欢呼雀跃,或者自己拍手笑起来,这种时候,正是孩子急于开口表达的时刻。抓住孩子渴望表达的时机,做孩子的热心、耐心听众,就在引导孩子爱说的问题上前进了一大步。
要让孩子不是一时一刻爱说,而是养成敢于开口、乐于开口的习惯,那就需要在孩子开口表达时及时肯定、多多鼓励。有时候,孩子由于经验、知识的局限,他们的表达可能出现用词、句式、读音等各种错误。此时,成人一旦加以嘲笑,孩子便可能羞于开口,压抑了他们的表达需要;有时候,成人因为工作忙,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询问令成人心烦,往往会喝令孩子“闭嘴”,这样做常常使孩子心情不快,沉默寡言。只有对孩子的口头表达抱有始终不变的热情态度,多鼓励,多进行正面引导,避免粗暴批评或“揪小辫子”,这样才能让孩子乐于开口、爱说话。
其次,要让孩子掌握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父母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贯穿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在日常语言训练的汪洋大海中熏染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当您带孩子去公园游玩,不妨边游边和孩子一起描述美好景致、评论所见、抒发所感;当您携孩子逛商场,不妨和孩子一块儿聊聊琳琅满目的商品,用语言描摹外形、包装,谈谈产地,议议对这件商品是否喜欢;即使吃饭、看电视时,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起来,鼓励孩子讲讲一天的所见所想所感,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此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孩子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何愁不强?
再次,要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
积累语言素材可以通过多读、多抄录,多熟记名家名篇来进行。名篇优美典雅或精辟绝妙的语言既可作为孩子规范表达的榜样,也可让孩子“直接拿来”,为自己的表达增添文采和说服力。
积累语言素材还可以通过从报刊、广播、广告中汲取生动的“活”语言,使孩子的表达富有时代气息,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也别忘了提醒孩子虚心地向老师、家长、同学、邻居等他人学习妥帖的用词、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叙述,博采众长,使孩子的语言丰满、生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伶牙俐齿,可千万注意丰富孩子的经历、拓展孩子的兴趣。正如清清山泉来自于源头活水,高水平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以孩子的广博见识、开阔视野与广泛的兴趣为基础的。
见多识广,识广言佳。
当孩子希望听音乐歌曲、赏美术书法、访名胜古迹之时,千万别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当孩子请求到体育场上角逐、在邮品、火花世界中徜徉、在棋盘上拼杀时,千万别以为这是不务正业——其实,他们正在体验生活,品味文化与人生,为滔滔不绝的口头表达准备永不枯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