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坦能堡会战胜利的德军参谋
鲁登道夫出生于1865年4月9日,出生地是在波森附近的小镇克鲁谢维亚。12岁时进入陆军幼年学校,1890考入了陆军大学,他的教官梅克尔将军给他的评价是:“头脑清楚,思维严密,生活习惯良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战史和战术成绩犹为出色,适应任何工作。”
1908年,鲁登道夫调任总参谋部,主管军队的训练、装备、动员等事宜。当时,各国都已开始做战争的准备,他根据多年任职得来的经验,向上级递交一份阐述军事、政治形式的报告,德皇威廉二世和总参谋长毛奇均对他明晰的洞察力和周密的设计赞赏不已。
1914年8月末,德国东线作战失利,俄军兵分两路进逼东普鲁士。鲁登道夫被德皇任命为东普鲁士第8军参谋长,同司令兴登堡一起抵御俄军。
兴登堡十分信任参谋长鲁登道夫,他使“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他们于8月23日上任,几天内,鲁登道夫调整了军事部署,对俄军采取各个击破的军事包围战略。他指挥德军佯败,使俄军中计。德军调动部队从两翼合围,从8月26-30日,经过5个昼夜的鏖战,俄军大败,俄第2集团军全军覆没,指挥官萨姆索诺夫在绝望中自杀。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围歼战,史称“坦能堡战役”。
1914年11月,鲁登道夫被提升为东线方面军参谋长。1915年,在鲁登道夫的谋划下,德最高统帅部调整了军事部署,把军事进攻的重点从西线移到东线。在鲁登道夫的精心安排下,德军在这一年中,以突袭的方式,选择俄军薄弱之处发动了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全面攻势,改变了德国东线形势。
1933年,68岁的鲁登道夫和希特勒一起参与了“啤酒馆暴动”。1935年,鲁登道夫发表军事战略专着《总体战》。这一年鲁登道夫被德国政府授予元帅军衔。
1937年12月20日,鲁登道夫在慕尼黑逝世,终年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