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64

第64章 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特点来掌握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些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学龄前

千万不要忽略学龄前这个阶段,虽然这个时候孩子的年龄还比较小,但恰恰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最重要阶段。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篇小故事让大家自己来发现其中的奥妙。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2)小学阶段

孩子刚刚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是抱着很美好的一个想法的,作为家长应该也注意到了,学校所布置的作业,孩子总是不用家长提醒就自己按时完成,每天去上学的时候也总是很积极,因为学校在孩子的眼里还是很新奇的一个地方,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去了,是因为学校变了吗?不是,是因为家长的要求变了。

小学阶段本来是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刚学习1、2、3的时候就开始想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父母双方都上班,没有时间管孩子,给孩子报个班好有人看管着;但更多的则是坚信“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都有”这样一些信条,父母的这种攀比心理,导致最后受苦的是自己的孩子。

实际上,适当的选择一些课外辅导课程,扩大孩子的知识面,的确是有好处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凡事“过犹不及”,有没有想过,孩子面对着没完没了的课外辅导,心里是多么痛苦和无奈,长期这样下去,就会导致孩子厌学,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因此,专家建议父母给小学阶段的孩子一定要报辅导班的话还是应该以突出智力开发、能力训练为主,并且数量不要太多。要留给孩子一个玩耍的时间。

(3)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一般意义上讲都是属于中学阶段,但是因为初、高中的孩子在年龄上、心理上实际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阶段不仅是他们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长身体的最佳年龄阶段。

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学生都要有很长的一段适应期。因为小学的时候,知识的难度有限,学习的科目相对较少,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更是无微不至,甚至生活起居都要顾及到,而且小学阶段,孩子所面对的学生范围比较小,所以,孩子们总是感觉到自己是很优秀的,这个时候的心理也是比较自信的,但是升入初中后情况则有了很大的变化。

①所学科目增多了,学习难度相应增大。

在初中都会开设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一系列课程,这对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调节。

②老师的授课方式有所改变。

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上不再是小时候孩子所熟悉的那种“保姆”式的教育方法,而是逐渐开始锻炼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这个时候,孩子因为刚从小学阶段过来,所以不适应,觉得老师好像不关心自己了。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及时的进行关怀,以免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③准备功课的时间增多。

小学的时候,老师留的作业都是具体的,比如说第一题,第二题等等这样很明确的题目,但是中学则不然,老师经常会留一些“熟读这篇课文”“预习下一课生字词”等这样软性的作业,这在一些学生眼里,就好像不是作业似的。

其实不然,这些软性的作业恰恰是课前的一个必须的准备阶段,如果准备比较充分,那么上课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顺畅,如果准备不是很充分,则上课的时候就会留下一个一个的小绊脚石,久而久之,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就会导致以后越来越听不懂,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成绩当然也就一落千丈了。因此,家长一定要多多督促孩子进行功课的复习和准备。

④学生自信心的变化。

升入初中后,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了差距,在小学阶段可能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距来,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每个人对知识的认可、接受程度不一样,成绩自然也就分出了一个层次,再加上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学生的青春期,还要面对中考的压力,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击。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安慰孩子,更加留心孩子的日常举动,及时的和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关系和疏导教育。

(4)高中阶段

高中相比较初中而言,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个延伸,不管是在学科数量上、难度上,还是在学习的要求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这个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所遇到的青春期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明显的已经从心理上更加成熟,处事上也更加理智。

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绝对不能再发挥以前的“一言堂”,而是应该放平姿态,与孩子平等交往,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基本有了自立能力及是非判断能力。也许这个时候的家长还有些不适应,觉得孩子还是不成熟,还是不肯放手,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吃喝拉撒都看顾着,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己的自理能力并引起逆反心理。

高考对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一个有责任感的高中生在高考面前往往都会承担着过重的压力,所以家长能够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减轻负担而不是增加压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大都把自己的焦虑变成更大的压力转嫁给自己的孩子,好多孩子因为难以承受过重压力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对处于上高中时期孩子,父母要用最大的精力和耐心与孩子进行沟通,防止孩子在青春期时候产生过度的负面情绪,影响了亲子关系。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在面对孩子变化的同时,也应该从方法、态度、期望值等各方面及时调整自己,而且还要克制自己的攀比心理。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及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更重要。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健康的人首先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布鲁尔·卡特(美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