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61

第61章 教孩子学会选择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家庭里的道德教育特别需要以社会为背景,要把变迁中的社会环境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要针对孩子面对社会多元化资讯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勇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

为什么今天的孩子喜欢明星?为什么孩子们对课堂上讲的道理不感兴趣,却对社会上的各种“新闻”津津乐道?为什么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归根到底是时代和孩子本身都发生了变化。

当代孩子生活在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背景下,在价值观念、信仰追求、行为模式、情感表达等方面,学校、家庭、社会的主流影响越来越有限,而社会上各种现象,如明星的行为、富人的生活等等越来越强烈地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体系和道德准则。这种情况下,培养当代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就成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培养当代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是指要从小培养孩子在复杂的、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独立、理性地选择价值目标的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基本价值的选择能力;第二、符合社会规则和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行为能力;第三、与这种适应相一致的情感状态及情绪表达能力。

培养道德选择能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做起。

(1)教育需围绕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教育活动要坚持围绕社会现实和孩子的发展需求寻找教育主题。要改变家庭中道德教育计划千篇一律、简单死板的状态,认真研究孩子成长的焦点和他们关注、议论的热点,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与成人、与同龄伙伴的矛盾点、他们发展的关键点等等。

比如,孩子们关心的学习压力问题、日常生活中怎样处理和其他伙伴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怎样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怎样以友爱之心面对社会问题等,都应该在日常道德教育活动中帮助孩子去认识,去掌握。

真正把孩子成长的需求、孩子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困惑放到家庭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去,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和选择。

(2)重视辨析现代道德价值

孩子面对的传统的道德教育大都以思想观念为系统,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等,采用的方法也大都是教诲式的,所选取的榜样人物一般也离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而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困惑却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家庭里的道德教育特别需要以社会为背景,要把变迁中的社会环境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要针对孩子面对社会多元化资讯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勇于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新的挑战,社会的发展不断给道德提出新的问题,过去被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今天就可能得到公众承认和默许。所以,家长也很有必要与孩子共同学习。

(3)道德教育要敢于面对挑战,接受挑战

“考试作弊可耻?还是作弊被抓才可耻?”“考试得了好成绩告诉竞争对手气他对不对?”等问题,都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也是常常被大道理掩盖从而在孩子们的实际行为中被混淆的道德问题。

要敢于引导孩子们去讨论,去认识这些问题。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孩子进行价值辨析,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帮助孩子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多种信息,不断地进行思辨。

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澄清很多混乱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实际的道德能力。

(4)培养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应该注意的关键

①明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的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要改变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

②进行道德教育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引起孩子的共鸣有利于道德教育的进行。

③要积极引导孩子去认识一些可能被混淆的道德问题,使其自己正确的自主判断。

以问题为中心,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一种思考问题的状态。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道德教育将不再是在纷繁的社会现实中简单地把前人总结出的道德真理传递给下一代,而是带领孩子去审视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并从中发现真理;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在所有的德育过程中,都要树立一个参与的观念,调动青少年主动认识、自主参与、积极探索的能动性,通过自主寻求的活动,使他们获得人际交往、信息获得和表达等多种能力;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德育过程,给孩子提供一些角色,创造一些情景,把他们放在道德选择的两难之中,如“我当一天家”、“跟妈妈学做列车乘务员”等活动,都是通过情景和角色,实现了孩子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状态,真正发挥了他们自主认知的功能。

道德是一种能力,因此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得到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的道德教育总体上是一种对于个体的观念传输和行为约束,但实际生活中道德表现反映的却是个体与周围客观世界,包括与他人间的一种关系。因此,道德教育中的群体互动不仅是对于教育效果的促进,更是实现一个人道德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

在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需要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同时重视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这就必须求助于群体中个体间的互动,真正让孩子融入在群体活动中担任的角色,在与他人的融合、矛盾、冲突中学会与人相处的规则和实际行为的能力。

家长可以运用成长小组的模式,主动为孩子建立一个经常性的互动群体。所谓成长小组,就是在家庭中集中孩子的三四个同学或小伙伴,让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周末或隔周末活动一两个小时,孩子们彼此分享成长的快乐与苦恼,比如倾诉一下自己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后的快乐、抱怨自己与父母之间不调和的表现、把自己心中想不明白的问题说一说等等,这种状况下的互动重要的不是是与非的辨别,也不是接受很多的道理和正确认识,而是作为个体在团体中的一种沟通和联系。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家长教诲孩子,而是在家长的辅导和帮助下使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学会自我成长。通过这种在群体里的沟通和互动,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在团体中生活。这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对于目前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几种方法:

①利用传统故事、影片等方式对孩子灌输道德思想。

②给孩子以主动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分析,并拿出解决方案。

③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活动、充当志愿者等。

④几个家庭联合起来使孩子和家长之间形成多向沟通,让孩子在沟通中体会道德情感,帮孩子打好荣辱观的基础。

道德是一种在行为中造成正确选择的习惯,并且,这种选择乃是一种合理的欲望。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