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54

第54章 消除孩子的妒忌心并学会欣赏他人

嫉妒是人类心因动机之一,每个人都会产生嫉妒,而且是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随着人的成长和成熟,很多人对嫉妒情绪有了认识,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因而表现就不一样了。这样看来,嫉妒心强,爱嫉妒别人只是孩子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引导得法,孩子的嫉妒是不难克服的。

家长应如何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呢?如何帮助孩子将嫉妒程度降至最低限度,帮助他将嫉妒心转化为其他具有建设性的感情呢?

(1)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父母就应该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嫉妒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一是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如果孩子嫉妒一个同学时,他就不会对那个同学表现出友善的行为,两个人的关系必然冷淡。因此,孩子嫉妒的同学越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二是嫉妒会让孩子心里感到痛苦,一个嫉妒心强的孩子由于老是想着别人的事情,常常会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甚至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别人,使自己陷入更恶劣的处境。

让孩子明白嫉妒的危害,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嫉妒他人其实是一种庸人自扰,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同时,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视别人的长处,容忍别人比自己出色。

(2)教育孩子承认差异

父母要教育孩子,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如果孩子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就会接受不了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父母可以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不要过高地看待自己,也不要过低地看待自己。千万不要用贬低孩子所嫉妒的对象来减轻孩子的嫉妒心理,那样反而会导致孩子过多地注意别人的不足而放弃自己的努力。

(3)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虽然某些方面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却有可能在其他方面超过别人。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我能再前进一些吗?”,“我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等。同时,教育孩子在班上给自己寻找追赶的榜样,看到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追赶他人。

(4)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

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如果别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应该正确看待,要看到其中的艰辛,对于别人的成绩,不要过分在意,更不能采取贬低、打击的态度,而是要抱无所谓的态度,奋发图强,超过他人。如果孩子能够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孩子就可以克服嫉妒的心理。

(5)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

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总之,家长不要过多地指责孩子,应该帮助他分析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发现什么方面不如别人就应该虚心地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也不要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过分地夸奖或炫耀孩子的长处,时间久了,易使孩子产生“我比谁都强”的心理,很难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的事实。大人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并在表扬孩子时应指出其不足之处。家长应将孩子的嫉妒心转化为竞争意识,即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怎样赶上别人”的进取心上。让孩子找出自己落后的原因不在别人,在于自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得胜。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