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32

第32章 重视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集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专心”,日常生活中,注意力集中的人往往表现出“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等特点。毫无疑问,注意力是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注意力还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其他智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如果没有集中的注意力,一个人就无法记忆、难以思考。有了良好的注意力,就好像是打开了心灵的窗户。

注意有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注意的广度也就是注意的范围,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察觉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例如,研究表明在1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注意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克制和约束自己的人,比自由散漫、难于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人更容易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

在注意的四种品质中,注意的稳定性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直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

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要了解儿童注意力的特点。

孩子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了注意力。他能够追寻他人去注意一些事物。做过母亲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当你对着1岁左右的孩子问“小狗狗呢?”孩子就会朝着小狗经常活动的地方去找;当你再问“妈妈呢?”他就会把头转向妈妈所在的地方。但是,1岁以内的儿童,注意极不稳定,而且都是无意注意,也就是说,幼儿在注意的时候,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是自然而然产生的。研究表明,1岁以内的孩子对事物的注意不超过2分钟。

当孩子1岁多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会按成人的语言来注意周围出现的人和物,这说明孩子的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能够按着一定的指令去注意事物了。

3岁以后的孩子,注意力范围不断扩大,注意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但是此时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差。也许你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的孩子在专心地听你讲故事的时候,突然跑来一只小狗,这时,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这只小狗吸引住,而不想再听故事。这说明,孩子的注意力还不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件事物上,无意注意仍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处在逐步形成的阶段。

到了5至7岁,孩子开始比较自觉地注意某些事物,但也不是很稳定。

也许有些父母会说,人家的孩子那是天生的,自己的孩子没法跟这些孩子相比,他只要听到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东张西望,无法安心。其实,专心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种习惯,需要后天的培养。

当有人问起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孙丹萍的母亲教子之道时,她说:“我的孩子回家不必练多久,但有一点要专心,以前教她音乐时,我会随时注意她有没有在听,一教完,立刻就问,可以知道她有没有吸收进去,而她也知道我一定会问,所以很专心地听,渐渐地,培养出她的专心,抓住专心这点,就会成功。”

注意力是学习有成效的前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高度的注意力,而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难以取得好成绩的。成绩不好就没有了学习兴趣,就没有了自信,成绩就会更差,结果,注意力更加不集中,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使人拥有成功生活的力量。注意力就是一种让你的思想集中于你所思考的对象的力量,随着思考的运行,注意力越强越好,并且伟大的头脑做伟大的事情。

——夏洛特·梅森(英国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