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了不起的孩子
28270900000015

第15章 父母要维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在3岁左右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孩子已经能用“我”来称呼自己,即已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当受到批评或指责时,尤其当众受到父母或其他人的批评时,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十分低落,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而自尊心很容易受损害。

此外,一些父母受传统教育观念很深,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常常显示出父母的派头,以命令式的口气和孩子说话。还有个别父母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无所谓自尊心,常常当着众人批评、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并且与父母之间出现对立情绪。

自尊心影响着孩子的现在和将来,决定着孩子的创造力、进取心及人际之间的关系等。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做有心人,要顾全孩子的自尊心。多肯定他的优点,增强他的信心,激发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使他从各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那么,家长应怎么做呢?

(1)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

父母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孩子内心的冷暖;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常拥抱他,并说:“孩子,妈妈爱你。”

(2)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

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的任何努力都要给予鼓励,甚至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不要只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笑逐颜开,“好孩子、乖孩子”这样叫着,而在他成绩退步的时候,则冷若冰霜的对待他。

(3)给孩子留面子

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别人训斥、指责孩子;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唠叨孩子曾经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使他感到难堪。

儿童是有自尊心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儿童时忽视他们自尊心的存在,常常对他们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不注意给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数落孩子的不是,责骂惩罚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头,没有地位,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敌对和紧张情绪,促使孩子养成报复,自卑的不健康心理。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不是打骂出来的。人们也常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凡是人都有自尊心,不要认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们。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长去保护去尊重。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意或者无意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打击和摧残,就会失去向善发展的动力和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情况下伤害或者诋毁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愚蠢行为。

一个合格的家长应该用爱心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坚持多表扬鼓励,少指责埋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激发孩子成才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而使他们不断克服缺点,逐渐完善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人才。

要想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孩子必须感到自己既能讨人喜欢,又有足够的能力,他必须深信自己的价值,能够应付自己和周围的问题。

——巴巴拉·伯杰(美国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