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赚千万
2826500000034

第34章 瞄准时机,用小钱套大钱——30岁赚千万的投资经(3)

然而,墨西哥股市在罗杰斯入市的三年后,奇迹般地由熊市转为牛市,并且成为当时国际买家所追捧的最佳投资对象国。但是罗杰斯却借着国际买家的介入,及时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售,从而获得了高达200%以上的投资回报。

应该说,在罗杰斯的投资生涯中,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操作是其在股市中成功赚取财富的三件法宝。而当许许多多的投资者向他追问一些投资忠告的时候,他总是会说:“你必须发挥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千万不要相信那些股票投资大师对你的建议。”

5.投资要理智,不熟悉的行业不要进

希克斯·缪斯和他旗下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希克斯·缪斯投资公司在华尔街可以说是众人皆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希克斯和他的公司在投资领域就已经颇具盛名。而希克斯个人更是因为他敏锐的直觉和精湛的投资技术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

虽然希克斯的名声比起罗杰斯、索罗斯、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还差得很远,但是在他的投资生涯里,他也有过很经典的投资案例,让人们对他崇拜万分。

希克斯·缪斯的经济实力自然和那些投资巨头们无法抗衡,这就要求他在投资中尽量减少失误,否则就可能面临彻底的失败。纵观希克斯目前的投资活动,他的成功率可以说相当高。也正因为如此,希克斯·缪斯才能赢得现在的财富。但是对于这样一个一贯坚守投资原则的投资者,也会因为一时大意而背离了自己的投资原则,最终造成了失败的经历。

希克斯一直都以判断准确而著称。他旗下的希克斯·缪斯公司经常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些发展形势比较好的公司,然后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将这家公司交易出去从中获取利润。

可是这一次,希克斯放弃了以往一贯的做法,将目光投向了当时风头正强劲的电信业新兴公司。1999年至2000年,希克斯陆续向四家电信行业的新兴公司注入了10亿美元的投资。

在希克斯的眼里,这四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彼此并不相同,因而这次投资可以说是一次多元化投资的典型。但是,希克斯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对电信行业并不熟悉,而他从来不会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进行投资,这一次,他的盲目自信让他放松了警惕,背离了自己的原则。

果然,之后的事实证明,把如此巨额的资金投入这些刚刚兴起的企业中,只会让自己的投资变得更为危险。

而事情还在继续向着更加危险的地步迈进,这些企业的股价持续地走低,而此时希克斯还没有醒悟过来,他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时的现象,以后情况会好起来的。一个对于电信行业并不了解的人恐怕此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希克斯不知道,这几家公司都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了。

最终,希克斯没能把握住最后的机会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出手。在不久之后,那几家公司纷纷倒闭,希克斯的10亿美元因此化为乌有。这次失利对于希克斯来讲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由此,他认识到,投资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是很危险的,而且在希克斯的投资原则里,这样的行为也是被禁止的,但就是因为一时的失误造成了巨额的损失。这次失利给希克斯带来了极为深刻的教训,致使他在以后的投资中又重新转向了那些自己熟悉的行业中。

在那次失利之后,希克斯虽然得到了宝贵的教训,但是巨额的损失却让他很难再酝酿下一次关键的投资。就在这个时候,美国的信孚银行给希克斯·缪斯公司提供了资金。这一次,希克斯将这笔钱用于收购农产品加工的希斯顿集团上。很快希克斯和希斯顿公司就以24亿美元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协议,到2004年的时候,希克斯·缪斯成功地将希斯顿公司公开上市,并且改名为“优买食品”(Premier Foods),而且他还聪明地将这家公司原有的肉鸡加工业务关闭了。因为那个时候美国开始认为人工饲养的肉鸡对身体是不利的。事实证明,希克斯对于市场的把握是在行的,他的这个决定让公司避免了不少损失。

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行业中,让希克斯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果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这家公司的市值翻了好几倍,希克斯从中获取了大量的收益。

希克斯说:“我在电信行业的投资是我做过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这并不是因为电信行业无利可图,而是我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不够。一个外行冒冒失失地闯进一个行业中并且想和那些行业内部的人竞争,实在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所以,对于我来讲,最重要的投资原则就是不要把你的钱放在你根本就不明白的行业中。”

希克斯的投资经历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讲,很有借鉴的必要。许多投资者自己本身对于所投资的行业并不了解,只是随着大流去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手段对于大部分的投资来讲将会是遭难的前兆。投资者虽然不是实业家,但是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以做事业的心态去考察自己的投资对象。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投资者,否则只能算一个投机者。或许投资和投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此。

6.投资成功的两大法宝: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

彼得·林奇常说自己投资成功所使用的利器莫过于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因为通过市场调查投资者可以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认识,而分析研究则可以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上市公司的了解。无疑,一个投资者投资自己十分了解的上市公司,如果不出意外,是肯定不会赔钱的。可以说,一个不善于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的投资者,是很难在股票市场赚得财富的,而一个不愿意花费时间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的投资者,也自然不会在股票市场中赚到钱。

彼得·林奇还指出,他本人和同行都没见过可以仅凭感觉和道听途说来获得长期收益的投资者。个人感觉有时候的确可以判断某些股票的价格走势,但这完全是一种巧合,投资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感觉就可以引导股票的价格走势,这是十分错误和荒谬的观点。而道听途说本来就不可靠,即使可靠也只能获取短期的收益。所以,彼得·林奇十分强调投资者应该依靠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这两个投资法宝来投资获益。

市场调查主要是指投资者要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对该上市公司产品的消费情况和满意程度,另外该行业的竞争情况也将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赢利和最终的股价走势。如果该上市公司的产品很少有竞争对手,或是质量明显好于其他的厂家,消费量也明显大于其他厂家,则可以断定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拥有很大的上涨潜力;如果该上市公司的产品竞争对手众多,并且质量和消费量都无法和其他厂家区分开来,甚至还没有其他厂家的高,则该公司的股票很难有拉升的潜力,购买此股票的投资者应该十分小心。

分析研究就是指投资者应该对自己所获得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证实,如果不对其进行相关分析就将其当成有用信息利用从而做出投资决策,就会增大自己的投资风险。因为所获得的信息有可能存在失真的成分,投资者不加以分析就有可能被庄家和上市公司的虚假信息所蒙蔽、所欺骗,而只有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投资者才能正确利用相关的信息为投资赢利服务。

彼得·林奇在刚刚进入美国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实习时,主要负责调研工作。那时他主要是对美国出版行业以及造纸业的现状进行调查。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调查,发现在大学里学习了两个很矛盾的原理,那就是随机漫步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彼得·林奇发现这两个理论是互相矛盾的,依赖这两个理论,人们根本不可能获得投资收益。在实习期间,彼得·林奇更佩服美国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的工作人员,他认为他们作为投资实践者,要比那些讲解数量分析和随机运行理论的大学教授更为厉害。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彼得·林奇宁愿选择实践。正是因为这个想法,在以后长达30年的投资中,彼得·林奇非常注重调查研究这一重要的投资环节。

暑期实习只有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彼得·林奇完成了对两个公司的调查报告,一个是索格造纸公司,一个是国际教科书公司。彼得·林奇在自己的实际调研中,详尽准确地分析了这两个公司。当厚厚的调查报告放到麦哲伦基金总经理乔治·沙利文的桌子上的时候,乔治·沙利文很是吃惊,他非常赞赏彼得·林奇的这种工作态度,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公司员工都会去做实际调查的。

1966年5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是925点,而这时正是彼得·林奇向美国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进行工作汇报的时候。在这个报告中,彼得·林奇曾经预测道琼斯工业指数会下跌。很快,等到彼得·林奇9月结束实习生活返回沃顿商学院学习时,这一预测得到了证实,道琼斯工业指数下降到800点以下。这个成功的预测,并不是依赖于传统的股市理论,而是彼得·林奇依据自己的调研报告得出的。

后来,彼得·林奇正式进入美国富达投资集团麦哲伦基金工作以后,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给彼得·林奇戴上“工作狂”的帽子一点也不为过:他每天要阅读厚达几英尺的文件,还要处理上千条股市资讯。在这些资讯中,有些资讯是彼得·林奇精心收集的,而有些则是在偶然的机会中无意得到的。通过对各种资讯的分析,彼得·林奇几乎每次都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在研究部,彼得·林奇有两个助手,一个专门打电话及走访公司,另一个专门收集华尔街的资讯及出席各种会议。

为了能在股市中赚更多的钱,彼得·林奇还从股票经纪人那里获取投资资讯,并且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渠道。因此,每个月彼得·林奇至少要会见200个以上的股票经纪人,而且与他们长时间会谈。如果没有见面的时间,彼得·林奇每天则至少接听10个以上的经纪人的电话。为了节省时间,一般情况下,彼得·林奇都会委派他的助手接电话,然后根据经纪人留下的简洁资讯,只选择他感兴趣的回电话。

此外,彼得·林奇每年至少要走16万公里的路程,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平均每个月,彼得·林奇需要走访40~50家公司,并且要与这些公司总裁谈话,以便了解上市公司和股东的旨意和想法。随着走访的公司总裁越来越多,彼得·林奇发现公司总裁所披露的资讯有的谨小慎微,有的明显夸大,也有部分是诚信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彼得·林奇必须了解他们的类型,懂得如何鉴别听到的资讯,才能在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以说,正是因为彼得·林奇如此重视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才在股市中赚得了巨额的财富,从而成就了自己在华尔街的投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