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30岁赚千万
2826500000014

第14章 宁可练摊赚两千,不去上班挣五千——30岁赚千万的练摊经(3)

破酒瓶子扔在地上都无人捡,除了当成废品卖,还有什么玄机?就在很多人都这样想问题时,宋宗艳开始酝酿旧酒瓶清洗作坊了。一次,邻居透漏,某酒厂因为生产量过大,酒瓶紧缺,不得不向市场回收酒瓶,清洗后然后再灌装。时机不容错过,宋宗艳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找到酒厂,最终与之达成合作协议。然后,她说干就干,四处联系废品站,当晚就在家中清洗收回来的酒瓶。日夜与旧酒瓶打交道的宋宗艳无法顾及个人形象,常常污渍满身,这让周围的人很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当初的离职让她沦落至此。如果当初继续留在厂里,说不定已经晋升为车间主任。对于周围人的议论,宋宗艳从不理会,她只是心无旁骛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随后,业务越来越多,于是她开始招工,设立公司。谁料,就是这样外人看来又脏又累的活儿,让她赚了几十万。

然而,正当她干得热火朝天时,有些人也开始效仿她的模式,这样竞争压力就越来越大。如果继续做下去,赢利只会越来越少,更何况她也不想一辈子困在酒瓶上。就在此时,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开酒厂。由于酒瓶的缘故,她接触过不少酒厂,对白酒的制作工序有一定的了解。与其转行做其他生意,不如接着在酒中挖掘财富。她清楚酿酒离不开水,水质乃是重中之重。在阅读了大量资料后,她发现天津北辰区地处三岔河口,水质与矿泉水相当,自元代起就是产酒宝地。于是,她多次到北辰考察,并最终租下厂房。之后,她又一刻不停地开始招工,置办设备。就这样,如变戏法般,一家新酒厂诞生了。

酒厂开张本是好事,但是宋宗艳却愁容满面。因为无论是搞市场开发,还是搞营销都困难重重。面对她的产品,经销商都是以“没喝过”、“没知名度,价格也不低”等理由拒绝。就这样一年下来,业绩甚微,不见收益。不过,她暗中化压力为动力,逼着自己找出路。一天,她召开员工大会,提出要给批发站的工人们做一件印有酒厂商标的防寒服。酒厂还在困境中,她竟然还操心工人们的冷暖,更何况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所以,这份提议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直到后来,员工们才明白,每个工人都是酒厂宣传的流动体,这些防寒服能够无形中为酒厂做宣传。就这样,市场逐渐打开,客户源源不断,厂里的效益也逐年提高。

可见,只要认真做事,一个人无论从多小的生意开始做起,都能立足、做大。宋宗艳勇敢地放弃“铁饭碗”,才让自己有了闯荡的机会,最终成功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厂子。年轻人就应该学习她那股冲劲。成功三分靠战略,七分靠行动。做好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事业,总比没有行动、盲目憧憬崇高理想要好。

2009年4月,22岁的朱宏升租下一间45平方米的店面,开始创业。不料,开张才一星期就被一把大锁给锁上了。因为当时商场店铺不允许转让,而他的店是从二房东手里租来的,所以他不得不再支付一次房租。付了双份租金后,店铺总算是开张了。

朱宏升做的是粗布生意,从决定创业时,他就觉得粗布生意前景很好,成功只是迟早的问题。2007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朱宏升在参观一家纺织厂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创业的念头由此产生。由于对市场做了充分的调查,朱宏升的粗布生意非常好,而这也引起了同行的模仿。与他的店紧挨着的商户,也都开始批发粗布来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反而更加认真地做他的粗布生意。走出竞争压力之后,他注册了“庄织”商标,店铺由最初的45平方米扩张到200平方米。他的粗布生意做得异常火爆,一天的营业额能达到3万元左右,而他周围的店铺却没有任何发展。之后,由于他所在的商场被整体卖了,所以他不得不另选出路,进军批发市场。

进入批发市场之后,两年间,庄织突飞猛进,迅速在业内崭露头角,销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朱宏升做生意拥有执着的信念和超前的意识。2012年,原来的代工厂已经无法满足销售发展的需要后,朱宏升做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创立工厂。于是,他在郑州建立自己的厂房,一年的时间内,工厂由最初的10台机器增加到30台,仓库规模逐渐形成,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郑州庄织纺织品有限公司,成为一个集生产、销售、加盟为一体的粗布王国,日销售额居全国同行前列,目前加盟店已经达到100多家,远在边界的新疆、吉林均有其加盟店。

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往下掉,也需要你去发现,然后弯腰去捡。所以,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努力。想要赚钱,从任何年龄开始都不晚,30岁,正值壮年,是一个不怕失败的阶段。中国人向来以吃苦耐劳为传统美德,要实现梦想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人们需要找到赚钱的方法,并付诸行动,才能踏上赚钱的道路。

在选择赚钱的途径时,首先要考虑自己有无这方面的技巧,或者是否对此行业感兴趣。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充满智慧,但是一生穷困潦倒。他们可能会叹息道:“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赚钱的机会啊!”真的没有机会吗?当然不是。钢铁大王卡耐基曾经说过:“机会是自己努力创造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不善于创造机会罢了。”每个人都会被机会包围,可惜的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发现机会;又或许,机会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的含义并不相同。很多人以为,得到机会是轻而易举的,机会就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事实是,机会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是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地去挖掘的。

在上面的两个故事中,宋宗艳与朱宏升都是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嗅到了商机,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宋宗艳没有嫌弃洗旧酒瓶丢人,所以她得到了机会;朱宏升看到了粗布生意的前景,所以他选对了赚钱的途径。赚钱的机会并不会暴露在人们的面前,它总是隐藏在平凡、朴实的生活中。任何人都不是天生赚钱的能手,所有人都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谓的天生的赚钱者都是勇于进取的人,他们怀着满腔的热血,不达目的不罢休。日本著名企业家本田宗一郎说过:“先有一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后,再集中全力地朝着大一点的目标前进,把它实现后,再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展开激烈的进攻。这样奋斗之后,才能从山脚下一步步坚实而稳定地向上攀登。”成功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的财富也是由无数小目标的成功逐渐积累出来的,只有懂得先突破一个个小的目标,才能实现心中最大的财富目标。

5.生意不在大小,利润才是王道

做生意有玄机,而生意不在于大小,不分行业高低,利润才是王道。只要人们能够掌握这个“玄机”,钱财就会滚滚而来。然而,很多人都有投机心理,这点从彩票的盛行就可以看出来。其实赚钱与吃饭一样简单,谁都不能一口将饭吃下,更不可能一口吃出个胖子来。所以,赚钱最需要的是耐心地、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每到下午,上海文汇路最西段的一个摊位前总会排起很长的队伍,为了那诱人的猪蹄,很多人都甘愿等上几十分钟。这个“八戒烤猪蹄”铺在上海可谓小有名气,由于不少报纸与网络都推荐介绍过,所以除了常客,也有很多人是慕名而来,甚至还有人特地从很远的地方开车来买猪蹄。

猪蹄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猪蹄经过长时熬制的卤水加工后,再用炭烤,最后撒上芝麻、小葱等香料,表层香酥,内层细嫩。爱好烹饪的赖章平为了做好猪蹄,曾专门到成都学习,并对口感与调料进行了改进。如今,赖章平每天都要卖掉300多只猪蹄,每天的纯利润高达500多元。

2008年,赖章平从华侨大学毕业之后,曾经在浙江一家公司做工程师,每月工资有5000多元。但是,他不甘于打工,于是决定辞职下海。他最初的想法是走高端路线,做生鲜蔬果物流,但是因为成本太高,没有找到投资,所以没能实现。2012年,去成都看望朋友李功福时,赖章平发现朋友学校旁边有一个卖烤猪蹄的摊位,店面虽然很小,但是一年却能赚到300多万元。发现这个机会后,他就与好兄弟李功福、李洪临商讨着一起创业。于是三个大学生就开始烤猪蹄,而赖章平也因此辞去了工作。

猪蹄生意蒸蒸日上,但赖章平却感受到了压力,除了生意压力,更多的是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周围的人都议论“怎么人都往低处走了”,而且他在烤猪蹄的事情也从来没有跟父母说过。此外,很多顾客也都为摊主的选择而争论不休。因为他们不懂一个知名高校的学生为何选择开一个猪蹄儿铺,很多人为此感到可惜。现在,猪蹄铺已经从三人减到了一人,只有赖章平一个人忙着,其他二人,一个要读研,另一个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尽管如此,赖章平却坚持将店开下去,并计划招人,物色店面,在未来将猪蹄事业做成连锁品牌。他说:“我不想打工,想要有自己的事业。无论这份事业成功与否,我都不后悔,因为自从卖猪蹄之后,我成长了许多,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了,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在之前的公司所学不到的。”

所有能够做大生意的人,哪怕是再小的生意,只要有潜力,他们都会去做。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由小到大,积水成潭。所以,只要能够在生意中得到成长,能够赚钱,做什么都无所谓。做生意最看重的就是收益,无论做什么产业,收益最大。只要有了自己的梦想,就不用惊慌,从最小的目标做起,逐步实现更大的目标,这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是一种赚钱的大智慧。

罗敬宇,初三就开始摆地摊,高中就不断尝试各种生意,未满20岁就已经是4家公司的股东,坐拥8个实体店、3家网店,身价过千万。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一个年纪轻轻的人从地摊生意发展出来的奇迹。

罗敬宇的父亲就是一个做小生意的商人,母亲则在一所小学工作。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独立,想要什么就自己去努力,有时想要零花钱他都得做家务去赚。正因为受到的是这样的教育,他从小就有创业的梦想,希望能像马云那样做自己的事业。

初三时,他在广场上看到很多人放孔明灯,于是第一个生意的念头由此萌生。他一个人跑到一家批发市场进货,然后摆地摊,2元进货,8元出售,一晚上卖了十几个,很累,也没赚到钱。后来,他从网上找到了进货渠道,进货价才5角,于是他发动全班同学帮忙卖,卖价5元,给同学分2元,自己挣2.5元,两天就挣了5000多元。尝到赚钱滋味的罗敬宇上高中之后又大胆尝试,四处筹借了12万开服装店。当时,父母不支持他开店,所以他只好借钱。他觉得卖服装的利润很大,于是就到广州、义乌一带考察行情,拖着行李箱到处扫货。但后来却因为服装定位过于前卫,服装店只开了半年就关门了。

高中时,罗敬宇读的是美术班,于是他决定卖画材。之后,他找到一位熟人,说服对方投资100万元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商行,主卖画材。当时,他与几个伙伴跑遍了所有的美术班、画室发广告单,一次两次被赶出来,就跑三次四次,终于人们都慢慢地接受了他们。不到一年时间,营业额就超过了600万元。高三时,他也没有冷淡生意,反而进一步扩大规模,重新开起服装店。当时,罗敬宇的事业已经小有成就,但是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他们还是希望他以学习为重。如今,罗敬宇已经与人合办了4家公司,开了8个店铺。但是这位20岁的千万富翁生活却很低调,他用的是几百块钱的手机,穿的衣服是自己服装店里最便宜的几款。他说,“创业才刚刚开始,钱要花在点子上”。

为了管理好公司,罗敬宇认真研究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并在公司推行,公司很快就运转起来。然而,他并没有盲目地开很多分店,而是学习马云在网上创业。他将画材店扩大到了网上,还采取价格取胜的做法,将产品定到全网最低价,但不包邮,这样,产品如果按“低价搜索”就会显示在最前面,而顾客为了让邮费更划算,还会多买。

2012年,罗敬宇考上了湖北大学,画材店与淘宝店的年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开第八家分店时,作为大学生的他依靠大学生创业基金提供的免费店面经营。将来,他也希望设立一个创业基金,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罗敬宇的勤奋创业与其他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形成了鲜明对比。勤奋执着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没有人能够随便获得成功,他们都是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的。

稻盛和夫说过:“宏伟的事业,是靠实实在在、微不足道的一步步的积累而取得的。”富翁们都善于将小事做大,这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财富就会越积越多。“唯利是图”是富翁们赚取第一桶金的方式。大多数人认为,做生意就要做大的,对小生意不屑一顾,这种人好高骛远,往往会一事无成。事实上,生意不在大小,而在于最终收益,即利润。小生意虽然赚得少,但是投资小,还能够比较稳当地赚钱。很多人创业都缺乏资金、人脉等资源,因此小生意是他们赚得第一桶金的突破口。如果不屑于做小生意,赚大钱就不可能实现。富翁们深谙以小博大这个道理。事实上,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卖煎饼的,还是摆摊儿卖袜子的,只要选准了方向,就可以以小博大,赚取理想的利润。赚钱是一门学问,如果你肯细心观察,处处是商机,一个小小的摊铺就可以让你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