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MBA教不了的创富课
2826400000003

第3章 统御力(1)

识人、用人与聚人用人的科学

被一个“极品”员工骗了

各位看官,都多大了?过30岁了吗?我当年创业,可才二十多点噢!

我下面讲的故事,有局限性——当时人生经验尚浅,所以懵懵懂懂些,很正常。现在说出来体会,你觉得小儿科也正常,但对很多也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帮助可能就特别大了。

创业之初,确实有点一头雾水,尤其当被一个员工欺骗过后……

现在想起来,那小家伙,真是一极品!

大学毕业一小男孩,眉清目秀,挺拔精神。来我这小公司应聘,我还真是觉得蒙老天爷照顾。更欣慰的是,小家伙特卖力,去外地出差,和他同去的同事,都跟我夸他,说大风大雨,他依然没放弃跑业务,直感动得客户就为了他的敬业而签单。

——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

当然我要尽力培养啦,升职加薪不说,任何培训,都先让他去。他在我这儿三四个月时,已经被提拔到主管了。后来我有一个重要业务的开拓,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我就派他去了。学费很贵,但没所谓,这么个优秀人才,怕啥?

但突然一天,他消失了,两天了手机打不通,谁也没见他。

第三天,这家伙披头散发,满面愁容地出现了,一见我面,眼泪就打转,说:“我安徽家里,哥哥被诬陷,给抓起来了,我妈被债主打了,我知道后,什么都帮不上,我喝醉了两天……现在我决定,还是应该回家看看,只是安慰安慰妈妈都好。”

我一听,啊?太惨啦,虽然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但赶紧掏钱支援一下啦。他也保证,十天之内,肯定回来上班,我反而安慰,家里都处理好,再回来也不迟。

他这一走,我可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别说十天,二十天都过了,人也杳无音讯,手机关机,没任何联系方式,我倒不愁别的,主要是那个培训,他已经学完了,他不回来,我虽说心痛培训费,但再送一个去学,也还来得及,但就怕这边刚一交钱,他回来了,我不就傻啦?

最讨厌就是,你说这“末班车来不来?还等不等?”的心理。

最终,我不等了。这家伙再也没出现。拿着我一部公司配的手机、几千元货款,以及我赞助的“回乡安顿费”若干……

啼笑皆非的结局

这故事,还有两个结尾:

差不多一年半后,我一个外地的供应商来我这,莫名其妙不知怎的,那家伙问我这个男孩,我就一五一十说了,他哈哈大笑,我就知道有问题,问他有啥事瞒着我?

这家伙说,我刚才那是苦笑啊!按时间推算,他离开你这,其实是到了我这儿!小伙子真努力,不过三个月后,他说他姐姐得癌症了,要回去看望,我还发动全公司给他捐款呢,可是后来再也没有音讯……

我那一脸诧异啊!哈哈哈哈哈,牛人啊!小家伙,真是太牛啦!太拽啦!

我也觉得自己说得真慢……不过都是真实经历哦。下面是第二个结尾。

又过了好久,一天早晨,我接到一电话,说捡到一包东西,有公章、营业执照、账本等,要给我,我还奇怪呢,我没丢这些东西啊,但对方说,他捡到后,拨通了里面一个电话(那电话,确实是我一个另外的前员工),总之,我决定最后去拿。

这包东西,就是那个前员工小骗子的。

我按照里面的营业执照地点,查到电话,拨通了。对方是个女孩,我说明来龙去脉,女孩跟我哭诉,他和那个小骗子结婚了,但现在她也找不到他了。

好奇心重,我就和她对时间,一年多前,她和那小骗子什么时间认识的、登记的,她如何掏钱,给他成立公司的,甚至,他向女孩借钱,还公司钱(就是我那些货款,可我从没见一分钱!)……我就跟拼拼图似的,把当初的时间、事件,一点一点给拼上了,哈哈哈哈。第二天,小骗子居然拨通了我手机,让我还他东西,哇!小东西还跟我理直气壮,我听电话那头,有女人声音,好像就是昨天那个被骗女孩哦!但很奇怪,小骗子电话里,非跟我较劲说,他当初还了我货款,还了我手机云云,我后来才想通,莫非他去和女孩和好了?成心电话里这么说,堵住我昨天揭穿的谎言。

电话末尾,他还跟我大声讲话。妈的,小东西胆子肥了他了!我就说,好吧,下午你来拿吧。

下午,我准备好人,等小兔崽子一来,我就先准备狠狠暴抽他一顿(呵呵,当时年轻啊,大家别学,大家别学,暴力倾向浓郁不是好事)……

可惜,我还是错估了那小王八蛋(郁闷!),他哪儿敢来啊……现在他那一包公章什么的,还在我手里呢。

这是我最后知道的信息。

角色变了,心态也要跟着转变

让我们回到创业初期,事实上,也许现在大家都很成熟了,但我当年,确实比较嫩,有点一头雾水,尤其当被一个员工欺骗过后……

我不是说过嘛,我是个极好的工作狂,没给老板赚更多钱,我都觉得愧疚!呵呵。所以我能在短短时间内赚足创业的钱。我每拿到1万元的奖金背后,都至少给老板多赚100万。

初当老板,最难的一点,就是心态之转变——以前是打工者,听老板的就对了,但我终于当老板了呢,又有点二乎,啊?我终于是老板啦!哈哈哈哈哈哈,我要拿出皮鞭!我要狠狠抽打那些不卖力的死员工!谁敢不听话,我大嘴巴抽他的同时,还得狠狠骂半小时!哈哈哈哈……

嗯?不对,听说,好像不能太嚣张哈?那咋办呢?我还是当个好老板吧,每天给员工端茶倒水,礼貌得点头哈腰,温文尔雅,连个随便点的口头禅都戒掉了。

就这么思想激烈斗争着……

还好,努力压住内心兴奋,初期还算是装得四平八稳,没太出格。

但马上,我发现了以前没面对的问题:我的真实威严哪里找?

没错,我是老板,但现在已经不流行包身工了,我甚至发现,我跟孙子似的!他们员工跟大爷似的!小公司小本钱,招聘个人,都是成本啊!走一个对我来说,还真是挺心痛,可都留着呢,确实有偷懒不卖力的,咋办?

所以啊,我总说,别老看贼吃肉,没见贼挨打!

当老板容易吗?尤其初创业,真是步步艰难,字字是血,和我同时创业的网友五湖一帆,就是没挺住,被员工给逼死了,死相好惨哪。

信任的重建

呵呵,我确实遇到一极品小骗子。

事实上,我一直不明白,这小家伙,天资聪颖,表演功夫十足,好好干,没几年,应该就出头的,可为什么总要骗小钱呢?为此,我还专门和一个心理学硕士朋友聊,他罗里罗唆,用了N多术语,说这可以解释。

但这件事,对我伤害较大——那句话,叫“小偷最可恶的,不是偷了我们的钱财,而是偷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我开始怀疑每一个员工……

这种感觉很不好!但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又给了我很大教训,我的“防备心理”立即暴涨到顶点。

还好,我看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合作的进化》以及AMT孔祥云、王玉荣的那篇从“囚徒困境”引发的文章《合作、合作、合作!》,明白具备以下特点的人将总会是赢家:

(1)善意的;(2)宽容的;(3)强硬的;(4)简单明了的。

你可以不当回事,我看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立即调整心态,告诉自己,必须恢复到“善意”的阶段,别的员工没骗我,我不可以整天防贼似的,猜测他们是否会对我不利。当然,如果谁再骗我,我必须给以报复。推荐大家阅读一下。

如何避免面试中,被人欺骗

首先,招聘面试一名员工,和企业做价值链分析一样,都要先把“视野”提高。才能站在一个较高高度上,审视自己的对策。

简单说,就是:同一家公司,招聘一个清洁工,和招聘一名财务经理,招聘的成本一样不一样?

一家高科技网络公司和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年营业额相同,都是招聘一名营销总监,运用的面试策略相不相同?

明白了吗,各位?很多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到底,如何面试这种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也有着缜密的逻辑——就和企业价值链分析一样,没有生搬硬套的道理!

下面罗罗嗦嗦谈的,和我以前侃的那些一样,都是想告诉各位一个道理:知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视野高度”决定水平高低。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就是,明白了事物背后的逻辑,任何事到你面前,你都学会解剖,学会分析,然后,给出相应变化评估和调整后的策略——也就是“尺子在手,天下我有!”

当然啦,我也别装神弄鬼……人力资源管理,毕竟比企业战略研究那种学问,“变数”少很多。N多年研究下来,成果也不少,所以,咱们尽快抄点捷径。

关于MBA里那一堆堆、一摊摊的理论,咱们跳过去。直接面对中小企业,也就是没多少预算的小企业主(或未来打算创业的兄弟),多聊点。

虽然预算不多,但招聘营销总监啦、财务经理啦等重要职位,还是拜托您老兄认真点!我的经验是,有时候不怕职位暂时空缺,就怕用错人。没挨过打不知道肉痛——呵呵,你真被骗子骗、或用了三个月,终于发现,你招聘来的家伙,根本是尸位素餐、格格不入,再剔掉,那可惨了——都是成本啊!而且浪费的时间,也就是“机会成本”损失,简直无法评估!

所以,小心驶得万年船,有些小事可以错,找高管,错不得。我至今记得德鲁克评价通用汽车的斯隆时,说他“任何营销会议都可以不参加,但从未缺席过一次人事变更会议”。

大体上,面试一个人,目的无非想知道两点:德与才。(我也沾染了安公公等人的恶劣文风,胡拽词儿,呵呵。)

我所谓的“德”,都包括:“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特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制性、紧张性,16种个性因素”。——这些因素,是专业技能以外的,和此人“性格”相关的元素。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特尔研究所得。

“才”的部分呢,其实就是专业技能啦。某大妈,各种性格再好再符合,却没学过财会知识,就来应聘财务总监,你要吗?呵呵。

其实,好些人选错了行当。我就认识个家伙,跑美国留学,学财务都毕业了,拿证了,突然发现自己的个性其实不适合干财务!赶紧改选了个自己喜欢的、适合的专业,重新学……搞笑吧?哈哈,这么看来,你招聘来的某家伙,没准性格也不适合应聘岗位呢!

只不过他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罢了——面试和筛选,先要把性格严重不合适的筛出来。

为什么我说某些人力资源管理文章是垃圾?就是高度不够嘛!性格测试和专业考评,两个大方向一点没谈,却谈什么用“观察对方眼神是否游离”、“是否头发干净却皮鞋染尘”来评测对方是否诚实,是否在说谎,哈哈哈,这简直还停留在清朝嘛!哦,也许更早,反正都是曾国藩《冰鉴》里面的伪科学,不提也罢。

针对小企业,最具效率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买一个专业人才测评软件。

找对了软件,普通不专业的小企业面试,还准备那么多面试题干嘛呀?几百道评测题一做,立即把一个人给“扒光”。难能可贵的是,里面评测题,没一个是正面问的,都是侧面的生活场景问法,被评测者,靠猜的,很难猜出考评者的目的是啥——关键是几百道题回答,答着答着,真面目就露出来了,哈哈。

况且,里面还有“防伪机制”,你刻意猜测,不按本心回答的结果,就是“真实度”降低,软件甚至会给出评估:该测试者,回答得不诚实,测评结果不具备基本真实性。

当然了,软件也不是万能的,遇上高明一点的骗子,怎么办呢?还是回到老外的研究成果,灵活掌握心理学工具。市面上,有不少这样的人力资源测评工具书可以买,大家自己去找。我只举个例子:

我以前用过几幅画(估计N多MBA的老师,讲人力资源时也都发过N多张画吧?),例如一幅《母子对话图》,让应聘者根据该图,讲个故事……根据工具书给出的方向,听完故事,你大约就知道此人是比较发散性思维,还是循规蹈矩?是比较乐观,还是比较悲观?

其实,这些都是和上面提的卡特尔16PF个性测评一个思路,只不过更加开放式,更加灵活,更加有你这个大活人主导的因素在里面。

预言的自我证实

做老板要学会识人、认人,但我以前常常看错人。其实现在也没长进多少,但好在有人力资源部把关,还不至于给我机会每天再犯低级错误。

虽然我识人水平不高,但有个理论倒一直烂熟于胸——“预言的自我证实”——你如何想象这个人,那么这个人必将逐渐成长为你想的那样。

教育界曾经做过个试验,把20个普通孩子随机打乱分为两组,其中10个的名单交给老师时说,这是精心挑选非常优秀的10个孩子,品学兼优。自然,另外10个比较笨,也比较淘气。

一年过去后,实验者惊讶地发现,本来一模一样的20个孩子,真的按照那个莫须有名单,10个“优秀的”变优秀了,另10个不可避免地变成差等生。没办法,一个孩子往往通过老师的鼓励或批评变成另外一个模样,当老师最初受到名单暗示后,对“优秀的”孩子即使犯了错误,也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更何况小孩子,所以就鼓励再三,给多一次机会。而对“差等生”呢,即便考试出色,也认为“瞎猫碰到死耗子”,蒙到一次而已,不但不鼓励,还冷言冷语,“是不是考试作弊了啊?”

就这样,本来是个没来由的“预言”,却逐渐变为现实。居然“自我证实”了!

天生特别优秀的员工,和娘胎里就超级差劲的,都是枣核两端,不容易天天碰上。大多数都在中间地带。而如果你作为老板的主观偏见太强,戴着有色眼镜做观察,就容易流失人才。

对我而言,几家公司每天都有很多会议,我无法一一参加(打心眼里也怕,能躲就躲),但对人力资源方面的会议却尽量不错过,而且一定在会上发表反面意见,挑起争端。

别忘了,人力资源经理也是人,他也有他的喜恶,可能就因为某个家伙口音不招他喜欢,就错过晋升机会,而另外一个就因为是他老乡,就莫名其妙步步高升呢。可怕的是,就连人力资源经理也没意识到这点,他从内心认为自己是大公无私,一身正气,无比公正——哈哈,他不知道,从很久以前,他内心那个喜恶标准的“预言”,就潜移默化,通过他的细小行为,改变着那些下属的心态,一一在做自我证实。

所以我虽然自认为人力资源方面水平不高,但凑凑热闹谁也无法反对。然后就常常借助机会,马蜂般刺出我的观点,让他们出一身冷汗。

想做到不带偏见看一个人,多难!总之我做不到,所以我也不做。嘿,我让比我水平高的去做,然后再吹毛求疵,伺机批判……不为别的,就为了尽量公平啊。

保护团队中的反调

兼听则明

古人一再讲,兼听则明。尤其在企业经营方面,变数太大。市场每时每秒都在变化,最新的调研报告,也是昨天的数据吧?而明天会变成怎样,今天的你就那么有把握?所以,在拍板决定前,尽量多听听可爱的家伙唱反调吧!

最有名的案例应该是迪士尼王国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他干脆每次都自己充当那个唱反调的人。当米老鼠创意出台时,所有人都反对,质问他怎么会有人喜欢一只老鼠?当三只小猪拿出来讨论时,大家又开始批评,猪怎么能做动画片的主角呢?当华特·迪士尼打算建设迪士尼乐园时,所有银行都不肯贷款,因为“游乐园怎么可能规模大到让一家老小玩上好几天?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如大家后来所知,华特·迪士尼坚持唱反调,结果居然都成功了。

一方面,要做到团队统一理念。另一方面,又要鼓励团队中的反对声音。

这一点儿不矛盾,换句话说,就是在“战略”上,大家要彼此达成共识(那是团队建设的核心),而在“战术”上,则必须反复论证,也就是怂恿争吵、鞭策博弈。

危险的“集体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