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重生之大风水
28260900000183

第183章 西安陶家,莲花墓地

一旁的众人不明所以,不过看魏小沫的笑脸这份礼物应该是送到了她的心里,曼妮倒还打量着,看不出来这呆子还是有点心机的,嗯,这次就算他过关了。却殊不知,孙睿轩也舒了一口气,他的这份礼物也说不上多贵重,只是见她上次的心疼所以才寻了块好料子亲自打磨的,又拿到风水穴地里面养了很久,为的就是金吉之气的浓郁,到时候可以替她挡掉灾难,如今见她喜欢,这就够了。

天地山庄开业之后正常营运,魏小沫却是要忙着出去了,陶家的事情也拖不得了,至少得在陶容斌期限到之前确定到底是不是祖坟的问题,也好留有一段的缓冲期。

魏小沫去到西安,陶家原本是要派人过来接的,魏小沫没有让,她想自己去走走,毕竟曾经从周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十四个朝代都将都城定在这里,她要好好的逛一圈再说,原本先前地理经书上就有说到西安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临黄河,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段,再加上土壤肥沃,粮草丰富,作为都城是在合适不过的。一个人走在这文化古都,感受着它的余韵,也是一种心灵的沟通。

晚上是在陶家大宅里面休息的,陶家的院落是最为原始的大宅构造,九曲回廊,楼宇亭阁,悬挂的火红大灯笼,可以看得出建筑的历史悠久,整座院落非常的安静,只不过反倒显得寂寞异常,格外的清冷。魏小沫皱了皱眉,皇帝宅经记载过宅有五虚,令人贫耗:宅大人少,一虚;宅门大内小,二虚;墙院不完,三虚;井灶不处,四虚;宅地多屋少、庭院广,五虚。而陶家的格局正好占了第一虚和第五虚,静为阴,动为阳,宅子的大小和人的多少对应着阴阳,陶家宅大多、院宽广、人稀少就是阴盛阳衰,所以院子里水生或是藤蔓植物都很旺盛,土生向阳的植物都有些发蔫。

“魏小姐,你确定是墓地的问题?”陶容斌对魏小沫提出的问题有些质疑,毕竟这块墓地是当初先祖指出来的,据说是不可多得的供养神仙之地,所以陶家子嗣的骸骨全部都埋在那个地方。

“应该,我也只是猜测,跟爷爷倒是想到一块了,所以想要明天您带我去看看,好做一下确定,这样万一不是我们也还有时间作调整。”魏小沫手上拿着陶玉堂递过来的西安地貌图,仔细的研究着。

西安龙首山的南北麓有着很大的差别,当年,汉代的长安城就建在北麓,北麓的地势较为低洼,水里面的盐分含量也很高,在很多方面,诸如机械制造铁骑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后来隋朝就将都城迁到了南麓。龙首山南麓刚好就是乾卦的方位,南麓的六道山岗刚好就是乾卦的六爻,乾为天,最高的那一条九二爻见龙在田,象征出现在田地上的龙,属于皇者居住之地;稍微低的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象征君子整天固守刚健正中的德性,虽然到了夜晚,还要像白天一样的警惕自励,为学为道的君子只要这样惕励,才不会有过失了,属于百官居住之地;而最低的九五爻却是无比尊贵的卦位,象征着飞龙在天,自古以来认为这个卦位不适合凡人居住,所以就在这样的地方建造庙宇,让神仙居住在这里。

后来唐朝在隋朝的基础上改进了长安的容貌,而是北靠龙首山,南对终南山,引八条河流环绕在长安周围,而陶玉堂指的陶家历代墓地就正好在龙首山南麓六道岗的九五爻飞龙在天之地上,从地图上来看,还是八条河流环绕的中心点。

说实在的,墓地建在乾卦九五爻上也有利有弊,稍有不对还会猝死,因为福多命薄,被福气给压死了,好在陶家先祖也有自知之名选的地方只是聚集了少部分的龙气,正好匹配人的福分。

第二天,当魏小沫和陶家爷孙两人过去的时候已经正午了,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顿觉得神清气爽。四周环山,中间下凹一个莲花形的小岛,以岛为中心环着一个小小的湖泊,乍一看就像是浮在水上的睡莲,整个岛屿都是圣洁的光芒。因为那一座莲花岛在湖中央,过去还得坐船,不过好在陶家历代都有请墓地守护人,这不刚一到,就有一个花白头发的男子站在泊在岸边的小船里朝他们招着手。

“老爷,少爷,魏小姐。”福伯微弯下身子行礼,待到他们都站在船上的时候,福伯开始向着小岛出发。

魏小沫一站定立马就跟福伯说道:“等一下,福伯,能不能麻烦拿一些挖掘用的工具,待会儿有用。”

福伯讶异的看了一眼魏小沫,他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大家都很清楚,那可是墓地,带着挖掘工具去墓地挖地,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福伯转头看了一眼陶容斌,陶容斌点了点头,他这才踏上岸去取了回来。

“福伯,这些年强降雨的时候,最高有没有漫过小岛?”魏小沫望着远方有意无意的问着。

福伯操着船舵头也没回,略显沧桑的声音答道:“我接管的几十年来只有过一次漫过小岛,其余的时间基本上离小岛岸还有个一二十厘米。”

魏小沫听完后也没有接话,大家都默默地坐着,一行人到了小岛后,福伯将船停好,魏小沫三人上了小岛,福伯留守在船上,陶玉堂将铁锹等工具抗在肩膀上,一个男人穿着笔挺的西装扛着铁锹,那个画面让魏小沫忍不住想要笑,却最终只是抽了抽嘴角。

魏小沫在岛边沿量了一下,水位与岸边相差大概二十几厘米的高度,而后跟着陶玉堂身后走到了小岛中央,要知道在这个道上走也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哪一脚踩到的是哪位先祖。

魏小沫俯下身去抓了一把泥土,小岛上表层的泥土是细沙状的,想来是海水涌上来的时候将细沙冲到这里的,干燥的沙子在阳光下闪耀着,“陶先生,麻烦你挖一个大概二十厘米深的洞。”

陶玉堂按照魏小沫说的做了,当挖到十厘米深的时候,泥土还是干燥的,越往下挖,泥土就变成了湿润的状态,不用想一米深或是再往下的泥土应该变成了稀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