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084

第84章 从刷盘子到初出茅庐

北京东联华兴软件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晨

李晨,1966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入北京海关工作,1988年自费留学于日本武臧大学电器电子工学和自动控制专业,1994年于该校研究生毕业并就职于日本先锋公司,1995年任日本先锋公司上海工厂副总经理,1997年创建日本ANS软件公司。2002年在中关村软件园创建北京昂思高科技公司,2003年与其他5名旅日人员共同创建新型经营模式的软件企业东联华兴公司,任董事长至今。

他的厚实和稳重使他有点像一座活火山,两鬓的白霜无法止住开天辟地时的激情。正是在他这刚刚38岁却饱经沧桑的额头上,早早地泛起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另一种黎明。

他的名字同他创造出的事业一样令人赞叹年轻,然而,在他已不稚嫩的肩头上,仍在不断地累增着如山一般的重负和重任。

他是一个诞生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变革与创造的宠儿。踏过无法割断的万顷碧波,他就是这样地掮着“三座大山”从东瀛回归到祖国,在祖国的科技沃土中矗立起一片崭新的大陆。

他就是在软件企业中独竖联合体经营模式的旗手之一、北京东联华兴公司董事长李晨。

现在的李晨经常这样向他的新员工传布他的东度所求之道:“我现在之所以能当上老板,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在日本学会了刷盘子。”

李晨在日本的刷盘子技艺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他之所以能达到如此境界,又完全得益于老板见他手被盘子割出血后,递过来一块毛巾时说出的话:“把手包上,继续刷!”

青年李晨在国内时不仅从未刷过盘子,而且还有着受许多人羡慕的工作。一个在发达国家的刷盘子的人,居然是一个不发达国家中的小贵族,这种巨大反差中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自当别论,但有一点已经肯定:一个崭新自我的闪亮出现,往往只能来自于巨大反差中的剧烈碰撞和深度交融,正如砂在蚌内的磨砺之后,或剑在砧上经受完锤锻。

李晨1966年出生在北京。他自小从富裕的北京家庭中得到的生活信条基本就是这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直到他的职业高中生涯将结束了,北京海关来学校选拔工作人员的事情要搞定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大烦恼才正式出现:他有可能要落选,原因是形象欠佳。最后将他的“形象”完美修复的,仍是一开始将他推荐给海关的老师:“这名学生数学好,稳重,将来会成为一名好海关人员。”18岁的李晨就是这样靠着数学好的底子,终于跳过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道龙门。成为海关人员的李晨看到了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1988年,在出国留学热浪高涨之际,他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刚到日本开始刷盘子时,感到很痛苦,但一看到周围的人都这样,便也坦然地接受了,并开始从中找窍门。”他最后研发出的快刷盘子法,使他同等的工作量,仅用原有的三分之一时间即可完成。人是环境的产物,也许一位艺术家说过的话放在这里四海而皆准:“无论到何时,艺术家过多运用的都应是思想而不是其他。”在刷盘子的艺术中,李晨已自成一家。

1994年,经过6年的寒窗苦学,他终于用《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手写汉字研究》的论文,从就读的武臧大学电子电器工学和自动控制专业中获得研究生学历,并被留聘于日本先锋公司。先锋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音响的著名企业。翌年,年仅29岁的他便被先锋公司派往中国,担任投资近1000万美金的上海工厂副总经理。在这期间,他统筹了整个厂房的组建、设备安装、人员招聘、生产线管理等全过程,使他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外,增添了难得的管理经验。

日本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在令许多人羡慕的终身留用制中,又往往论资排辈,若想获得进一步晋升,有时要干到第7个年头才有可能考虑到你,且所有的薪水到退休前一共能拿到多少都清晰可见。因此,到1997年,在日本正式打了3年工的李晨提出了辞职,创建了日本ANS(软件)公司,任董事长。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创造出一个经济神话并因此声称要收购美国的日本,IT业兴起于90年代,至2000年达到鼎盛。当时,仅在东京周边的华人IT企业就有1000家左右。然而,变是大千世界中唯一永恒的法则。2000年起,日本IT业转衰,大量软件工程纷纷向海外转移,一大批中小软件企业濒临严重生存危机,而外国人开办的小公司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到2002年,东京周边的华人IT企业只剩下不足500家。

正是在这种严酷的现实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IT业应有的发展,也为了不使华人的IT企业在冻寒中一任落花流水,更是为了从母亲的肌体上汲取更大腾越的能量,已不是当年初生牛犊的李晨毅然决定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