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030

第30章 人品与竞争力

邓中翰十分谦和有礼,这是他那么有人缘的理由?对此,他团队中的张辉、杨晓东等才深有体会。据说,他们30岁生日,都是邓中翰为他们在美国过的。如果说邓中翰不经他们自己提醒就记住了朋友们的生日,说明他有心,这会解释其人缘。如果,这些朋友们将自己的生日在最好的日子告诉给邓中翰,也说明他的人缘。总之,在邓中翰的时间如此“拮据”的伯克利时代,他所组织的生日晚会,其含金量毋庸置疑。这可以解释他何以称他的团队是一个充满友谊的团队。正是这个团队使得中星微的星光闪烁在世界的天空。

邓中翰说他自己没办法不谦虚。在伯克利有那么多大师,在硅谷,有那么多优秀企业,而许多优秀企业的创立者都是伯克利的校友。在如此多的人类精英面前,在比较中,自己凭什么骄傲……不过,外界对他的谦虚形象认识得十分深刻,这种谦虚又十分饱满,并不干瘪。

其实,让邓中翰的谦虚十分饱满的是他自己的才智与实力。任何一位导师与他的关系都很好。而他总有机会遇见名师,像伯克利分校的副校长田常霖,学术造诣精深,言传身教,春风化雨,能有机会遇见这样的导师,真是邓中翰的造化。但显然,他也在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谦虚不等于退让,在这个基础上,适度地自我表现成为他最大的竞争力。因为老师也喜欢有思想有境界的学生。

邓中翰将学生期间的人际关系心得用在事业中,也是所向披靡。在IBM的面试中,对考官的“计算机技术的极限是什么”的质问,他回答没有极限,然后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加以解说。结果是,他被录用了。难怪有人评论,这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总在他所在的地方成为一个焦点人物,不管在伯克利,还是IBM与SUN,他都做到极至,他获得过“IBM发明创造奖”,他的董事长办公室里至今仍有他在SUN参与制造的芯片,他说这种芯片现在还广泛地应用在一些CPU上。邓中翰是1997年进入IBM的,一年后就在硅谷创立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1.5亿美元。

邓中翰确实是一个幸运者,中国为了发展芯片事业,在信息时代变后进为先进,一直以来在酝酿一个计划,取得芯片设计与制造的能力。但很多次都是失败的,在知识产权和产业化上无所作为。于是,国家将目光投向自己培养的留学生们。邓中翰又成为首选,也许是他个子高的缘故,人们容易将目光投向他?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会否认这一点,邓中翰在周光召访问伯克利期间和周有过多次深谈,结为忘年交。也许邓中翰应当感激自己的导师尤其是田常霖,正是这位负责任的老师将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推荐给周光召。周光召又将邓中翰介绍给信息产业部,邓中翰继而成为中国芯片工程的总指挥。1999年10月,邓中翰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通过企业行为来完成一个国家的历史追求。

信息产业部向中星微投了1000万人民币,作为风险投资,中星微开始启动,无形地界分了中国芯片业的一个时代。

什么是邓中翰的竞争力?是幸运吗?邓中翰将其归结为努力,正是努力才带来幸运,才会让人充满竞争力。邓中翰所服膺的观点是:认真地做人做事。在为中星微选址的时候,邓中翰在沈阳、上海和北京举棋不定,内心也很矛盾,但他一直努力,并取得中央和北京领导的支持。现在,他一共有4家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硅谷等地,深圳负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