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160

第160章 联想“后小灵通”时代的吴鹰

1988年,吴鹰凭借实力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负责个人通信服务、多媒体通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在贝尔实验室,吴鹰的美国经理、多媒体的创始人问他,将来想干什么。吴鹰说:“创办一个一万人的高科技通信公司。”2003年底,UT斯达康全球员工达到5000人。在记者采访的时候,吴鹰说UT斯达康(中国)每天以很大的招聘规模不断地扩军。也许,这个2004年的8月,当吴鹰透过位于东方广场的办公室玻璃窗向长安街凝望时,他不时会想到: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会有几个成为UT斯达康的员工呢?不管怎样,一万名员工的想法正在实现,UT斯达康在飞速发展。请看这样一些数字:UT斯达康近5年全球销售额(美元,单位百万计)为1999年188,2000年369,2001年627,2002年982,2003年1970;而近5年全球员工人数为1999年1100人,2000年1600人,2001年2300人,2002年3310人,2003年5000人。

但“小灵通”如果遇到政策暗礁怎么办?如果再来一次叫停怎么办?如果3G动用其知识产权进行约束怎么办?吴鹰和他的团队选择了全面布局。目前,UT斯达康已经拓展市场重心,将小灵通向越南、孟加拉、印度、老挝、缅甸、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发展。UT斯达康WCDMA设备已经100%通过测试,在北京上海建立实验网,2003年3月,以1亿美元收购3COM公司CommWorks的部分资产,获得CDMA的大量专利,此间又与大唐移动在北京共同开发TD-CDMA系统设备。至此全面布局3G阵线的全球3大标准。UT斯达康在很大程度上回避了3G带来的巨大冲击,加上与中国电信的联盟,“小灵通”不会很快被扫进历史。吴鹰认为,小灵通将来肯定会和3G结合,在业务上兼容,以双模手机存在,在本地用小灵通,在外地出差用3G。

此外,在宽带领域的IP-DSLAM产品和软交换领域全球第一市场份额的地位,在光网络领域的拓展,不断拓宽UT斯达康的产品线。这都在克服未来的公司风险。而且,吴鹰深知,UT斯达康已经跨过1000万美元、1亿美元、10亿美元三个坎,剩下的就是将管理平台做好,战略上做好。事实上,吴鹰对记者承认,UT斯达康(中国)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他在几次战略上的正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