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28246600000140

第140章 受到感召回国创业

但汪海耕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创业,这是为什么呢?

“我第一个硕士完成以前的机会都是国家给的,我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来回报,回馈国家的培养。这是一种责任。”这是汪海耕回国创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他创业做第一个公司之前,他所在的硅谷公司正在上市,他得到了不少创始股。因为他那个创业公司要求他回国建立分公司,有人劝他至少等着最高点时把股票卖了,可以退休了再回国,要做公司最好在美国做……他坦率地说自己回国创业。路走得万般艰难时会常常想起这些劝告,然而也只是想想而已。他的脚步从未停歇。

对于中关村的创业环境,汪海耕给予了乐观的评价:“中关村正在往成熟的创业环境上走,北大科技园的领导观念很新,很多人都有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与国际相当接轨。中关村园区夏颖奇副主任本身就是留学归国者。我在北大科技园支持下创业就是受到北大科技园领导群体的感召。”

北大科技园也敞开怀抱来欢迎汪海耕回国创业。他们更愿意扶植比较成熟的、有自主原创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欢迎有过创业经验的技术管理型人才。2003年,汪海耕担任北大科技园下属北京博雅合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和CTO指导公司技术和业务发展,目前业务发展迅速,被选为IBM软件合作伙伴,其中3个产品被IBM选为推荐产品。

问到回国创业后他曾经遇到的最大困难,我以为回答会是资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没想到汪海耕的回答却是“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沟通和接轨”。他解释说这有两重意思:一是使客户理解你公司的产品、解决方案对于他们的作用和价值:二是使员工理解要成为世界级的软件工业界的专业人员,要经过多年的努力。

“使客户能够理解我们产品的价值,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如果能够达成理解,确实是双赢的好事。而让员工理解我们与世界级专业人员的差距,更难。”汪海耕曾经总结出近百条中国软件工业界的专业人员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差距,“这是很多工业界人士也很困惑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得到正确的指引,我们国家软件工业会有持续的质的飞跃,反之,差距就会增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和挑战同在吧。与世界软件技术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告诉我的员工,要时刻努力……”

对于创业,汪海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开始创业前,一定要做好心理的准备,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是不是适合?这是不是你最好的选择,最合适的道路?这会不会是能让你快乐的创业人生?挣多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月挣80000元的人也许不快乐,而一个月挣800元的人也许快乐。所以无论做什么,心底由衷的快乐是最重要的。不要随大流,一窝蜂,勉强自己去创业。选择同时最使你快乐和最合适你的或许比较可行。对于汪海耕而言,快乐是什么?“客户想和你结成伙伴并长期共同发展”。这个回答恐怕正是一个优秀创业者的最正确答案。

陶陶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