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中这样解释四川清音:“四川清音,过去一般叫唱小、唱小调;因演唱时用月琴或琵琶伴奏,故也叫唱月琴或唱琵琶;还因艺人们闯荡江湖以卖唱为生,又被称为唱海湖。”
四川清音,是一种始于清代初年的曲艺。当然,故事也是从茶馆开始的。俊俏的大姑娘梳着乌油油的长辫子,穿着水红色缎面月牙衫,左手执红牙檀板,右手敲击竹鼓,盈盈地坐在八仙桌边,在大铜壶“嗞嗞”的倒水声中,亮开了脆生生甜滋滋的调子,“一张琵琶壁上挂,猛然抬头看见他,叫丫环摘下琵琶我弹几下。未定弦腮边不住泪珠洒,弹起琵琶想起冤家,好叫人听得悲音心乱如麻,倒不如打碎琵琶不弹它……”少女的嗓音婉转甜美犹如新鲜的脆枣,含情吟唱着明亮婉转的曲子,飞珠溅玉的圆润音色中,琵琶半遮了颜面,叮咚的月琴悠扬,叫人听得神魂飘荡,沉醉其中。
四川清音离成都的民众是如此的近,近得只有一张八仙桌的距离。不管你是码头的工人,还是大学的教授,只要你坐下来掏上几个钱,都可以听一曲婉转的清音小调。可是谁能想到,在这下里巴人的俚俗表面下,清音的骨子里却是阳春白雪的高雅。
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有竹节鼓、琵琶、高胡、二胡、中胡等,音色多清越、灵动。四川清音的传统曲目也很丰富,其中《昭君出塞》、《断桥》、《黛玉焚稿》、《尼姑下山》等都是经典之作。
如今,长于抒情、兼能叙事、曲牌丰富、唱腔优美的四川清音已经日渐式微。所有的舞台似乎都被花枝招展的现代歌舞占据了,只有在川蜀的剧院里,你也许还能听一曲清音,只不过,那已经是难得的机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