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阿毗达磨俱舍论
28231600000003

第3章

分别界品

复次于前所说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几有对几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一有见谓色  十有色有对

此除色声八  无记余三种

论曰。十八界中****有见。以可示现此彼差别。由此义准说余无见。如是已说有见无见。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复三种。障碍境界所缘异故。障碍有对。谓十****。自于他处被碍不生。如手碍手或石碍石或二相碍。境界有对。谓十二界法界一分。诸有境法于色等境。故施设论作如是言。有眼于水有碍非陆。如鱼等眼。有眼于陆有碍非水。从多分说。如人等眼。有眼俱碍。如毕舍遮室兽摩罗及捕鱼人虾蟆等眼。有俱非碍。谓除前相。有眼于夜有碍非昼。如诸蝙蝠鸺鹠等眼。有眼于昼有碍非夜。从多分说。如人等眼。有眼俱碍。如狗野干马豹豺狼猫狸等眼。有俱非碍。谓除前相。此等名为境界有对。所缘有对。谓心心所于自所缘。境界所缘复有何别。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心心所法执彼而起。彼于心等名为所缘。云何眼等于自境界所缘转时说名有碍。越彼于余此不转故。或复碍者是和会义。谓眼等法于自境界及自所缘和会转故。应知此中唯就障碍有对而说。故但言十有色有对。更相障故。由此义准说余无对。若法境界有对。亦障碍有对耶。应作四句。谓七心界法界一分诸相应法是第一句。色等五境是第二句。眼等五根是第三句。法界一分非相应法是第四句。若法境界有对。亦所缘有对耶。应顺后句。谓若所缘有对。定是境界有对。有虽境界有对而非所缘有对。谓眼等五根。此中大德鸠摩逻多作如是说。

是处心欲生  他碍令不起

应知是有对  无对此相违

此是所许。如是已说有对无对。于此所说十有对中。除色及声余八无记。谓五色根。香味触境。不可记为善不善性故名无记。有说。不能记异熟果故名无记。若尔无漏应唯无记。其余十界通善等三。谓七心界与无贪等相应名善。贪等相应名为不善。余名无记。法界若是无贪等性相应等起择灭名善。若贪等性相应等起名为不善。余名无记。****声界若善不善心力等起身语表摄。是善不善。余是无记。已说善等。十八界中几欲界系。几****系。几无色界系。颂曰。

欲界系十八  ****系十四

除香味二识  无色系后三

论曰。系谓系属即被缚义。欲界所系具足十八。****所系唯十四种。除香味境及鼻舌识。除香味者段食性故。离段食欲方得生彼。除鼻舌识无所缘故若尔触界于彼应无。如香味境段食性故。彼所有触非段食性。若尔香味类亦应然。香味离食无别受用。触有别用持根衣等。彼离食欲香味无用。有根衣等故触非无。有余师说。住此依彼静虑等至见色闻声。轻安俱起有殊胜触摄益于身。是故此三生彼静虑犹相随逐。香味不尔。故在彼无。若尔鼻舌彼应非有。如香味境彼无用故。不尔二根于彼有用。谓起言说及庄严身。若为严身及起说用。但须依处。何用二根。如无男根亦无依处。二根无者依处亦无。于彼可无男根依处。彼无用故。鼻舌依处彼有用故。离根应有。有虽无用而有根生。如处胞胎定当死者。有虽无用而非无因。彼从何因得有根起。于根有爱发殊胜业。若离境爱于根定然。彼离境贪应无鼻舌。或应许彼男根亦生。若谓不生由丑陋者。阴藏隐密何容丑陋。又诸根生非由有用。若有因力无用亦生。男根于彼虽为丑陋。设许有因于彼应起。男根非有鼻舌应无。若尔便违契经所说。彼无支缺不减诸根。随彼诸根应可有者。说为不减。何所相违。若不许然男根应有。如是说者鼻舌二根于彼非无。但无香味。以六根爱依内身生非依境界而得现起。其男根爱依淫触生。淫触彼无。男根非有。故于****十八界中。唯十四种理得成立。无色界系唯有后三。所谓意法及意识界。要离****于彼得生。故无色中无十色界依缘无故五识亦无。故唯后三无****系。已说界系。十八界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意法意识通  所余唯有漏

论曰。意及意识道谛摄者。名为无漏。余名有漏。法界若是道谛无为。名为无漏。余名有漏。余十五界唯名有漏。如是已说有漏无漏。十八界中几有寻有伺。几无寻唯伺。几无寻无伺。颂曰。

五识唯寻伺  后三三余无

论曰。眼等五识有寻有伺。由与寻伺恒共相应。以行相粗外门转故。显义决定。故说唯言。后三谓是意法意识。根境识中各居后故。此后三界皆通三品。意界意识界及相应法界除寻与伺。若在欲界初静虑中有寻有伺。静虑中间无寻唯伺。第二静虑以上诸地乃至有顶无寻无伺。法界所摄非相应法。静虑中间伺亦如是。寻一切时无寻唯伺。无第二寻故。但伺相应故。伺在欲界初静虑中三品不收。应名何等。此应名曰无伺唯寻。无第二伺故。但寻相应故。由此故言有寻伺地有四品法。一有寻有伺。谓除寻伺余相应法。二无寻唯伺。谓即是寻。三无寻无伺。谓即一切非相应法。四无伺唯寻。谓即是伺。余十****寻伺俱无。常与寻伺不相应故。若五识身有寻有伺。如何得说无分别耶。颂曰。

说五无分别  由计度随念

以意地散慧  意诸念为体

论曰。传说。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说无分别。如一足马名为无足。自性分别体唯是寻。后心所中自当辩释。余二分别如其次第。意地散慧诸念为体。散谓非定。意识相应散慧。名为计度分别。若定若散意识相应诸念。名为随念分别。如是已说有寻伺等。十八界中几有所缘几无所缘。几有执受几无执受。颂曰。

七心法界半  有所缘余无

前八界及声  无执受余二

论曰。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有所缘。能取境故。余十****及法界摄不相应法。名无所缘。义准成故。如是已说有所缘等。十八界中九无执受。前七心界及法界全。此八及声皆无执受。所余九界各通二门。谓有执受无执受故。眼等五根住现在世名有执受。过去未来名无执受。色香味触住现在世不离五根名有执受。若住现在非不离根过去未来。名无执受。如在身内除与根合。发毛爪齿大小便利洟唾血等。及在身外地水等中色香味触虽在现世而无执受。有执受者。此言何义。心心所法共所执持摄为依处名有执受。损益展转更相随故。即诸世间说有觉触。众缘所触觉乐等故。与此相违名无执受。如是已说有执受等。十八界中几大种性几所造性。几可积集几非积集。颂曰。

触界中有二  余九色所造

法一分亦然  十色可积集

论曰。触界通二。谓大种及所造。大种有四。谓坚性等。所造有七。谓滑性等。依大种生故名所造。余九****唯是所造。谓五色根色等四境。法界一分无表业色亦唯所造。余七心界法界一分。除无表色俱非二种。尊者觉天作如是说。十种色处唯大种性。彼说不然。契经唯说坚等四相为大种故。此四大种唯触摄故。非坚湿等眼等所取。非色声等身根所觉。是故彼说理定不然。又契经说。苾刍当知。眼谓内处四大种所造净色。有色无见有对。乃至身处广说亦尔。苾刍当知。色谓外处四大种所造。有色有见有对。声谓外处四大种所造。有色无见有对。香味二处广说亦尔。触谓外处。是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有色无见有对。如是经中唯说触处摄四大种。分明显示余有色处皆非大种。若尔何故。契经中言谓于眼肉团中若内各别坚性坚类。乃至广说。彼说不离眼根肉团有坚性等。无相违过。入胎经中。唯说六界为士夫者。为显能成士夫本事。非唯尔所。彼经复说六触处故。又诸心所应非有故。亦不应执心所即心。以契经言想受等心所法依止心故。又亦说有贪心等故。由此如前所说诸界大种所造差别义成。如是已说大种性等。十八界中。五根五境十有色界。是可积集。极微聚故。义准余八非可积集。非极微故。如是已说可积集等。十八界中。几能斫几所斫。几能烧几所烧。几能称几所称。颂曰。

谓唯外四界  能斫及所斫

亦所烧能称  能烧所称诤

论曰。色香味触成斧薪等。此即名为能斫所斫。何法名斫。薪等色聚相逼续生。斧等分隔令各续起。此法名斫。身等色根不名所斫。非可全断令成二故。非身根等可成二分。支分离身则无根故。又身根等亦非能斫。以净妙故如珠宝光。如能斫所斫体唯外四界。所烧能称其体亦尔。谓唯外四界名所烧能称。身等色根亦非二事。以净妙故如珠宝光。声界总非。不相续故。能烧所称有异诤论。谓或有说。能烧所称体亦如前。唯外四界。或复有说。唯有火界可名能烧。所称唯重。如是已说能所斫等。十八界中几异熟生。几所长养。几等流性。几有实事。几一刹那。颂曰。

内五有熟养  声无异熟生

八无碍等流  亦异熟生性

余三实唯法  刹那唯后三

论曰。内五即是眼等五界。有异熟生及所长养无等流者。离异熟生及所长养无别性故。异熟因所生名异熟生。如牛所驾车名曰牛车。略去中言故作是说。或所造业至得果时变而能熟故名异熟。果从彼生名异熟生。彼所得果与因别类。而是所熟故名异熟。或于因土假立果名。如于果上假立因名。如契经说。今六触处。应知即是昔所造业。饮食资助眠睡等持胜缘所益名所长养。有说。梵行亦能长养。此唯无损非别有益。长养相续常能护持异熟相续。犹如外郭防援内城。声有等流及所长养无异熟生。所以者何。随欲转故。若尔不应施设论说善修远离粗恶语故。感得大士梵音声相。有说。声属第三传故。虽由彼生而非异熟。谓从彼业生诸大种。从诸大种缘击发声。有说。声属第五传故。虽由彼生而非异熟。谓彼业生异熟大种。从此传生长养大种。此复传生等流大种。此乃生声。若尔身受从业所生大种生故。应非异熟。若受如声便违正理。八无碍者。七心法界。此有等流异熟生性。同类遍行因所生者是等流性。若异熟因所引生者名异熟生。诸无碍法无积集故非所长养。余谓余四色香味触。皆通三种。有异熟生。有所长养。有等流性。实唯法者。实谓无为。以坚实故。此法界摄故。唯法界独名有实。意法意识名为后三。于六三中最后说故。唯此三界有一刹那。谓初无漏苦法忍品。非等流故名一刹那。此说究竟非等流者。余有为法无非等流。苦法忍相应心名意界意识界。余俱起法名为法界。如是已说异熟生等。今应思择。若有眼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亦眼识耶。若眼识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亦眼界耶。如是等问。今应略答。颂曰。

眼与眼识界  独俱得非等

论曰。独得者。谓或有眼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非眼识。谓生欲界渐得眼根。及无色没生二三四静虑地时。或有眼识先不成就今得成就非眼界。谓生二三四静虑地眼识现起。及从彼没生下地时。俱得者。谓或有二界先不成就今得成就。谓无色没生于欲界及梵世时。非者俱非。谓除前相。等谓若有成就眼界亦眼识耶。应作四句。第一句者。谓生二三四静虑地眼识不起。第二句者。谓生欲界未得眼根及得已失。第三句者。谓生欲界得眼不失。及生梵世若生二三四静虑地正见色时。第四句者。谓除前相。如是眼界与****眼识与****得成就等如理应思。为摄如是所未说义。是故颂中总复言等。如是已说得成就等。十八界中几内几外。颂曰。

内十二眼等  色等六为外

论曰。六根六识十二名内。外谓所余色等六境。我依名内。外谓此余。我体既无内外何有。我执依止故。假说心为我。故契经说。

由善调伏我  智者得生天

世尊余处说调伏心。如契经言。

应善调伏心  心调能引乐

故但于心假说为我。眼等为此所依亲近。故说名内。色等为此所缘疏远。故说名外。若尔六识应不名内。未至意位非心依故。至意位时不失六识界。未至意位亦非越意相。若异此者。意界唯应在过去世六识唯在现在未来。便违自宗许十八界皆通三世。又若未来现在六识无意界相过去意界亦应不立。相于三世无改易故。已说内外。十八界中几是同分。几彼同分。颂曰。

法同分余二  作不作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