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美文:花儿来得及
28213300000037

第37章 给别人看的简历

编一套书,收到几百篇文字的同时,也读了几百个人的简历,并从中窥见几百个人的俗世表情和半生足迹。

最简单的,不过是一行字,说:某某某,小学毕业,无业,出书若干。我相信文字后的这个人,一定有着最丰富的阅历,走过坎坷的道路,于是便淡定如水,对于名利已不介意,知道这些看似光芒万丈的东西,不过是一件衣服披在身上,并不能让你的灵魂,跟着也荣耀起来。人生很短,来时赤诚相见,去时也是如此,所以那些华衣彩服,除了招蜂引蝶,让自己的安静旅程生出喧哗与聒噪,并无大益。如此简历的主人,大多作品沉稳大气,有大家风范,一行行读下去,犹如与此人对面,无需多言,便能让你品出茶之沉郁味道。

而那些文字短短一页,简历却是长达五百字的人,窥其人生,却是乏味如久泡后的茶水,看似绚丽多彩,喝一口下去,毫无滋味。那些履历,细到连小学曾经得过的一次奖励也写了进去。获过的某项荣誉,除了将名称写上,还会絮絮叨叨地将那颁奖的机构,在当下文艺界的地位,也一块纳入其中,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让人了解这奖项的重要性,及其本人的横溢才华。

而对于那些所获奖项多到无法细数的人,列入简历时的选择,也可窥见此人的一两点小心思。有些人会在简历里将国内的荣耀,全部剔除,只留那国际的奖项若干,昂头挺胸地立在那里,只等看见的人投过去仰慕艳羡的视线。这样的人,大多是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觉得玫瑰都是国外的香,于是乐意弃掉国内的大奖,只留那外人没有听说过,但一窥见“英法德日意”字样,便生出赞叹的国际小奖。

也有人,善于断章取义,在百度里搜来无名报章的评论,只取那提及自己名字或者作品的关键一句,大张旗鼓地列入简历,并将评论中其他人的名字,毫不留情地去掉,似乎那些概括整个行业的前瞻性句子与荣耀,只是给他一个人的,他取一瓢饮,便可以吞下整个江河。

还有人完全相反,把凡是有与名人共同出席的会议,全部列入简历,尽管自己的名字,常常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但好歹是与名人并列过的,所以也可以占些名人散落的光泽,让自己看上去喜气洋洋,昔日晦暗的容颜,可以红光满面地出去见人了。

有热爱职位的,会从少先队大队长写起,将沿途的大大小小的官职一一列来,你会从那些一本正经的理事、主任、主席、副科长、荣誉教授等等的头衔上,看到此人脸上对于世俗职位的垂涎。似乎他退休前的大半生,就是为了这些职位而生的。他从入幼儿园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对那一个高于一个的座椅的征服。一步步爬上去,那些阶梯便是他一生的印记。至于途中那些芬芳的花朵,或者茂密的森林、清亮的溪水,则与他无关。

那些实在是无光辉事迹可写,但又不甘心在简历上平庸过他人的,便会用最华丽的辞藻为自己粉饰。譬如他会说自己曾经为某知名人士做过翻译,深得名人的信任与认同。又说在业务上勤奋钻研,做出的某项成绩无人可以匹敌。还说因为业绩突出,曾受邀参加京城某知名会议,与国内行业翘楚做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这样的词语修饰下,原本灰突突的某个人,犹如到了四壁辉煌的宫殿,灯光照耀之下,带褶皱的衣服上也跟着流光溢彩起来。

后来有一天,我偶尔路过城市的某个公墓,走过一个个墓碑的时候,便再一次想起了那些或简约或奢华的简历。原来我们许多人,生着的时候想要荣华富贵,死去的时候依然想不明白,于是在那小小的墓碑上,用各式的文字提醒着经过的后人,这泥土里埋葬的乃是一个功名显赫的人物。而那些一路行走,始终朴实无华的人,在人生的终点也如流水行云,给你最安静的一个句号。

我喜欢其中一个墓碑上的文字,很短,说:“我曾经来过。”我们每一个人原都是这样,曾经来过,并成为渐渐被人忘记的过去。所以每一程人生,对于别人的意义,不过是瞬间逝去的风景,平淡也好,绚丽也罢,这一程的滋味,真正能够品出的,也只有自己。

而那给别人看的简历,一笔一画写的人,亦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