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
28149300000006

第6章 心脏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6)

随着心脏负荷运动试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方法日渐增多,如活动平板试验、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等。近几年,尚有应用载脂蛋白AL和单克隆抗体检测冠心病。应用时相分析方法检测冠心病和心肌缺血,诊断灵敏而准确。时相分析是心脏功能显像的一种方法,当病人接受静脉注射的放射性同位素后,将照相探头对准病人心脏有关部位,由探测器将有关信息输送到计算机内,产生相位显像和振幅显像,并以多种方式显示心室收缩的顺序和振幅,根据这些定位和定量的数据,即可判断心室功能和传导异常的细微改变。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症状,其典型表现是:突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的剧烈疼痛,痛如针刺、刀绞状,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常伴有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堵塞感,甚至出现压榨感与窒息感;疼痛与呼吸无关,但是,常有诱因可查,体力负荷或情绪紧张、激动时可加重,休息后可缓解;亦有在卧床或休息时发作,呈阵发性,持续时间多在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或其他扩张冠状动脉的药以后,疼痛立即缓解。在疼痛发作时或发作后的即刻,可能伴有出汗,或胸闷,或出现心律失常,亦可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绞痛常伴有血压下降。在心绞痛时作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明显的心肌缺血性改变。

冠心病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包括适当地进行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饮食,积极治疗与冠心病有关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对于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病人,应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但是,必须提醒病人,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很多,药物也很复杂,病人不可什么方法都想用,什么药物都想试,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具体治疗方法应接受专科医生指导。然而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不可能求助于几种特效药或采取特殊的治疗方法,在短期内可以根治。冠心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减轻病人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控制心律失常是主要的治疗目的。

首先,要正确宣传冠心病的卫生防病知识,稳定病人情绪,使病人认识到冠心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要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对情绪紧张的病人,要适当应用安定、镇静药。当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就地休息,避免搬动。同时立即含化硝酸甘油0.3~0.6毫克(半片到1片),一般给药后l~2分钟,即可以奏效,可以维持20~30分钟,如果用药后15分钟不缓解,可再含1片。条件允许时,可以同时给氧。

心绞痛发作停止后,为防止复发,可继续服用长效血管扩张剂,如长效硝酸甘油10~20毫克,每日3次;消心痛5~10毫克,每日3次;也可以用心得安、心痛定、冠心苏合丸、丽珠欣乐、长效心痛治等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一般治疗不能缓解时,应由医生进一步诊治,作心电图检查,并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中止心绞痛发作的药物越来越多,除了含化硝酸甘油外,选用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单硝基异山梨醇酯制剂(鲁南新康、丽珠欣乐、长效心痛治等)、硝苯地平(心痛定)等药物的片剂、贴片、胶囊、缓释片,还有地尔硫卓、苏合香丸、地奥心血康等,或用救心丸、速效救心丹,亦有用麝香酮气雾剂、延痛心气雾剂等吸入,都是有效的。为了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可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选用长效硝酸甘油、复方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异搏定、双嘧达莫(潘生丁)等药物。如变异性心绞痛、多因冠状动脉痉挛所致,选用心痛定、异搏定较合适;心绞痛伴有心率偏快者,可选用心得安;对冠心病的治疗,也可应用高压氧舱,在2个绝对大气压下,吸入含80%氧的混合气体;选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也有一定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制了很多新的药剂,包括不少中草药制剂,在抗心绞痛,救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方面成效显著。心导管及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冠心病的血液动力学、血液生化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冠心病监护病房的完善与发展,为及时抢救重症冠心病病人创造了条件,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于新技术、新器械的发明,如支架、定向旋切、抽吸旋切、旋磨、激光血管成形等,使治疗的适应证增宽,合并减少,再发率下降。目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迅猛发展,很多医院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或进行冠状动脉架桥术,或对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实施旋切术等,这些新技术,为重症冠心病病人带来喜讯;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提高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和机械性治疗是现代积极性疗法,已使其死亡率明显下降;对冠心病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也有了很多治疗的新方法。

心肌病的治疗

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的非炎症性病变为主的心脏疾患。临床上以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管栓塞为其主要特征。一般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3型,但以前两型为多见。

本病患者应多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但切忌不可过累。饮食宜清淡,应控制钠、水的摄入,生活有规律,避免受寒而使症状加重。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

(1)病因防治:积极治疗各种病毒感染,以去除诱发因素。

(2)促进心肌代谢:可给予肌苷、大剂量维生素C和极化液等药物治疗。

(3)控制心力衰竭:应用利尿剂及强心甙,剂量应由小至大,逐渐增加。

(4)纠正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二)中医药治疗。

(1)气阴双亏:心悸气促,神倦乏力,胸闷不舒,自汗口渴,舌红少津,脉细数或有结代。治宜益气养阴。

方药:太子参30克,天冬、麦冬、生地、五味子、石斛、白芍各10克,炙甘草8克。

(2)阳虚水泛:心悸胸憋,神疲气短,形寒肢冷,浮肿少尿,动则气喘,苔白,脉沉细。治宜温阳利水。

方药:茯苓20克,猪苓15克,制附片、白芍、白术、党参、丹参各10克,桂枝、干姜各6克。

(3)阳虚欲脱:心悸气急,不能平卧,汗出淋漓,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极弱。治宜回阳固脱。

方药:人参15克,制附片12克,龙骨30克,牡蛎20克,山萸肉、麦冬、生地、丹参、当归、黄芪各10克。

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心功能不全患者在心脏功能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参加轻微劳动和体育锻炼,但心功能较差时,则应减少活动,甚则绝对卧床休息。饮食应有节制,以少食多餐、富于营养、易消化为原则,忌饱食或过食膏粱厚味,适当限制钠盐摄入。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

1.减轻心脏负荷:休息为减轻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在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限制体力活动即可;重度心力衰竭时,则应卧床休息。同时还要注意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

限盐是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最适当的方法之一。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每日食盐的摄入量限制在2.5~5克之间。

利尿剂: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毫克,每日2~3次。速尿20~40毫克,每日1~2次。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宜及时补充钾盐。氨苯喋啶,每次50~100毫克,每日3次。

血管扩张药:苄胺唑啉、肼苯哒嗪、硝酸甘油、消心痛、哌唑嗪等。常用者如消心痛,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哌唑嗪,每次2~10毫克,每日3次。

2.加强心肌收缩力:主要是洋地黄类强心甙,包括地高辛和西地兰,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控制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地高辛的用法为每次0.25毫克,每日1次。

(二)中医药治疗

1.气阴两虚:心悸气促,动则尤甚,头晕乏力,盗汗颧红,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治宜益气敛阴。

方药:党参、黄芪各15克,麦冬、远志、阿胶、生地、茯苓、酸枣仁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

2.血淤水阻:两颧暗红,口唇紫暗,心悸怔忡,动则气急,下肢水肿,舌暗或有紫斑,苔腻脉涩。治宜化游行水。

方药: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桃仁、赤芍、元胡、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0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

3.阳虚水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浮肿少尿,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治宜温阳利水。

方药:茯苓30克,车前子20克,白术、泽泻、炙甘草、党参、当归、丹参各10克,制附片6克,肉桂、干姜各5克。

4.阳气虚脱:心悸气喘,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浮肿少尿,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治宜回阳益气固脱。

方药:龙骨、牡蛎各30克,人参20克,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制附片8克,炙甘草6克,蛤蚧2克,研末冲服。

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致使相应的心肌急性缺血而造成的局部坏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部分患者于发病前数日至数周出现神倦乏力、心痛区或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症状。

疼痛为最先出现的症状,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甚至“濒死感”。伴有大汗淋漓及烦躁不安。或有全身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等。并可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肠胀气等。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一)西医药治疗

1.休息:一般卧床休息2周,防止焦虑及不良情绪刺激;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2~4周,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心理调节,消除恐惧心理。

2.吸氧:最初数日内宜间断或持续经鼻管面罩吸氧。

3.解除疼痛:杜冷丁5~10毫升或吗啡5~10毫升,注射。

4.心肌再灌注:

溶栓疗法:尿激酶、链激酶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5.消除心律失常:利多卡因50~100毫克静注,继以每分钟1~3毫克静滴维持。

(二)中医药治疗

1.痰热痹阻:胸前剧痛,心悸憋气,烦躁不安,重者胸痛如窒,汗出淋漓,舌红苔黄。治宜化痰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丹参30克,瓜蒌、郁金各15克,半夏、枳壳、川芎、陈皮、薤白各10克,竹茹、甘草各6克。

2.心脉淤阻:心前痛甚,胸闷心悸,气短头晕,胸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弦滑。治宜化淤活血、宣痹止痛。

方药:桃仁、红花、五灵脂、蒲黄、郁金、当归、赤芍各10克,丹参、元胡各15克,檀香3克。

3.阳气衰微:持续胸痛,气短胸闷,汗出肢冷,口干尿少,面色不华,舌淡胖,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温阳、活血止痛。

方药:人参12克,桂枝、干姜、制附片、川芎、当归、赤芍各10克,丹参30克,炙甘草6克,山萸肉8克。

心脏病的自我诊断

1.上坡或上台阶时气喘吁吁,呼吸困难。

2.口唇、指甲青紫色。

3.血压升高或脉差小。

4.颈部青筋跳起。

5.脉搏变快或过慢。

6.上楼或工作中劳累时胸闷或隐痛。

7.腿脚常在下午浮肿或感觉鞋紧。

心脏病的预防

对于心脏病来讲,并不是身体胖、体内含胆固醇多的人都可能患心脏病。有些人尽管喜吃油腻的食物、体内胆固醇含量较高,但身体却很好;另外,有些人尽管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正常、并且保持健康的饮食,但也会意外地出现心肌梗死等现象。对此,要预防心脏病,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无私献血

英国科学家研究小组在9年时间里研究了2862个人的病历档案。在153名献血者当中,只有1人患心脏病,仅占0.7%。而在另一组研究对象中,患心脏病的比例超过了12%。献血者患心脏病的比例之所以较低,也许是因为他们献血以后体内的含铁水平降低了。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发现体内含铁量高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体内含铁量低的人高一倍多。

(二)注意量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最常见的原因。血管壁长期受到高压,就会变厚。这样,脂肪沉淀在动脉血管里,并使之失去弹性而更危险。建议定期检查血压。

(三)防止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因此,也可说是一种人体内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高血糖及高尿糖,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伴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等。而且,这种人比其他人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他们的血流不畅,血液循环更困难。他们在行走或上台阶时会出现腿肚子痉挛,还常常会出现不同寻常的双脚脱色、腿溃烂……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立即去看医生,防止患心脏病。要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压力,并要灵活采取治疗方法。

(四)经常进行体力活动

众所周知,如果经常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经常坐在办公室、经常在微机上进行打字坐上一整天,那么天长日久你就会患心脏病。这是因为,久坐不动对心脏和血液循环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一个人平时较少运动,他体内的脂肪就无法消耗掉,因此很容易聚集在动脉里。对此,要经常性地进行不太剧烈的运动,如步行或游泳。平时,在办公室里工作,就要利用机会,进行一些体力活动,如打打乒乓球、散步和做广播体操等。

(五)定期吃药

目前,有一些药物能够防止动脉中的脂肪沉淀或血块形成。如定期服用少量的阿斯匹林是很有效的,因为这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凝药。如今,随着医学的发展,还有其他一些药可避免高血压,使动脉柔软、有弹性。

(六)平衡饮食

避免摄入过多的食盐,避免吸烟。相反,适当饮酒(每天一杯)并非无益,甚至可减少心肌梗塞病人心脏病复发的可能性。此外,努力保持饮食平衡,多食蔬菜、奶制品、肉和鱼。如果你的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你就进入了高危人群的行列,一定要看医生或找营养专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七)手术预防心肌梗塞

如果过去吃得过多,而动脉状况不好,就可以接受具有先进技术的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科医生能在血管内引入一个可充气的小气囊,一旦该气囊经过被堵塞的动脉区域,医生就会给气囊充气而使血管扩张,血流畅通。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外科手术可换掉部分损坏的动脉。这种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现已在全世界普遍采取、也很有效。

心脏病早期的自我判断

心脏病发作早期,患者常感到某些部位疼痛,其部位有下面几种:颈部下端中央至上端两侧及连同耳部一侧至另一侧;胸部大面积、颈部、下颌及手臂内侧;胸部中央、颈部及下腭;局限于胸骨左侧或整个上胸部;胸部及手臂内侧,左侧手臂及肩部较右侧多见;右侧臂内侧至腋窝及肘下,左臂内侧至手腕部;上腹部,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背部两臂胛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