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生活必备丛书——心脑血管病饮食与防治
28149300000014

第14章 心脏循环系统病理常识与预防治疗(1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表现,往往不典型,可能没有心绞痛发作,还可以出现昏迷,但是,通常情况下,可能有下列几种早期表现:原有心绞痛的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性质(时间、程度、频率等)有加重表现,时间超过15分钟,应用硝酸甘油无效;突然发作重度心绞痛,病前有劳累、酗酒及精神创伤等诱因;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夜间心绞痛,平素健康,或有隐性冠心病,或在心肌梗死恢复期间,突然出现重度心绞痛;心绞痛后伴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或心功能不全等。

急性心肌梗死时,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不难识别,大多数表现为显著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疼痛多表现为绞窄式、紧缩样、压迫感,伴有恶心、呕吐等,持续时间长,一般均超过15分钟,含化硝酸甘油及休息均不能缓解,如果又有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尤其要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多不典型,应该注意下列情况: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汗淋漓、脉搏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应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高龄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或咯血等心力衰竭的表现,或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也应该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高血压病患者突然血压显著下降,尤其同时伴有心力衰竭者,也应该想到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对于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要及时做心电图检查,并注意追随观察和对比。如果能作白细胞的计数、分类和血沉及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心肌酶检查,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更为有益。

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疗法

随着医疗的发展,心肌再灌注疗法的开展已使很多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预后大大改善。在起病3~6小时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这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措施。其中包括药物溶解血栓疗法,可选择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酶原激活剂。若经溶解血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堵塞,或虽再通仍存在重度狭窄,如果无禁忌,可紧急实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或随后再安置支架。

寒冬时防心肌梗死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种急剧而严重的临床表现,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突然阻断,致使供血区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缺血性心肌坏死。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特别是当寒流突至,气温骤降时,在寒冷的刺激下,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后者使得身体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使心脏的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这时,冠状动脉的供血若跟不上心脏耗氧的需求,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作。另一方面,交感兴奋,儿茶酚胺浓度的增加,可使冠状动脉痉挛的阈值降低,也就是说冠状动脉易于发生痉挛。并且交感兴奋和儿茶酚胺本身就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若冠状动脉痉挛持续较久(半小时以上),那么由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那片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也就是说导致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吃得多而动得少,四季中也以冬季的血脂水平为最高,血液的黏度最大。气候变化、过度疲劳、大吃大喝等都是诱发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北京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冬季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多发季节,高峰在11月~1月;上海市心肌梗塞科研协作组的资料也表明,12~2月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为最高。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有冠心病的人,在冬季更应警惕和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一)注意防寒

保暖尤其在天气预报预示寒流即将到来之前,应提前做好准备,以避免寒冷刺激引起的血管收缩,甚至全身动脉痉挛,以至冠状动脉痉挛。

(二)注意节日保健

由于冬季节日较集中,如圣诞节、元旦节、春节、元宵节等,忙碌于请客、应酬,要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和激动。同时还应避免大吃大喝,坚决戒烟少酒,饮食不宜过饱,尤其要少食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三)及时就医

40岁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人,尤其是已患这些疾病的人,即使目前无心绞痛等冠心病表现,也要按时服药。如果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脉律不齐、胸闷气喘、皮肤汗湿、坐卧不安、恶心呕吐等,要考虑心肌梗塞,应立即电话呼叫“120”急救或及早就医。

初发心绞痛或心绞痛程度加重,或心绞痛频繁发作,口合硝酸甘油,疼痛仍不能缓解者,有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应立即卧床休息,及早就医,接受系统治疗。

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头痛、胃痛、牙痛等,应及时就诊,接受心电图检查,排除不典型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四)按时吃药

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心肌梗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根据病情和需要,每日饭后可服0.3克。另外,心得安10~20毫克,一日三次,或氯酰心安25毫克,一日1~2次口服,也能减少心肌需氧量,减少心绞痛发作,对预防心肌梗塞,或再次梗塞和猝死有一定的效果,但有一定副作用和禁忌证,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五)家庭急救

一旦出现“梗塞前综合征”,如果显著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应立即采取如下家庭急救措施,保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不要随意搬动病人,保持病人镇静,尽量少让病人讲话。提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3毫克或消心痛片10毫克,10~15分钟后可重复给药,也可选用中成药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等药物,可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急性左心衰的现场急救法

老杨患高血压病已经20多年了。今年冬天,因偶感风寒,患了支气管炎,一天夜里,熟睡中的他突感憋气而醒,被迫坐起,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还频频咳嗽,咯出粉红色泡沫痰液。这是怎么回事?家人起初以为他做了个恶梦,可又见他呼吸急促,就赶快扶他躺下,急忙拨通了急诊部的电话,经急救终于转危为安。原来,是发生了急性左心衰。

正常人的心脏像个小水泵,它不停地收缩、舒张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满足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它有比较充足的储备能力,以适应特殊情况需要所增加的心脏负担。剧烈运动时通过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增强可使心排出血量增加至静息时的4~5倍或更多。当心脏功能减退、心排血量不足以供应机体需要,机体将通过代偿机制力争恢复心排血量。但代偿是有限的,一旦心脏储备力耗损至不能适应机体代谢,不能将静脉系统的血液充分排出,导致动脉系统缺血,静脉系统淤血时,心衰就来“敲门”了。根据心衰部位不同分为左心衰竭及右心衰竭。根据发生的缓急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

急性左心衰竭常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据国内资料分析89.9%的急性心衰发作有诱发因素,在老年人,最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其次为体力活动过度,情绪波动,以及过快过多的静脉输血输液、不遵守医嘱或忘记服药。

发生急性左心衰时,轻者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病人往往在熟睡时突然惊醒而被迫端坐呼吸,出现气急、胸闷及窒息感和咳嗽,肺部出现哮鸣音,并有烦躁不安。这是由于平卧位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影响了肺的通气及气体交换。熟睡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使冠状动脉及支气管痉挛,影响肺部气体交换与心肌的血液供应,心肌收缩力减弱,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对轻度缺氧无反应,只有在缺氧显著时呼吸中枢才有反应,而引起病人突然惊醒,被迫坐起。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肺水肿,表现为突然严重气急,每分钟呼吸可达30~40次,面色灰白、口唇青紫、大汗、咯出泡沫样痰。严重者可以从口腔和鼻腔涌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此时心率、脉搏增快大于100次/分,两肺可闻及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可听到“奔马律”。这是由于突发严重的左心输出量不足,引起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当肺毛细血管压升高超过血浆胶体渗透压时,液体即从毛细血管漏到肺间质、肺泡甚至气道内而引起肺水肿。

急性左心衰是内科急症,需紧急处理。在家中发病时,家人不要慌张,以免造成紧张环境,加重病人的恐惧感。要安慰病人,扶病人坐起或半坐位,两腿下垂,这样可由于重力的关系,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和心脏的负担。同时,由争隔肌下降,使肺活量增加,改善了呼吸困难。有条件时立即给吸入通过酒精湿化的氧气,因为酒精可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舌下含硝酸酯类药物,如消心痛、速效硝酸甘油以扩张血管降低前后负荷。血压高者,口含心痛定以减轻后负荷。同时应向附近医疗单位紧急呼救,在等待医护人员的同时,可用止血带轮流结扎三个肢体,每5分钟换一个肢体,平均每个肢体扎15分钟,放松5分钟,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又可避免肢体缺血坏死,在采取这种紧急措施后,病情可在几分钟内得到缓解。

急性左心衰经救治病情稳定后,为减少急性发作次数,要注意防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服药,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并定期复查。

慢性心衰病人家中休养注意事项

(一)慢性心衰病人回家后应继续治疗

休息是基本治疗手段,目的是减轻心脏负担。对重度心衰患者要求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严禁下床,直至病情稳定后方可起床。轻度心衰病人以休息为主,可做一些小的活动,如在室内散散步等,以不感气喘为原则。病情恢复后,适当限制运动量,但不要长期卧床,否则可能使患者精神抑郁、肌肉萎缩、消化不良、便秘,甚至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休息。可适当服用镇静剂,如安定、水合氯醛。睡前安慰病人,使其精神放松,保持身体舒适。有的老年人夜间出现烦躁不安,定向力障碍,家人可在卧室开着灯,并把物品保留在他熟悉的位置,使病人安心睡眠。

(二)饮食是心衰治疗的重要一环

慢性心衰病人的饮食也有讲究。由于病人胃肠道淤血,消化机能低下,容易引起腹胀。如进食过多使胃部饱满,可使隔肌抬高,增加呼吸困难和心脏负担。因此,进食应以易消化、清淡的饮食为宜,少量多餐。鼓励病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蘑菇以及红枣等,一方面可补充维生素有利于心肌代谢,同时又可以防止应用利尿剂后排尿过多引起的低血钾。对有水肿的病人应适当限盐,因为钠潴留是水肿和心衰的重要原因。所以轻度心衰者盐的摄入量每日5克以下,中度心衰者每日为3克,重度者控制在1克以下。

(三)药物治疗多年来的原则是强心、利尿

近年来由于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对改善心功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地高辛、速尿、氨苯喋啶、消心痛、哌唑嗪等等。对于老年人的心衰治疗仍以利尿为主。利尿可以去除体内过多的钠盐和水分,减少血容量,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但利尿也要掌握分寸,太过分容易造成心室充盈下降,心排出量降低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故要认真记录每日出入量。应用地高辛或西地兰时,用量宜小,以防中毒。洋地黄的毒性反应为各种快速和缓慢的心律失常,其中以频发成联律的室性早搏及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因此,每次用药前后都要注意观察脉搏的速率和节律。

(四)注意防寒

慢性心衰病人出现急性心衰发作,可迅速发展为休克、昏迷并可导致死亡。对于慢性心衰的病人,避免加重心衰、诱发急性心衰显得更为重要。对老年人来说,急性感染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所以冬春季节感冒流行时,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平时室内注意通风换气,但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上。适时加减衣服,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还可用核酪注射液。另外,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快速型心律失常,不适当的服用对心功能有抑制的药物如奎尼丁、β-受体阻滞剂等都可能诱发心衰,因而应引起老年人的注意。

慢性心衰病人,在家中休养期间亦需定时门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心力衰竭的用药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下肢浮肿,尿少,食欲不振等。治疗的原则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消除心衰发生的诱发因素。

(一)西药治疗

1.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速给法:多采用静注速效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可视病情先静注0.4~0.8毫克,2~4小时后再注射0.2~0.4毫克。

每日维持量疗法:适用于病情不太急的慢性心衰患者。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是地高辛0.25毫克,每日1次口服。

(2)β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常规应用每日每千克体重2~10微克对低心排血量、高充盈压和低血压的急、慢性心衰患者均有显著效果。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一般以5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0毫升中静脉注射,然后以15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以每日每千克体重5~10微克每日每千克体重速度静脉滴注。

2.血管扩张剂

(1)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最初剂量为10微克/分,5~10分钟增加剂量正次,一般用量为20~50微克/分。

(2)酚妥拉明:静脉滴注常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微克/分。

3.利尿剂

(1)氢氯噻嗪:每日量25~50毫克,必要时可增到75~100毫克,分2次口服。

(2)安体舒通:每日用量40~120毫克,分3~4次口服。

4.β受体阻滞剂:临床症状稳定时开始使用,开始剂量要小,递增剂量要慢,一旦病情加重,应迅速减量。可用美托洛尔,每次12.5~25毫克,每日1~2次,口服。可增量至每次50毫克,每日1~2次。

5.心肌代谢赋予药:G-I-K即葡萄糖一胰岛素以氯化钾液:通常以10%葡萄糖液+10%氯化钾10~15毫升+普通胰岛素8~12单位,也可加25%硫酸镁10~20毫升,静脉滴注。

(二)中成药

1.心宝丸:轻者每次2粒,中度每次3粒,重者每次4粒,每日3次。用于心力衰竭阳气亏虚症,尤其适用于心跳缓慢者。

2.参脉注射液:每次20~30毫升,加入50%葡萄糖液30毫升,静脉椎注,每日1次;1‘2次后用50~10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用于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