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乾陵,我过去当然早有耳闻了。它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城北六公里的梁山上。远远望去,宛如一尊庞大的睡美人塑像,不仅造型奇特,更为历代帝陵之冠。乾陵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两个皇帝的合葬陵,而且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陵墓,至今没有被盗挖过。
汽车行驶了半小时后,我远远地看见了三座山峰。车上的售票员介绍说,这就是梁山,它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位皇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据说武则天曾‘怂恿’唐高宗把墓地选址于此,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梁山像是一个仰面躺着的美女,北峰为头,司马道为颈,南峰为双乳(南面两峰又取名叫“乳峰”),正是有女人掌权的暗示在内。
出现在我眼前的石阶路有18个平台,据说象征着唐代帝王在陕西关中渭北的18座陵墓。随即我们登上了第一道坡的34级台阶(象征唐高宗李治在位执政了34年) ,接着又登上了第二道坡的21级台阶 (象征着武则天执政了21年) 。
走过这几道坡后,我俩来到了一处有石人、又称瓮仲的坡道,面前的石人宽袍大袖,身材魁梧,其双手握剑,并足恭立,仪态庄重严肃,气宇森然。我近前细看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位于瓮仲北面的是武则天给她的丈夫李治立的圣述记碑,又名七节碑,其数取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意为七曜,暗喻着李治兼具“文治武功”,足可光耀天下。
和述圣碑相对应,在它的对面是为一完整巨石雕成的无字碑,高大雄浑,闻名于世。无字碑初立时无字,史书中也找不到有关此事的记载,后人对其用意多有猜测和争论。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功德之高难以用文字形容”或是指武则天曾遗言“已之功过,让后人评说”之意。此外还有多种其他不同的观点,试图解开这诱人的千古之谜,也更增添了无字碑的神秘色彩。因此站在高大的无字碑前,我仿佛感受到了女皇一生坎坷与辉煌的传奇经历。
我猜想武则天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办法树碑立传,只好用一块高大的无字碑矗立在自己的墓前,让后人去评说她传奇的一生,这又是多么无奈而高明的一种选择。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当时的丝绸之路上时常出现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和政府权贵,各国使节经常也会出现在长安,可见大唐盛世的国富民强,周边的各国慑于天威纷纷前来朝拜。
我突然看见这里有那么多无头人像,导游说:“这是六十一王宾,又称藩臣石像。”再一细看,它们分东西四行站立,东边二十九尊,西边三十二尊,是圆雕的石刻像。
这些石像都被切去了头,对此我听到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被红卫兵扫四旧时砸成这样的,另一种说法是唐朝衰败以后番邦的后人搞的,认为让自己的先人这样出现在这儿,有侮辱之意。也有人对我说,这两方面的原因其实都是存在的。
乾陵前面的这一条墓道,虽然不及清东陵的神路长,但巨大的石像还是让我惊叹不已。
沿着红砖铺就的羊肠小道,我们带着惊奇的目光走在眼前这条唐代帝皇的墓道上,满山的苍柏含翠欲滴,在时下的秋风萧瑟中更凸显出清冷和飘逸,这儿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
前面就是梁山最高峰了,乾陵哪一天重见天日的话,不用我猜想,那里面肯定会有不少价值非凡的稀世珍品和珍贵文物,它们足以会让世人叹为观止的。
我沿着这条平宽的上坡路走到了“唐高宗乾陵”碑前,站在司马道上向南面观望,这儿不仅风景秀美,而且气势雄伟,景象壮观。我不由在心中无比感叹:武则天不愧是一代女皇,死后也要让自己的墓地集雄伟和威仪于一身。
我仿佛是带着一连串的疑惑和谜团离开乾陵的。
◆ 15.盛世的足迹 ◆
明天要去的一个地方是汉阳陵,火车上遇到的那位西安美女说这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对于这个景点,我原先却了解得很少,因此就放到后面来了。
出门前虽然早已查好了从和平门去汉阳陵的公交线路,但实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这主要是交通线路时常在变的缘故。那天从旅馆出发后,我们转了二次车,又步行了不少路,才换乘上266路一直坐到终点站——张家堡,然后冲过马路去等游4车。游4必须要从终点站坐(那儿好像已经是远离市中心的西安郊区了),而且一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趟车。我们到了那儿因赶不上上午10点50分最后出发的这班车,所以只好在那儿吃过中饭,然后乘下午一时半的班车,终点站恰好在汉阳陵博物馆门前。
汉阳陵外藏坑展示厅据说投资了近1亿元建成的,这在中国新兴起的一轮文化保护投资风潮中的确并不算多,其新颖奇特的建筑和展示方式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保护以及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这或许就是值得去那儿参观的一个重要理由。
汉阳陵的墓主人刘启我以前知道得不多,在我看来,刘启无论是和他的祖父汉高祖,抑或其儿子汉武帝相比,都略显黯淡。然而正是因为刘启及其父亲刘恒的“文景之治”,才有了刘彻的“汉武盛世”。
汉阳陵景区面积很大,我们坐车过来时,就看到汉阳陵景区内一望无际的花海绿地,不同的区块内都插有不同号码的墓葬标志。导游后来告诉我们说,汉阳陵整个陵区算上所有陪葬坑和周围零零星星的陪葬墓、刑徒墓地等一共占地20平方公里,横跨了三个县,而现在主要向游人开放的参观园区也可算是非常大了。这个园区被咸阳高速分为了南北两个区域,北区主要是阳陵以及皇后的陵区本身,还有南阙门遗址和汉阳陵外藏坑展示厅,外藏坑展示厅位于阳陵的东北角。而南区则是以前建成的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四周还有李晦石椁以及宗庙遗址等景观。
参观后我才知道,其实汉阳陵并没有被真正发掘,所谓的地宫也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封土下的墓室地宫,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展示的是20多个外藏坑。所谓外藏坑指的是围绕帝陵封土四周呈放射状分布的八十一座从葬墓坑,它们长短不一,内涵各异。1998年,经过对帝陵东侧北部十座外藏坑进行发掘清理,出土了各种陶俑、动物陶塑、生活用具、粮仓、兵器、车马、玺印、封泥等珍贵文物数万件。并且从出土器物的内容、分布以及封泥、印章上的文字推测,这些外藏坑的设置很可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当时中央政府的不同官署和宫廷内设机构,是西汉时期宫廷文化真实而形象的再现。
北区的景点有三处:两座陵体本身,南阙门遗址以及外藏坑展示厅。南阙门遗址在陵体的正南方,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汉阳陵地下遗址博物馆,也即汉阳陵外藏坑展示厅,其实这是汉阳陵整个景区的最精华部分。
花十元钱可以看一部介绍汉阳陵的电视短片,看完了介绍之后,我俩便跟随大家进入了这座历史与现实,文物与科技重叠在一起的地下殿堂。顺着指示标志前进,进入了一个电子解说厅,厅内有一个大屏幕,游客可以凭借高科技手段方便地进行操作,这个大屏幕解说仪会不厌其烦地向你讲解每一个墓葬坑的长度大小、埋葬器物和功用等等,并通过亮灯的方法表明每一个藏坑所处的方位。
我顺着迂回的甬道往下走,经过了几个楼梯后,汉阳陵地下展馆正式展现在我眼前。俯视脚下,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我仿佛觉得历史的瞬间在这里被凝结,留在这儿的是大汉文景盛世的无数脚印,而游客就置身于这历史的永恒之中。
遗址中展出了各种出土的陪葬品,我觉得其中最有价值是不少惟妙惟肖的人俑。和兵马俑展出的秦俑不同,我眼前这些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的汉阳陵陶俑,面部表情异常温柔祥和。而且,汉阳陵陶俑是木质手臂,丝麻衣服,遗憾的是由于时间久远,陶俑身上的这些衣服早已风化,所以我今天看到的这些陶俑都是裸体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它那栩栩如生的面部,惟妙惟肖的外形,均都让我叹为观止。
在整个建筑面积7800多平方米的地下展馆中,出土了各种陶俑、动物陶塑、生活用具、粮仓、兵器、车马器、玺印、封泥等珍贵文物。所有的外藏坑全部由透明的钢化玻璃构筑,从视觉上已经突破了传统建筑上的空间感。所有上述这些出土的文物就陈列在我的面前、悬空在我的脚下。
当我俯视脚下这些陪葬品,仿佛在脑海中出现了两千多年前大汉王朝那些令人震撼的社会生活场景。我和这些陶塑就只有一层玻璃之隔,这些梳成不同发式,就连脸部表情也不尽相同的陶人,还有车马牲畜,仿佛在向我印证着那段尘封的历史。它们在向我诉说,在它们的背后,有一个大汉文景盛世的王朝……
从现在已经挖掘出来的内容看,主要还是陶俑、丝织物、车撵马具、生活器皿、乃至猪牛马羊等生活后勤物品,由此推测东北角外藏坑主要是皇帝在阴间的生活起居之处,何况还在葬坑中发现了数枚“九卿”的官印,这就可进一步佐证这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