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走进了大工地 ◆
火车晚点,到达西安时天色已黑。取行李多花了一些时间,一路折腾下来走出车站快要七点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但灯火通明的火车站前却依然车流拥挤,这一点和其他现代化城市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是因为挖掘马路、建地铁的原因,我们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工地。
出站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古朴而厚重的西安古城墙。庄严的古城墙在灯光的装饰下,从暮曦中绵延向前延伸,一种沉重的历史感瞬间涌上我心头。
我俩继续艰难地向前走着。这次重走丝绸之路是采用“自助游”的旅行方式,所以在车站附近找旅馆是最方便的。其实旅馆是好找的,但要找一家符合预算的,也还是费了我们一番周折。好在最后找到了一家每天只需要60元住宿费的经济型旅馆。
住入旅馆,吃完饭已是晚上9点了。没什么安排,打开电脑,记录一下行程,我们就休息了。
我们在从杭州刚出发去南京的火车上,曾经遇到了两位西安的美女。她们是来杭州做时装巡回演出后顺道去南京玩的。当知道我俩的出行计划后,她俩热情地邀请我们去西安时最好能多待几日,并将西安值得一看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点作了详尽的介绍,特别对西安的古城墙赞不绝口。
第二天是11月8日,早晨起床透过窗户就看到了灿烂的阳光,好天气也给我们带来了好的心情。林俪嫌昨晚匆忙中找的这家旅馆卫生条件不好,所以上午我们打算先出门去重找旅馆。因为行李太多,换好旅馆后累得我们够呛。下午,我俩顾不上连日来的疲劳,就直奔西安城墙一睹为快了。
◆ 2.古今交汇的走廊 ◆
我俩从旅馆门口那条古色古香的小街拐入马路,离此不远大约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处正好有个古城墙的入口处——和平门,我们二话没说买好门票就登上了城墙。
这天下午,天气不错,我们大概是下午一点钟上去的,从和平门出发,打算顺着城墙顺时针往前走。
令我感到庆幸的是西安城墙就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据我来之前查阅资料,西安古城墙全长13.912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其中南城墙4256米,西城墙长2706米,覆盖于隋唐时期的皇城之上,并分别向东、向北延长约四分之一;东城墙2886米,北城墙长4262米,为明洪武年间修建。整座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设施,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火车上碰到的那位美女历史知识功底不浅,她认为,西安的古城墙是这座十三朝古都地面之上最辉煌的建筑遗存,其价值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古城墙上的每一块城砖,犹如一本经典珍藏的每一页,简直就是解读这座十三朝古都的重要资料。对此,我表示赞同。
一说起城墙,西安人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所以那天在火车上她就对我说了不少。西安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至今已有1400年。隋朝与秦朝很相似,也一样短命,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非常重要,这两朝所作出的功绩奠定了汉、唐的盛世。现今日本京都、奈良的城市格局据说曾参考过唐时长安城的建制,而唐长安城就是隋朝大兴城的另一种翻版。
我想,西安人有资格为这一全国仅存的历史建筑而感到自豪,他们保护了城墙、保护了历史、保护了中华文明。记得我小时候的杭州城内,同样有着历史价值不菲的环城城墙,可如今这些城墙早已踪影全无,代之以一幢幢水泥砌成的庞然大物。所以,环城公园这一旅游概念,应该属于西安,因为他们拥有如此稀缺珍贵的古城墙。
西安城墙采取了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格局,所以城墙上的旗杆堪称指南针,看看顶端的造型就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了。
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南门)、朱雀门、勿幕门和含光门都在南面,属于“前朱雀”的位置。我俩从和平门登上城墙,向南门(永宁门)方向走,这一路的旗杆是朱雀旗杆,代表着南方的方位,我们从南面的城墙上一路观赏着西安美丽而繁华的市容。
我们首先来到了南门(永宁门)。我们前面走着的不少游客是同一个旅游团的,他们的导游告诉大家:这是所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曾建于隋初(582年)。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明代才改名为永宁门。它现在也是各城门中复原最完整的一座。现在因为南门本身即是珍贵文物,所以进出南门的车辆行人均只从辅门东西两侧另辟的券洞内穿行。
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边走边看。城墙外侧,每隔120米有一座马面,每个马面宽20米,从城墙向外伸出12米,高低、结构和城墙相同。西安城共有马面98座,垛口5984个,使城墙外侧成锯齿形。每个马面上原有可供驻守军队的房间,城墙上还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
我俩跟着这支旅游团接着来到了朱雀门。朱雀门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下面就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中国,隋文帝曾在朱雀门城楼检阅凯旋回京的大军。唐末这座城门被封闭,1985年修复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包裹在明城墙内的朱雀门遗址,现在通行所用的朱雀门位于遗址西侧。
勿幕门也是我们必须经过的城门,勿幕门俗称小南门,1939年开通,纪念辛亥革命中牺牲的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井勿幕是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中最早一批会员之一,是陕西民主革命时期有重大影响的革命家,在1917年的护法运动中壮烈牺牲。
我们下一个经过的是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的偏酉门,北宋以后封闭。1984年整修西安城墙时,发掘出含光门遗址,现新建的券洞城门位于遗址东侧。
转过这个弯后我们就将走在西城墙上了。
来这儿的人我想至少应当都知道,城墙,是中国古代的人们为防御外来侵略而建造的防卫设施,特别是像西安这样的城墙,防御性是很强的。城外的护城河为第一道防线;城门外有一间楼,用以打更和报警,为第二道防线;后边是箭楼,高30余米,外面墙体笔直,箭孔密布,便于瞭望和射击,这是第三道防线;箭楼和正楼之间又设有瓮城,面积有将近一万平方米,若敌人攻进,即形成“瓮中捉鳖”之势,这是第四道防线;第五道防线是正城门,敌人要攻破是极其不易的。除了城门设防严密外,城墙四个拐角还修有角楼,作用是辅助城门,观察和防御四面外来之敌。城墙上此刻很安静,一点也听不到下面的喧闹。我俩已经走了快两个小时,已经转到了城墙的西面,属于“右白虎”的位置,白虎旗杆,代表着西方和秋天的收敛,主(金)(礼)。
我看到安定门了,真的令人兴奋,我猜想至少走完一半了吧,我们还行,我们还能走。
我们终于走到了西门(安定门),唐皇城西面的中门,明代取名为安定门。
西安的城墙还流传着现代版的故事。1926年,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达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冻饿战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率国民联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1928年开通的这座城门,为纪念冯玉祥的功绩,取名玉祥门。
我们在玉祥门休息了一会儿后,就继续再往前走。
“拐弯,再走一段就走完一半了。”这是我俩在城楼上遇到几位正在作业的工程人员,与他们聊天时,其中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我们的。
我俩又继续往前走,果然看到了前面出现的拐角。走过了拐角后,也是那天下午走时感觉最累的一段路,林俪是一边走一边不断地看着路边的标志牌,有没有可以下去的通道。当距离前方看见的古城第一门还有500米的时候,我猜想那儿肯定有下去的通道了。
与我们一路同走过来的几位外国游客询问我们,前面的城门还有多远?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坚持着一路走过来的,这一路上我还从没有看见外国人搭乘过城墙上提供的电瓶车。
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西安城墙,防御作用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我看来,西安城墙的厚度简直大于了高度,看得出它们稳固如山,墙顶才可以跑车和操练。历史上,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以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
当时的唐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城,真如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俨然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我知道唐时的长城是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修建的,当时唐高宗委派工部尚书闫玄德负责,在春、秋两季,先后修建唐城外部城墙和东、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门及城楼。外部城墙周长36.7公里,其宽9~12米,高5米多。其时,全城面积84平方公里,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全城划分109个坊和东、西两市。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走在西安的城墙上,我感到欣慰的是,明、清和新中国成立后的1983年,各个时期对城墙的三次大规模修缮,改变了中国人历来“拆”的理念——胜利者总是拆、烧、毁掉前朝留下的一切。推倒重来,不是中国人该坚持的,这不过是一种迷信想法而已。可惜,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除了文字记下的,隋朝以前的地面建筑全是遗址了。唐宋时期的地面建筑也只剩下山西的几处,多亏是寺庙并且是在山上,才得以保留至今,这还多亏了梁思成夫妇哩。
我记得日本人曾说中国早已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了,要看唐代建筑只有到日本奈良去找。梁思成不以为然,一次他在敦煌的壁画中看到五台山大佛光寺,后在北京清凉山寺找到大佛光寺的记载。于是在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了助手到五台山探寻大佛寺。判断这座建筑绝不晚于宋代,他们又从大殿的整体到局部,从梁架到门窗进行了仔细的测量,后又发现了经幢上面还刻了名字,推算经幢应建于公元857年。根据一般规律是先有庙后有经幢,大殿建造年代还早于公元857年(唐宣宗时期),林徽因又在庙中找到了供养人,在大梁上也找到了有关建造年代的记载,这就是我国自己发现的第一座唐代建筑。
城墙,记得我小时候在中国还是随处可见的,可是现在,就连北京都只剩下正阳门这样孤单的城楼了。虽然这两年又在拆掉的永定门和德胜门的原址上重建了这两座城门,但只有城楼没有城墙,只能靠想象,琢磨一下北京城当初的样子了。而杭州我小时候还能见到城墙,现在早已荡然无存了。
当我走在古城墙上,惊喜地看到了西安的一些现代化建筑全景,古城墙仿佛是一条古今交汇的神奇走廊,连接着西安这个千年古城的过去和现在。
在我俩途经藏密黄教寺院——广仁寺时,意外地从城墙上看到了寺院的全景。但当我们经过广仁寺后不久,城墙就已开始转向北面,属于“后玄武”的位置,代表着北方和冬季,据说是主收藏(水)(智)的意思。
我在古城墙走了足足三个多小时后,首先被它绵延达13.912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震撼,当我在古城墙上极目远眺,它们犹如一条都市长城,点缀着挺立的城楼。在此刻的天高云淡之时,也是景色最美的时候,我继而向南瞭望,在明净澄澈的晴空下,远处深蓝色的终南山衬托着连绵不绝的城墙,有一种心底震撼的美。俯视城下,护城河里飞舟点点,耳畔彩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声,刹那间真令我目不暇接,心中唯有欣喜和感慨。
我从北面城墙上欣赏到的西安市容与国内其他的大城市相比,这倒其实也没有什么两样。
现在的西安人,值得为古城墙感到欣慰和骄傲。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得最完好的,而且他们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我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这的确是西安人引以为荣的财富。
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古城墙已成为了这个十三朝古都的标志。不仅西安市的市徽图案是以古城墙为主体,甚至连尊贵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光临,也要举行隆重的仿唐入城仪式。更不用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首次大陆之行来西安,都举行了入城仪式。中外游人来西安,也大都要亲自登临古城墙。确实,古城墙在西安人的心目中,其位置是无可替代的。
此刻,我俩终于来到了北门(安远门),它是明代构筑城墙时建造的北门,命名为安远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我听说北门城楼曾是清军的弹药库,新军集中火力攻击,城楼中弹燃烧,北门城楼在此战争中被焚毁,目前仅保留有考古发掘出来的城楼柱础。我通过它看出了当年北门城楼的基本形制和气势,我现在看到的城楼只能是后建的产物了。
高大巍峨的古城第一门,在历史上是西安的迎宾门,所以有“古城第一门”之称。“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当我倚着青砖和墙垛站在这儿,我仿佛亲历着古城千年的风云变幻,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的感慨便油然而生。
走过了古城第一门,我们就从前面的出口通道下去了。
下城楼时,只觉得双腿发软(我没喝一口水,走了三个多小时)。后来朋友听我介绍后诧异地问:“别人三个小时能走完全程,你们怎么只走了大半圈?”我拍拍脑门回答说:“可能是拍照的原因吧。”过后再仔细一想,没错,就是这个原因。
这以后的几天里,每当我俩外出游览后回来时,华灯初上,城墙在古色古香的连绵灯光和暗红灯笼的衬映下,显得更加古朴,更加神秘。
◆ 3.玉阶仙仗拥千官 ◆
晚上回旅馆时经过路口的一家饭庄,看了服务员递过来的菜单,二话没说就点了几个据说是这家店里的特色菜。菜上来后,那几样菜实在不敢恭维,特色菜没有特色,提不起我们的食欲,说不出是个什么味道,今天的晚餐真是令我们大失所望,我们吃了不免有些后悔。
这几天在西安逛街时,沿街不少饭店里的美食对我没再产生什么诱惑,我想经典的陕西小吃应该在小吃店里吧,明天再去打听一下。
今天是11月9日,也是个晴到多云的好天气,是我们来到西安的第三天。
这几天好像老天爷特别优待我们,没有初冬的寒冷,今天虽较前几日冷了一些,但也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今天首先想去的地方当然是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公园。